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复式记账 教学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了 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方式;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掌握 平行登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难点是账户结构和平行登记的方法。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本章共6学时。 第四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复式记账概述 ·一、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揭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除了将会计对 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六大会计要素,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并在此基 础上开立账户,以便连续、系统地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同时,还应解决 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记录在账户中,即采取什么样的记账方法。 所谓记账方法,是指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即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记 账原理和规则,把经济业务记到账簿中去,并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具体 来说,确定记账方法就是要明确
第四章 复式记账 教学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了 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方式;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掌握 平行登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难点是账户结构和平行登记的方法。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本章共 6 学时。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概述 •••• 一、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 为了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揭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除了将会计对 象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六大会计要素,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并在此基 础上开立账户,以便连续、系统地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同时,还应解决 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记录在账户中,即采取什么样的记账方法。 所谓记账方法,是指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即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记 账原理和规则,把经济业务记到账簿中去,并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具体 来说,确定记账方法就是要明确:
①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应在几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方法按其登记一项经济 业务时涉及一个账户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法。 ②账户左方和右方的名称与登记的内容,以及账户余额的方向。 上述讲到,作为记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单式记账法;一类是复式记账法。早期的记账 方法属于单式记账法,它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它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 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登记的方法。主要是用于记录银钱收付利 债权债务结算。如现金100元购买办公用品,在记账时只记现金减少,而对费用增加不记录 这种记录造成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全面揭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 很大的局限性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的。它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 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从复式记账的定义中可知,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相等的金额;二是需要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账户中反映。 那么,经济业务发生为什么必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来记录,即它建立的客观依据 是什么? 在前面介绍中可知,经济业务发生后,使得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即: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种是经济业务发生后,使会计要素之间发生变化,·即涉及等式两边的具体项目,或 者是增加,或者是减少。·但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经济业务发生后,它使等式两边的具 体项目都同时发生变化,即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是以相等金额同时增加或减少。 另一种是经济业务发生后,使某会计要素内部项目发生变化,即仅仅只涉及等式一边
① 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应在几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方法按其登记一项经济 业务时涉及一个账户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法。 ② 账户左方和右方的名称与登记的内容,以及账户余额的方向。 上述讲到,作为记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单式记账法;一类是复式记账法。早期的记账 方法属于单式记账法,它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它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 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登记的方法。主要是用于记录银钱收付和 债权债务结算。如现金100元购买办公用品,在记账时只记现金减少,而对费用增加不记录。 • 这种记录造成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全面揭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 很大的局限性。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的。它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 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从复式记账的定义中可知,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相等的金额;二是需要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账户中反映。 那么,经济业务发生为什么必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来记录,即它建立的客观依据 是什么? 在前面介绍中可知,经济业务发生后,使得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即:“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种是经济业务发生后,使会计要素之间发生变化,• 即涉及等式两边的具体项目,或 者是增加,或者是减少。• 但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经济业务发生后,它使等式两边的具 体项目都同时发生变化,即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并且是以相等金额同时增加或减少。 另一种是经济业务发生后,使某会计要素内部项目发生变化,• 即仅仅只涉及等式一边
的各项目变化,或是资产具体项目,或是负债具体项目变化。但这里也需注意的是,虽然这 种经济业务只涉及等一方的具体项目发生变化,但它同样是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项 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就必然减少,·而不会只涉及一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客 观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会计为了适应会计要素变化的特点,就必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相互联系地记录,这是复式记账建立的客观依据。 二、复式记账的作用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完整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各类收付记账法(钱物收付、资金收付、现金 收付),目前使用的是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 账。它属于复式记账中的一种方法,因此,也具备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大约起源于13、14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当时,·它主要是从借贷 资本家(即经营银钱业)的角度来解释的。·当时借贷资本家的业务是吸收存款,付出放款。 因此,在吸收存款时,称为贷”,记入贷主名下,·表示欠人(债务);付出放款时,称为 借”,记入借主名下,表示人欠(债权)。·所以,当时的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债务的 变化
