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效基因的效应类型 各个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值不尽相等,效应的类 型 包括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A)、显性效应 (dominance effect,D),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 (epitasis efct.I还纪抚普基因主效应与环境的 7=A+D+ 互作效应。 P=G+E+GE-P=A+D+I+E+GE
微效基因的效应类型 各个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值不尽相等,效应的类 型 包括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A)、显性效应 (dominance effect,D) ,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 (epitasis effect,I ),还包括这些基因主效应与环境的 互作效应。 P = G + E + GE P = A+D+I+E + GE G = A+D+I
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 在植物杂交时,杂种后代出现的一种超越双亲现象。 如 水稻的两个品种: P 早熟(A2A2B2B2C1C1)×晚熟(A1A1B1B1C2C2) ↓ F (A1AzB1B2C1C2)熟期介于双亲之间 ↓⑧ F2 27种基因型 (其中AIA B BC1C1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 而A2A2B,B,C2C,的个体将比早熟亲本更早)
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 : 在植物杂交时,杂种后代出现的一种超越双亲现象。 如 水稻的两个品种: P 早熟(A2A2B2B2C1C1 ) × 晚熟(A1A1B1B1C2C2 ) ↓ F1 (A1A2B1B2C1C2 ) 熟期介于双亲之间 ↓ F2 27种基因型 (其中A1A1B1B1C1C1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 而A2A2B2B2C2C2的个体将比早熟亲本更早)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 基本统计方法 数量遗传学) 研究数量性状在群体内的遗传规律 >目的:将总表现型变异分解为遗传和非遗传部分。 统计参数: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协方差 (Covariance)和相关系数等→提供可以解释遗传变异和预 测变异在下一代表现程度所需的信息。 ∴.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时,需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 基本统计方法 数量遗传学 ➔ 研究数量性状在群体内的遗传规律 ➔目的:将总表现型变异分解为遗传和非遗传部分。 统计参数: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协方差 (Covariance)和相关系数等➔提供可以解释遗传变异和预 测变异在下一代表现程度所需的信息。 ∴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时,需用数理统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