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资源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 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 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 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 因素:3.市场因素。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 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列表对比: 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产业 促进区域产业 改变区域 改变劳动力 的影响 结构调整 分工与合作 地理环境 就业空间分布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区域地理景 就业机会向国外 转移,使国内生产要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观,将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素集中到新的主导长期阶段的产业,进向外转移,环境 转移,减少国内 就业机会,引起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污染状况得到改 失业人口增加 利调整创造条件营销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资 转移,加快本国或地源密集型产业:发屉改变区域地理景 大量吸收国际产 观,接受产业转 发展中国家区经济结构调整,缩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 业转移,有助于 移的同时也接受 短产业升级时间,加阶段的产业,组织产 缓解就业压力 了环境污染 快工业化进程 的营销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 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精神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难点 第1页
第 1 页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资源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 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 跨国的 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 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 1. 劳动力因素; 2. 内部交易成本 因素;3. 市场因素。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 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产业转移的影响: 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 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列表对比: 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 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 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 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 业向国外 转移,使国内生产要 素集中到 新的主导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 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 长期阶段的产业,进 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 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 观,将环境污染 向外转移,环境 污染状况得到改 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 转移,减少国内 就业机会,引起 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 国家产业 转移,加快本国或地 区经济结构调整,缩 短产业升级时间,加 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 源密集型产业;发展 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 阶段的产业,组织产 品的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 观,接受产业转 移的同时也接受 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 业转移,有助于 缓解就业压力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 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 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 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精神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突破方法: 利用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学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 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 突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本节课将探 讨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知识也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结合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影响 产业转移的3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 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读图思考:读教材,P87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3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 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3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3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 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3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 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3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 (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 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 深圳。 、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 移的3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 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 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 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教材P88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第2页
第 2 页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学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 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 突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本节课将探 讨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知识也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结合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影响 产业转移的 3 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 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读图思考:读教材,P87 图 5.7 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3 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 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 比较 3 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3 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 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 场在国内;c 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 吸引 3 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 例主要是受 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 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 3 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 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 (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 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 ——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 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 ——深圳。 一、产业转移 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 分类: (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 移的 3 个重要因素。 1.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 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 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 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教材 P88 图 5.8 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A.教材P88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B.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教材P88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C.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 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 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D.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 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 其二,基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 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 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思考: 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 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点拨: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 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 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点拨: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3.市场因素。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 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 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 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思考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 阔的区位 点拨: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 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 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点拨: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 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其他因素 第3页
第 3 页 A.教材 P88 图 5.8 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B.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教材 P88 图 5.8 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C.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 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 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D.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 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 其二,基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 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 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思考: 1. 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 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点拨: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 本。 2. 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 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点拨: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3. 市场因素。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 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 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 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思考: 1. 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 阔的区位? 点拨: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 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 市场广阔的区位。 2. 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点拨: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 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阅读 通过本材料的阅读,理解以下观点: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 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 部,说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活动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 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 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 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 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 影响? 点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 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点拨: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 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 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点拨: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 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点拨: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 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 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点拨: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 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点拨:“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 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原因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 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 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典型案例 第4页
第 4 页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阅读: 通过本材料的阅读,理解以下观点: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 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 部,说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活动: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 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 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 自 1955—1969 年,日本用了 15 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 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 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 影响? 点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1985 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 1 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 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点拨: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 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 1 美元,日元升值 1 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 达 2 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 至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点拨: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 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 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点拨: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 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 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 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点拨: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 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点拨:“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 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原因: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 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 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典型案例: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 快速增长。 3.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 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己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教材P91图5.12)。 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 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20世纪80年代 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 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 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 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 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教材P91图5.13),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 过程的分工与合作(教材P91图5.14)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处于哪些发展阶段的产业和产品的哪些生产环节? 思考 A.按照教材P9图513所示规律,如果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第一级 至第四级,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处于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发展阶段的产业?联系 东亚,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点拨: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一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和台 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B.按照教材P91图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环节,为什 点拨: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C.按照教材P91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985 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 点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 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说明 教材P91图5.13和图5.14的阅读及思考,应使学生明确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产业国际分 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发达国家 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 第5页
第 5 页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 快速增长。 3. 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 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教材 P91 图 5.12)。 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 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 1973 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 20 世纪 80 年代 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 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 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 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 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 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教材 P91 图 5.13),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 过程的分工与合作(教材 P91 图 5.14)。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处于哪些发展阶段的产业和产品的哪些生产环节? 思考 A. 按照教材 P91 图 5.13 所示规律,如果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第一级 至第四级,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处于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发展阶段的产业?联系 东亚,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点拨: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和台 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B. 按照教材 P91 图 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环节,为什 么? 点拨: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C. 按照教材 P91 图 5.13 和图 5.14 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985 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 点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 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说明: 教材 P91 图 5.13 和图 5.14 的阅读及思考,应使学生明确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产业国际分 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发达国家 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