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综合考试试卷2 班级姓名 分数 、选择题(共10题20分) 1.2分(3886) 3886 在一定温度下,1-1价型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ln的数值可反映哪些因素?出 (A)浓度的大小 (B)所含离子的电荷数 (C)离子电迁移率的大小 (D)A和C 2.2分(4863) 4863 j代表电池的电流密度,j代表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以下关系式中哪个反映了 常用参比电极的工作特性? Jo (C)||=j0≠0 3.2分(2635) 2635 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 (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 4.2分(6387) 6387 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以mo1·dm3·S计约为 () (A)103(B)103 (C)100(D)103 5.2分(0241) 0241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图为下列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物理化学综合考试试卷 2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10 题 20 分 ) 1. 2 分 (3886) 3886 在一定温度下,1-1 价型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的数值可反映哪些因素? 出( ) (A) 浓度的大小 (B) 所含离子的电荷数 (C) 离子电迁移率的大小 (D) A 和 C 2. 2 分 (4863) 4863 j 代表电池的电流密度,j0代表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以下关系式中哪个反映了 常用参比电极的工作特性? ( ) (A) │j│>> j0 (B) │j│<< j0 (C) │j│= j0≠0 (D) │j│= j0= 0 3. 2 分 (2635) 2635 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 (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 4. 2 分 (6387) 6387 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以mol-1·dm3 ·s -1计约为: ( ) (A)1013 (B)105 (C)1010 (D)108 5. 2 分 (0241) 0241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图为下列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 )
T 3 6.2分(0349) 某定量均相纯流体从298K,10p恒温压缩时总物系的焓增加则该物系从298K,10p 流膨胀到邻近某 状态时,物系的温度必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0278 理想气体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从状态1(,F1,T1)变化到状态2(p2,V2,T2),所做的功为: (A)P2/2-PI/I (B)P2(2-1) (C)[p22/(1-)(/2x1-1/x) (D)(p2V2p1V1)(1-y) 8.2分(7145) 7145 若气体A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Ea不随覆盖度θ变化,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那种方程式? (A) Langmuir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速率方程式 (C)Kwan速率方程式 (D)以上A、B、C皆可 9.2分(4064) 4064 03 molkg Na2HPO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 (A)09mol·kg (B)1.8mol·kg (C)0.3mol·kg (D)1.2mol·kg
6. 2 分 (0349) 0349 某定量均相纯流体从 298 K,10p ∃ 恒温压缩时,总物系的焓增加,则该物系从 298 K,10p ∃ 节 流膨胀到邻近某一状态时 , 物系的温度必将: (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 2 分 (0278) 0278 理想气体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从状态 1 (p1,V1,T1)变化到状态 2 (p2,V2,T2),所做的功为: ( ) (A) p2V2-p1V1 (B) p2(V2-V1) (C) [p2V /(1-γ)](1/V γ 2 2 γ-1-1/V1 γ-1) (D) (p2V2-p1V1)/(1-γ) 8. 2 分 (7145) 7145 若气体 A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 Ea不随覆盖度θ 变化,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那种方程式? ( ) (A) Langmuir 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 (D) 以上 A、B、C 皆可 9. 2 分 (4064) 4064 0.3 mol·kg-1 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 ( ) (A) 0.9 mol·kg-1 (B) 1.8 mol·kg-1 (C) 0.3 mol·kg-1 (D)1.2 mol·kg-1
