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清单 知识点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 第1课 绯fei红不逊xn:谦逊诘je责油光可鉴jian:照抑yi扬顿挫深恶 吣痛疾芦荟hu匿ni名 第2课眼翳yi宽恕shu文绉绉zh 第4课黝yu黑滞zh留愚钝din禁锢g犀ⅹi利侏儒 酒肆si尴尬gang炽chi热藏污纳垢gou正襟jn危坐颔han 用 黯dn然失色广袤mo无垠 第5课一垄l6ng教谕y龙肝凤髓sui蹿房越脊cuan门楣mei椽 子 chuan 知识点二:词语解释。 (请责)质问并责备 (抑yi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禁锢gu)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jn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ha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mao无垠)广阔无边。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知识点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第1课: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 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 中国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示例:(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 致极了。(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点拨:其中“标致”和“正 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第2课: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第3课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1 梅林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清单 知识点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 第 1 课 绯 fēi 红 不逊 xùn:谦逊 诘 jié责 油光可鉴 jiàn:照 抑 yì扬顿挫深恶 wù痛疾 芦荟 huì 匿 nì名 第 2 课 眼翳 yì 宽恕 shù 文绉绉 zhōu 第 4 课 黝 yǒu 黑 滞 zhì留 愚钝 dùn 禁锢 gù 犀 xī利 侏儒 zhūrú 酒肆 sì 尴尬 gān gà 炽 chì热 藏污纳垢 gòu 正襟 jīn 危坐 颔 hàn 首低眉 黯àn 然失色 广袤 mào 无垠 第5课 一垄lǒng 教谕yù 龙肝凤髓suǐ 蹿房越脊cuān 门楣méi 椽 子 chuán 知识点二:词语解释。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抑 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禁锢 gù)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 jīn 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 hàn 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 mào 无垠)广阔无边。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知识点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第 1 课: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 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 中国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示例: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 致极了。(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点拨:其中“标致”和“正 人君子”运用了反语。 第 2 课: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第 3 课: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 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第4课: 1、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 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2、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 有一百只眼珠。” 知识点四:文学(文体)常识。 第1课:《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 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 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第2课: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 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 小传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 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第4课: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 家)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 《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第5课 1、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 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 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 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 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 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 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09 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他翻 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 羡林散文集》等 2、《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
2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 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第 4 课: 1、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 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2、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 有一百只眼珠。” 知识点四:文学(文体)常识。 第 1 课:《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 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 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 和藤野先生。 第 2 课: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 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 小传。 第 3 课:《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 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第 4 课: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 家)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 《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第 5 课 1、季羡林(1911 年 8 月 6 日-2009 年 7 月 11 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 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 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 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 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 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 羡林文集》,共 24 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09 年 7 月 11 日北京时间 8 点 50 分,季羡林在北京 301 医院病逝,享年 98 岁。他翻 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 羡林散文集》等。 2、《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
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 历和情感世界。 知识点五:课文整体感知 第1课: 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 分为三个部分 2、本文以 的推移 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 顺序 记叙的。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的变化 暗线是的变化。 概括文章内容: 第2课 1、理清文章结构。 2、本文写了母亲哪五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行 第3课: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文中讲述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来历、意义、外观等)这是一本 的书 第4课 1、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考虑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 斯泰的外貌特征。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点? 2、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5课: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 乡的济南 2、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 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 原因 知识点六:问题探究与语言品析 第1课:1、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改变主意的?这些事件反映 了作者什么思想?
3 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 历和情感世界。 知识点五:课文整体感知 第 1 课: 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 1、4、38 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 分为三个部分。 2、本文以 的推移, 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 顺序 记叙的。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的变化; 暗线是 的变化。 4、概括文章内容: 第 2 课: 1、理清文章结构。 2、本文写了母亲哪五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行? 第 3 课: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文中讲述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来历、意义、外观等) 这是一本 的书。 第 4 课: 1、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考虑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 斯泰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点? 2、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5 课: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 乡的济南。 2、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 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 原因。 知识点六:问题探究与语言品析 第1课:1、 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改变主意的?这些事件反映 了作者什么思想?
3、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 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 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 在联系? 4、本文材料繁多,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5、品味语言 ①课文中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 别是什么意思? ②运用反语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试举例说明。 ③完成课后二题 第2课:1、用文中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3、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4、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二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 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第3课: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2、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细细硏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后二题) 第4课:1、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每个段落所写内容,理清结构 3、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口述) 4、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 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5、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些特点?这对 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6、揣摩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讨论)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
4 3、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 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 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 在联系? 4、本文材料繁多,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5、品味语言 ①课文中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 “正人君子”分 别是什么意思? ②运用反语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试举例说明。 ③完成课后二题 第 2 课:1、用文中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3、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4、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二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 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第 3 课: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2、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后二题) 第4课:1、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每个段落所写内容,理清结构。 3、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口述) 4、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 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5、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些特点? 这对 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6、揣摩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讨论)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
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知识点七:重点语段练习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囗着的,将作为水久的纪念。不幸 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口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囗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 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 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根据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4分) 收存收藏贴在挂在迎面仰面发现发觉 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文中“我”的“良心”是指什么?(2分) 4、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分) 5、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 话。(2分) (二)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 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 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 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样”指代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 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知识点七:重点语段练习。 (一)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 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 7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 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 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 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 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根据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4 分) 收存 收藏 贴在 挂在 迎面 仰面 发现 发觉 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4 分) 3、文中“我”的“良心”是指什么?(2 分) 4、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 分) 5、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 话。(2 分) (二)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 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 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 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样”指代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