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营业收入 会计学
会计学 1 第十一章 营业收入
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流入,即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 凡是作为增项列入“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的“收入”项目,如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都 属于企业的收入 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进行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和其他业务收入,即企业进行产品的销售、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 和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收入,这些收入属于企业的经常性经营收入。 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属于企业非经常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与企业经常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采用的是狭义收入的概念 会计学
会计学 2 • 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流入,即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 凡是作为增项列入“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的“收入”项目,如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都 属于企业的收入。 • 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进行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和其他业务收入,即企业进行产品的销售、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 和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收入,这些收入属于企业的经常性经营收入。 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属于企业非经常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与企业经常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 •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采用的是狭义收入的概念
第一节营业收入的性质与分类 营业收入的概念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 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点:1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2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或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 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会计学
会计学 3 第一节 营业收入的性质与分类 ◼ 营业收入的概念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 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点:1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2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或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 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营业收入的分类 按照营业收入的性质: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提供他人使用本企 业的资产而取得的收入。 按照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主要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 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与“营业外收入”两者的区别 其他业务收入是从事可以进行附带经营的业务后取得的,例如你们是 工业企业,产成品的收入要进主营业务收入,但你卖原材料的款就要 进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不能作为一项业务来经营 会计学
会计学 4 ◼ 营业收入的分类 ➢ 按照营业收入的性质: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提供他人使用本企 业的资产而取得的收入。 ➢ 按照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主要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 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与“营业外收入”两者的区别 其他业务收入是从事可以进行附带经营的业务后取得的,例如你们是 一工业企业,产成品的收入要进主营业务收入,但你卖原材料的款就要 进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不能作为一项业务来经营
第二节收入确认的原则 ■收入确认的原则 实现原则。实现是指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收取现金要求 的条件已经满足。在会计上确认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 1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收入可以计量 3企业已尽了一切重要的应尽义务 (产品已交付、劳务已提供)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 须关注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不能以发出商品作为判 断依据。(如委托代销、分期收款销售等) 会计学
会计学 5 第二节 收入确认的原则 ◼ 收入确认的原则 实现原则。实现是指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收取现金要求 的条件已经满足。在会计上确认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 1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收入可以计量 3企业已尽了一切重要的应尽义务 (产品已交付、劳务已提供) ◼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 须关注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不能以发出商品作为判 断依据。(如委托代销、分期收款销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