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点考情:(三年14考★★★★★) 考情考点:①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复习纲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向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科技教育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为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教育的功能 考查比例近年加大。 分析 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背景材料跟随当时的热点不断更新 1个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个 文化继承与发展 关系 提态度 纲 挈 个 传统文化的特点 形式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领特点 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课前自我把脉 1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2015北京高考26A 2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X)2015山东高考314 3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川2014,浙江高考31@ 4传统美德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2014北京高考24B 5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X)2014四川高考7o 6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2013浙江高考31B 提示 1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 4传统美德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5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集中体现 6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考点知识整体突破 知识精讲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 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前自我把脉 1.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2015·北京高考·26A] 2.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2015·山东高考·31A] 3.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2014·浙江高考·31④] 4.传统美德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2014·北京高考·24B] 5.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2014·四川高考·7①] 6.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2013·浙江高考·31B] [提示] 1.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 4.传统美德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5.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集中体现。 6.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知识精讲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含义 中约定俗成、世代建筑被称为凝固的文学艺术,被称为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相传的风尚、礼节艺术 民族精神的火炬点、学术思想和道 和习惯 德观念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 有悠久的历史,蕴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 影响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下了光辉的一页藏了丰富的文化内 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久影响 涵 具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华文化中一个非 地位 式之 的重要标志 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灯、吃 “大同”世界、 汤圆,端午节吃粽 京剧、武术、诗歌 例子 子、妻龙舟,中秋/北京菊儿胡同 、散文、书法等天下为公”的社会 思想 节赏月、吃月饼等 3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熔印 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仁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 民族性 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积极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 作用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知识拓展1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 (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 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味、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 (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 现出来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代 相传的风尚、礼节 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 艺术 文学艺术,被称为 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蕴 藏了丰富的文化内 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子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北京菊儿胡同 京剧、武术、诗歌 、散文、书法等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社会 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 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积极 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 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知识拓展 1.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 (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 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 (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 现出来
(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 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2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条件。 (2)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 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或者 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3)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的文化,而不是已经湮灭的、绝迹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 历史的甄别与选择,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 (4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 全盘继承。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 提醒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 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 文化的不同之处。 矫正训练1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作为中国人,每到过年,总是尽力 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体现了() A.传统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中国人,每到过年,总是尽力回家和家人团 聚”,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 社会和人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2 “目连戏”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目连戏”把传统 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时 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⑧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 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2.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条件。 (2)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 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或者 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3)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的文化,而不是已经湮灭的、绝迹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 历史的甄别与选择,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 (4)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 全盘继承。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 提醒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 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 文化的不同之处。 [矫正训练1]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作为中国人,每到过年,总是尽力 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体现了( ) A.传统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中国人,每到过年,总是尽力回家和家人团 聚”,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 社会和人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2] “目连戏”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目连戏”把传统 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时 代内涵。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⑧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知识。材料说明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⑧④符合题意。①中“决定”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而 非文化决定经济。②与题意不符。 固本随练 1.|2016 业 试]“和谐社会”“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 的继承。这主要是继承了()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思想的含义。《道德经》的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属于传统思 想,C正确。 2.2016 南 研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 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A 解析孔子、老子和庄子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中繁衍生息,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A项;传统文化若能顺应社会生 活的变迁,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B项表述不科学;C项与题 意无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而传统文化未必都具有包容性,故不选D项。 3.2015 甘 肃 模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掉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 小时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其实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 里,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A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C繁荣我国当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D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D 解析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原因在于优秀传 统文化的作用,故应选D项;A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故B项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知识。材料说明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决定”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而 非文化决定经济。②与题意不符。 固本随练 1.[2016· 山 西 模 块 结 业 考 试]“和谐社会”“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 的继承。这主要是继承了(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思想的含义。《道德经》的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属于传统思 想,C 正确。 2.[2016· 南通调 研]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 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A 解析 孔子、老子和庄子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中繁衍生息,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 A 项;传统文化若能顺应社会生 活的变迁,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 B 项表述不科学;C 项与题 意无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而传统文化未必都具有包容性,故不选 D 项。 3.[2015· 甘肃二 模]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掉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 小时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其实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 里,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 A.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C.繁荣我国当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D.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D 解析 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原因在于优秀传 统文化的作用,故应选 D 项;A 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故 B 项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
有糟粕,因此C项表述片面,故不能入选。 412016 成 诊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为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 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 ①承袭乡士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 ③保护区域特色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对乡士文化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继承,故不选①。②③④是让居民“记 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512015 安 考务院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中,提议将教师节 由每年的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专家认为,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具有 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③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④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 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创新的立足点是社会实践。所以②④说法均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项 高能力随堂训练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广东卷32 2015天津卷14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出 2014四川卷7 2014北京卷·24 现,主要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 作用、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2014安徽卷7 命願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 2015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 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 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
有糟粕,因此 C 项表述片面,故不能入选。 4.[2016· 成都二 诊]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为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 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 ) ①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 ③保护区域特色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对乡土文化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继承,故不选①。②③④是让居民“记 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5.[2015· 安徽联 考 ]国务院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中,提议将教师节 由每年的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专家认为,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具有 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③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 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创新的立足点是社会实践。所以②④说法均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 D 项。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广东卷·32 2015·天津卷·14 2014·四川卷·7 2014·北京卷·24 2014·安徽卷·7 ……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出 现,主要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 作用、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命题点 1 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 1 [2015·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 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 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