分(0085) 0085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一定产生热交换 (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二、填空题(共10题20分) 11.2分(4387) 4387 已知E(Cu2Cu=0.337V,EuCu=0521V,则E(Cu2cu 分 4020 浓度为m的Al2(SO)3溶液,其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分别用y+和y.表示,则其 y 13.2分(7261) 7261 超离心沉降速度法测大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时,需要测出沉降系数S,单位是 个斯威德堡单位是 14.2分(5152) 5152 将一Pb酸蓄电池在100A电流下充电1.5h,则PbSO4分解的质量为 (已知 M(PbSO)=303g·mol 15.2分(235) 2335 29815K时,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滲透平衡时,体系的组分数C=,相数Φ =,自由度/= 16.2分(6260) 6260 由实验测得绘制的通量-速度-角度分布图,对于反应K+ICH3→>KI+CH3,可得散射示意图为 由此可知:(1)该反应属 散射;(2)过渡态的构型为 (3)过渡态的寿命是 17.2分(0479)
*. 2 分 (0085) 0085 在 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 , 体系与环境 之 间 : (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二、填空题 ( 共 10 题 20 分 ) 11. 2 分 (4387) 4387 已知E∃ (Cu2+|Cu)=0.337 V,E∃ (Cu+ |Cu)=0.521 V,则E∃ (Cu2+|Cu+ )=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 (4020) 4020 浓度为 m 的 Al2(SO4)3 溶液,其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分别用 γ + 和 γ - 表示,则其 γ ± = ;a± = 。 13. 2 分 (7261) 7261 超离心沉降速度法测大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时,需要测出沉降系数 S,单位是 ______;一个斯威德堡单位是 _____________ 。 14. 2 分 (5152) 5152 将一 Pb 酸蓄电池在 10.0 A 电流下充电 1.5 h,则 PbSO4分解的质量为 。 (已知 M(PbSO4)= 303 g·mol -1 ) 15. 2 分 (2335) 2335 298.15 K 时,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体系的组分数 C = ,相数Φ = ,自由度 f = 。 16. 2 分 (6260) 6260 由实验测得绘制的通量-速度-角度分布图,对于反应K+ICH3→KI+CH3,可得散射示意图为 K I K K I I C H 3 由此可知:(1) 该反应属___________散射;(2) 过渡态的构型为______________;(3) 过渡态的寿命是 __________。 17. 2 分 (0479)
0479 已知(1)2A(s)+6HCaq)=2ACl3(aq)+3H(g) A,Hm(298 K)=-1003 kJ-mol (2)H2(g)+Cl2(g)=2HCg) A Hm2(298 K)=-1841 kJ-mol (3)HCI(g)+nH2O=HCl(aq) △HB2(298K)=72.45kJmo (4)AlCl3(s)+nH2O=AlCl3(aq) △H34(298K)=3215kJmo 则无水ACl2在298K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18.2分(7082) 7082 一般说来,物理吸附的吸附量随温度增高而 化学吸附的吸附量随 温度增高而 19.2分(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20.2分(7680) 7680 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关系一般为MMn。(注:填>、<、=或 ≠符号。) 三、计算题(共4题40分) 21.15分(104) l104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p=m(RT+即),始态为p1T1,该气体经绝热真空膨胀后终态压力为 P2,试求该过程的Q,W及气体的△U,△H,△F,ΔG,△S 22.10分(5843) 5843 RCl与L在S溶剂中进行取代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RCl+S日唾RS+Cr RS+L →RL+S RCI+L-> RL+ Cl
