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突破一:制度变化一明清中枢机构调整 明朝(1368一1644年) 材料一明代大记事(部分) 明太祖 裁撒中书省和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 废除案相制度前 废除案相制度后 从顾问,品级较低 明成祖 大学士开始能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形成 皇帝 皇帝 明宣宗 内阁掌握票拟权。设置太监学堂,鼓励太监 识字,司礼监代行批红 中书省(宰相) 明英宗 票拟制度化 明世宗 严嵩专控朝政二十余年 吏户礼 兵 刑 工 吏户 兵 刑 明熹宗 魏忠贤专权 (1) 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2)阁臣专权和宦官专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本质问题:阁臣专权、宦官专权都是皇帝意志的反映,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核心突破一:制度变化—明清中枢机构调整 材料一 明代大记事(部分)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英宗 明世宗 明熹宗 严嵩专控朝政二十余年 魏忠贤专权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英宗 明世宗 明熹宗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 从顾问,品级较低 大学士开始能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形成 内阁掌握票拟权。设置太监学堂,鼓励太监 识字,司礼监代行批红 票拟制度化 (1)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2)阁臣专权和宦官专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明朝(1368—1644年) 政治影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 主要特点: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受到皇帝的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易出现专擅弄权。 本质问题:阁臣专权、宦官专权都是皇帝意志的反映,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核心突破一:制度变化一明清中枢机构调整 清朝(1644一1912年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 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一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上谕下发流程 乾青宫 日常事务公开文件 军 明发 内阁 各级 皇帝 上谕 官员 上谕 处 → 指定 上谕 兵部 官员 保和股 需封入信函,交兵第加封,加急传递 ·简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便一地近宫廷,便于宣诏; ·速一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密一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清朝(1644—1912年)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 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便—地近宫廷,便于宣诏; ·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核心突破一:制度变化—明清中枢机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