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 版必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 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 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 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 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 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 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 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 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 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 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 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 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 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 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 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活动过程和内容 (一)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次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展 1、展览的意义。通过展览,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认识中 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孕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 豪感。 2、展览内容包括: (1)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故事、诗词、图片、照片展览 (2)关于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章的展览 (二)举办一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 1、由学生自己举办,可邀请部分老师和同学作评委 2、程序要严格、科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确定一个教育基地。精心组织、严格纪律,认真参观 2、可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的影视片 3、撰写日记和观后感
2019-2020 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 版必修 3 活动背景 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 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 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 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 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 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 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 益。 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 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 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 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 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 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 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 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 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活动过程和内容 (一)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次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展 1、展览的意义。通过展览,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认识中 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孕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 豪感。 2、展览内容包括: (1)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故事、诗词、图片、照片展览。 (2)关于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章的展览。 (二)举办一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 1、由学生自己举办,可邀请部分老师和同学作评委。 2、程序要严格、科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确定一个教育基地。精心组织、严格纪律,认真参观。 2、 可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的影视片 3、 撰写日记和观后感
(四)开展主题校(班)会、团会 1、精心选择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内容的主题 2、学生可查阅材料,选出代表在会上发言。 3、可以请革命老前辈和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 4、根据班会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 五)开展诗词诵读、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间自行组织安排 观点集结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敬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 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 统一,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确立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至 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 重要文明标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 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实践证明,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 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 特征。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那些曾 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 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 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族文化之一。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
(四)开展主题校(班)会、团会 1、 精心选择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内容的主题。 2、 学生可查阅材料,选出代表在会上发言。 3、可以请革命老前辈和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 4、根据班会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 (五)开展诗词诵读、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间自行组织安排。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敬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 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 统一,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确立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至 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 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 重要文明标识。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 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实践证明,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 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 特征。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那些曾 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 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 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族文化之一。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
识 (3)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 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在当代 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 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 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桕坡精神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 族精神的突岀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抗“非典”精神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 出表现。 (2)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 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 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 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 用。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 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 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 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做法。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 挥“主心骨”的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 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 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 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识。 (3)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 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在当代 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 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 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 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抗“非典”精神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 出表现。 (2)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①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 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 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 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 用。③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 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 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④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 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做法。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 挥“主心骨”的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 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 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 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 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探究学习与实践平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xx 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 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 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 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 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 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 探究活动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 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 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一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 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 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 1: 2002 年 12 月 3 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xx 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 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 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 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 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 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 探究活动 2: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 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 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 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 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探究活动3 xx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 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将在中 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的设计浓 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 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 千,寓意深刻。 飞ns202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 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 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 探究活动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 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 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 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运用实践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探究活动 3 探究活动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 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 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 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运用实践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xx 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 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将在中 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的设计浓 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 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 千,寓意深刻。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 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 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