的各项目变化,或是资产具体项目,或是负债具体项目变化。但这里也需注意的是,虽然这 种经济业务只涉及等一方的具体项目发生变化,但它同样是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项 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就必然减少,• 而不会只涉及一方面的内容。 •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客 观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会计为了适应会计要素变化的特点,就必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相互联系地记录,这是复式记账建立的客观依据。 二、复式记账的作用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完整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各类收付记账法(钱物收付、资金收付、现金 收付),目前使用的是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 账。它属于复式记账中的一种方法,因此,也具备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大约起源于13、14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当时,• 它主要是从借贷 资本家(即经营银钱业)的角度来解释的。• 当时借贷资本家的业务是吸收存款,付出放款。 因此,在吸收存款时,称为“贷”,记入贷主名下,• 表示欠人(债务);付出放款时,称为 “借”,记入借主名下,表示人欠(债权)。• 所以,当时的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债务的 变化
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原来所记录的存、放款业务,已经 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借贷资本家不仅要记录存、放款聾务,而且还要记录它所经营的 商品、现金、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变化。这些非银钱业务,也需要借、贷二字来记录, 以保持账簿记录的统一。这样,借、贷二字逐渐失去它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 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和国际商业语言 二、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下,任何账户的基本结构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都分,·通常规定左方为“借 方”,右方为“贷方”;并且规定,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即如果 个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登记减少额;反之,贷方登记减少额,借方登记增加额。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性质。 为了保证记账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按惯例·对借贷记账下和账户结构作了如下的规定: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①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表示期末资产的结余数 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由会计等式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 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贷方记录负债及权益的增加,借方记负债及权益的减少,余 额一般在贷方。 从以上两类账户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口“口贷两个记 账符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是不同的,可以说是恰恰相反的两种含义。 另外,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还要将账户所登记的数额进行汇总,结出本期发生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记入某个账户借方或贷方的
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原来所记录的存、放款业务,已经 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借贷资本家不仅要记录存、放款业务,而且还要记录它所经营的 商品、现金、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变化。这些非银钱业务,也需要借、贷二字来记录, 以保持账簿记录的统一。这样,借、贷二字逐渐失去它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 号,• 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和国际商业语言。 二、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下,任何账户的基本结构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都分,• 通常规定左方为“借 方”,右方为“贷方”;并且规定,• 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即如果 一个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登记减少额;反之,• 贷方登记减少额,借方登记增加额。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性质。 为了保证记账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按惯例,• 对借贷记账下和账户结构作了如下的规定: •••• ⑴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①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表示期末资产的结余数。 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由会计等式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 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贷方记录负债及权益的增加,借方记负债及权益的减少,余 额一般在贷方。 从以上两类账户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贷”两个记 账符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是不同的,可以说是恰恰相反的两种含义。 另外,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还要将账户所登记的数额进行汇总,结出本期发生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记入某个账户借方或贷方的
数额合计。本期发生额是反映各资产、或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动的情况 (即动态) 从账户的结构来讲可以根据每个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 计算出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主要是反映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增 减变动的结果(即静态) (2)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企业通过销售一方面要售出产品,另一方面就会获取收入,最终形成企业的利润。这些 收入、利润按规定除一部分退出企业外,大部分要重新进入企业,留在企业中形成负债或所 有者权益。因此收入和利润实质上是企业内部处于转化或形成过程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所以,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 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 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形成的成本,从实质上讲,是资产的转化。因此,费用、 成本实质上是处于转化过程或形成过程中的资产,它们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致。即 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通过上面分析,可归纳如下 借方 贷方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收入(-) 收入(+)
数额合计。本期发生额是反映各资产、或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动的情况 (即动态)。 从账户的结构来讲,可以根据每个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 计算出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主要是反映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增 减变动的结果(即静态)。 ⑵ 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企业通过销售一方面要售出产品,另一方面就会获取收入,最终形成企业的利润。这些 收入、利润按规定除一部分退出企业外,大部分要重新进入企业,留在企业中形成负债或所 有者权益。因此,收入和利润实质上是企业内部处于转化或形成过程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所以,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 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 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形成的成本,从实质上讲,是资产的转化。因此,费用、 成本实质上是处于转化过程或形成过程中的资产,它们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一致。即 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通过上面分析,可归纳如下: 借方 贷方 ─────── ───────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 收入(-)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