0479 已知 (1) 2Al(s) + 6HCl(aq) = 2AlCl3(aq) + 3H2(g) ΔrH m, (298 K) = -1003 kJ·mol 1 $ -1 (2) H2(g) + Cl2(g) = 2HCl(g) ΔrH m, (298 K) = -184.1 kJ·mol 2 $ -1 (3) HCl(g) + nH2O = HCl(aq) ΔrH m, (298 K) = -72.45 kJ·mol 3 $ -1 (4) AlCl3(s) + nH2O = AlCl3(aq) ΔrH m, (298 K) = -321.5 kJ·mol 4 $ -1 则无水AlCl3在 298 K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 18. 2 分 (7082) 7082 一般说来,物理吸附的吸附量随温度增高而 ___________ ,化学吸附的吸附量随 温度增高而 ____________ 。 19. 2 分 (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 分 (7680) 7680 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Mw 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Mn 的关系一般为 Mw ____ Mn 。(注:填>、<、=或 ≠符号。) 三、计算题 ( 共 4 题 40 分 ) 21. 15 分 (1104) 1104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 Bp),始态为p1T1,该气体经绝热真空膨胀后终态压力为 p2,试求该过程的Q,W及气体的ΔU,ΔH,ΔF,ΔG,ΔS。 22. 10 分 (5843) 5843 RCl 与 L- 在 S 溶剂中进行取代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RCl + S RS 1 1 k k− + + Cl- RS+ + L- RL + S 2 ⎯⎯k → RCl + L- 3 ⎯⎯k → RL + Cl-
(1)中间物RS可按稳定态近似处理,试根据以上反应机理推导出速率方程 (2)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此反应可按准一级反应处理?如何求得此准一级反应的表 观速率常数及半衰期? 23.10分(9613) O2(aq)+O2(g) (1)k=P(O2)/p3 O2)/p k m/p (2分) m(O2)/m23m(O2)/m AGS=-RTIn K=-16485 kJ. mol-l (2分) (2)K()kn(7) K。(7)kn(T) (2分) 么K(T2)△H,11 K()=R772 84710 =2141v1(1kw-2 716408 303.15K △,H3=12382 kJ- mol (2分) (3)△S=(△,H-△GB)T=9682JK·mol (2分) 24.5分(1374) 1374 设有一极大数目三维自由平动子组成的粒子体系,其体积V、粒子质量m与温度的关系为 h21(8m123)=0.100k7,试计算处在能级14h21(8m12)与3h2(8m12)上的粒子数之比。 四、问答题(共3题20分) 25.10分(0763) 0763 在2982K的等温情况下,两个瓶子中间有旋塞连通,开始时一瓶放0.2molO2,压力 为02p2。另一瓶放0.8moN2,压力为0.8p3,打开旋塞后,两气体相互混合,计算: (1)终态时瓶中的压力 (2)混合过程的Q,W,△mU,△mS,△miG (3)如果等温下可逆地使气体恢复原状,计算过程的Q和W。 3005 反应2A(g)=2B(g)+C(g),用解离度a及总压表示上述反应的Kp,证明:当p/K甚大 时,a与p成反比(设该气体为理想气体)
(1) 中间物 RS+ 可按稳定态近似处理,试根据以上反应机理推导出速率方程 (2) 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此反应可按准一级反应处理?如何求得此准一级反应的表 观速率常数及半衰期? 23. 10 分 (9613) 9613 答: O2(aq) O2(g) (1) 2 m 2 m 2 2 (O ) / (O ) / / (O )/ (O )/ a p p k m p K k m m m m = = = $ $ $ $ $ $ m p$ (2 分) r m ∆ = G R− T ln Ka = −16.485 $ $ kJ ⋅ mol−1 (2 分) (2) 2 m 2 1 m ( ) ( ) ( ) ( ) a a K T k T K T k T = $ $ 1 (2 分) 2 r m 1 1 ( ) 1 1 ln ( ) ( ) a a K T H K T R T T ∆ = − $ $ $ 2 r m -1 -1 84 710 1 1 ln ( ) 71640 8.314 J K mol 298.15 K 303.15 K ∆ H = − ⋅ ⋅ $ (2 分) -1 ∆ = r m H 12.382 kJ⋅mol $ (3) (2 分) -1 -1 r m r m r m ∆ = S H (∆ − ∆ G )/T = 96.82 J⋅K ⋅mol $ $ $ 24. 5 分 (1374) 1374 设有一极大数目三维自由平动子组成的粒子体系,其体积V、粒子质量m与温度的关系为 h2 /(8mV2/3) = 0.100 kT,试计算处在能级 14h2 /(8mV2/3) 与 3h2 /(8mV2/3)上的粒子数之比。 四、问答题 ( 共 3 题 20 分 ) 25. 10 分 (0763) 0763 在 298.2 K 的等温情况下,两个瓶子中间有旋塞连通,开始时一瓶放 0.2 mol O2 ,压力 为 0.2 p ∃ 。另一瓶放 0.8 mol N2,压力为 0.8 p ∃ ,打开旋塞后,两气体相互混合,计算: (1) 终态时瓶中的压力; (2) 混合过程的Q,W,ΔmixU,ΔmixS,ΔmixG ; (3) 如果等温下可逆地使气体恢复原状,计算过程的 Q 和 W 。 26. 5 分 (3005) 3005 反应 2A(g)=2B(g)+C(g),用解离度α及总压表示上述反应的 Kp,证明: 当 p/Kp甚大 时, α与 p 1/3成反比(设该气体为理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