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实验性免疫耐受 1953年, Medawar:获得性免疫耐受 解释: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诱导兔疫耐受的形成 特异性 胚胎期、新生期易诱导耐受 成年期困难得多 Medawar与 Burnet于1960年 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16
16 2、Medawar等的实验证实---实验性免疫耐受 1953年,Medawar:获得性免疫耐受 解释: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 特异性 胚胎期、新生期易诱导耐受 成年期困难得多 Medawar与Burnet于1960年 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新A系 A系 CBA∥A系 CBA新 生期 生期 CBA CBA Balb/c 成年期移 成年期移植 植 CBA CBA Balb/c 皮肤 皮肤 移植物被排斥[移植物存活 移植物被排斥 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
17
3、中枢免疫耐受的机制 对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 1)T细胞克隆在胸腺中的缺失(阴性选择) 微环境和基质细胞缺陷(重症肌无力)、Fas及FasL基因突变 (SLE) 2)1957年 Burnet: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在胚胎期接触自身抗原后 致程序性死亡而被清除。 18
18 对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 1)T细胞克隆在胸腺中的缺失(阴性选择) 微环境和基质细胞缺陷(重症肌无力)、Fas及FasL基因突变 (SLE) 2)1957年 Burnet:细胞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在胚胎期接触自身抗原后 致程序性死亡而被清除。 3、中枢免疫耐受的机制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双阴细胞 CD4 8/Y8TCR ∠CD3 进入外周 CD4单阳细胞 三阴细胞双阴细胞 双阳细胞 双阳细胞 CD4-8 CD4+8+ 进入外周 CD4+8 Pre-TCR ⅡL-7诱导 aFTER PreT增 : 和C8 TCRβ链 不发生β链 TCRa链 阳性和阴性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的 基因重排 选择失败的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 进入外周 CD8+单阳细胞 阳性选择阴性选择 未成熟T细胞SP 成熟T细胞 19
19 Pro-T Thy-1 进入外周 双阴细胞 CD4- 8 - /gdTCR gdTCR CD3 三阴细胞 TCR b 链 基因重排 TCR a 链 基因重排 Pre-TCR 双阴细胞 CD4- 8 - 双阳细胞 CD4+ 8 + abTCR 双阳细胞 CD4+ 8 + CD8+单阳细胞 阳性和阴性 选择失败的 细胞凋亡 不发生 b 链 基因重排的 细胞凋亡 IL-7诱导 Pre-T增殖, 并表达CD4 和CD8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CD4+单阳细胞 进入外周 进入外周 未成熟T细胞 成熟T细胞 阳性选择 SP 阴性选择 19
阳性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在胸腺皮质中,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一MHC分子以 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单阳性(SP)细胞, 并获得MHC限制性,不能有效结合或者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 胞在胸腺皮质中发生凋亡—排除所有非己MHC限制的T细胞 克隆。 在此过程过DP分化为SP:其中与MHC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 CD8表达水平升高,CD4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而与I类分子 结合的DP细胞CD4表达水平升高,CD8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 一意义:1)获得MHC限制性; 2)DP细胞分化为SP 20
20 阳性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在胸腺皮质中,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以 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单阳性(SP)细胞, 并获得MHC限制性,不能有效结合或者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 胞在胸腺皮质中发生凋亡——排除所有非己MHC限制的T细胞 克隆。 在此过程过DP分化为SP:其中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 CD8表达水平升高,CD4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而与II类分子 结合的DP细胞CD4表达水平升高,CD8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 意义:1)获得MHC限制性; 2)DP细胞分化为S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