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也二学统 <1.质子酸 HCIO4、H2SO4、H3PO4HCl ●引发机理:在水溶液中离解成H,使烯烃质子 化引发聚合。 ●质子酸作为引发剂的条件: 有足够强度产生H+; >酸根离子的亲核性不能过强,以免与活性中心 结合成共价键,使链终止。 如氢卤酸:在非极性溶剂中,其酸根离子亲核性很强,只 能得到齐聚物。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酸根离子被溶剂化, 可得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引发机理:在水溶液中离解成H+,使烯烃质子 化引发聚合。 质子酸作为引发剂的条件: ➢ 有足够强度产生H+ ; ➢ 酸根离子的亲核性不能过强,以免与活性中心 结合成共价键,使链终止。 如氢卤酸:在非极性溶剂中,其酸根离子亲核性很强,只 能得到齐聚物。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酸根离子被溶剂化, 可得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1. 质子酸 HClO4、H2SO4、H3PO4、HCl
比也二学统 2. Lewis酸-电 子受体,亲电试 广义上把能和非共用电子对配位 剂 的分子和离子称做酸。 AICl3、BF3丶SnCl4ZnCl2TiBr4金属卤化物等 共引发剂一一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共引发剂: 能产生质子的物质,如、RoH、HX、 RCOOH等; >能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如RX、RcoX、(RcO)20等。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剂和 共引发剂,如BF3-H2O称为引发体系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剂和 共引发剂,如BF3—H2O称为引发体系。 共引发剂——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共引发剂: ➢ 能产生质子的物质,如、ROH、HX、RCOOH等; ➢ 能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如RX、RCOX、(RCO)2O等。 2. Lewis酸 -电 子受体,亲电试 剂 AlCl3、BF3、SnCl4、ZnCl2、TiBr4金属卤化物等。 广义上把能和非共用电子对配位 的分子和离子称做酸
比也二学统 ★引发过程: SnCl4+RCl-R( SnCl5) R( SnCl5)+ CH2=C RCH,C (SnCIs Y 引发活性取决于向单体提供质子或R的能力。 主引发剂:与其接受电子的能力和酸性强弱有关。 活性次序:BF3>Acl3>Ticl4>SnC4 AICI3>AIRCI2AIR2CI>AIR3 共引发剂:活性次序一般也即酸根强弱次序
引发过程: SnCl 4 RCl R (SnCl 5 + ) R (SnCl 5 ) CH2 =C X Y (SnCl 5 ) X Y + RCH2 C 引发活性取决于向单体提供质子或R +的能力。 ➢ 主引发剂:与其接受电子的能力和酸性强弱有关。 活性次序:BF3>AlCl3>TiCl4>SnCl4 AlCl3>AlRCl2>AlR2Cl>AlR3 ➢ 共引发剂:活性次序一般也即酸根强弱次序
比也二学统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用量最佳比 聚合速率最快、分子量最高。 共引发剂过少,活性不足 共引发剂过多将终止反应。 如SnCl4H2O引发苯乙烯聚合,以cc4为溶剂时,最大速率 在[H2O]/nC4]≈0.002,以30%硝基苯~70%cCl4为 溶剂时,则[H2O]/[snc]≈10,聚合速率最大。 产生原因: 过量水产生活性较低的氧翁离子,使聚合速率降低; ·水是阳离子聚合的链转移剂,过量水导致链终止, 降低聚合速率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用量最佳比 ——聚合速率最快、分子量最高。 产生原因: • 过量水产生活性较低的氧翁离子,使聚合速率降低; • 水是阳离子聚合的链转移剂,过量水导致链终止, 降低聚合速率。 如SnCl4 -H2O引发苯乙烯聚合,以CCl4为溶剂时,最大速率 在[H2O]/[SnCl4 ]≈0.002,以30%硝基苯~70% CCl4为 溶剂时,则[H2O]/[SnCl4 ]≈1.0,聚合速率最大。 ▪共引发剂过少,活性不足, ▪共引发剂过多将终止反应
比也二学统 3其它能产生 阳离子的物质 °叫碘、氧翁离子等 引发活性较低,只能引发活性较高的单体。 高能辐射也能产生阳离子引发聚合, 4.电荷转移络 合引发 单体和适当的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在热和其他能量作用下,该络合物离解而 引发聚合
引发活性较低,只能引发活性较高的单体。 高能辐射也能产生阳离子引发聚合, 单体和适当的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在热和其他能量作用下,该络合物离解而 引发聚合。 3. 其它能产生 阳离子的物质 碘、氧翁离子等 4. 电荷转移络 合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