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历史人物回眸 他才华横溢、洒脱豪放, 他命运多舛、幽默达观, 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 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 彩的苏东坡! 走近苏轼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回眸 • 他才华横溢、洒脱豪放, • 他命运多舛、幽默达观, • 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 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 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 彩的苏东坡! 走近苏轼
经典评说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 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 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 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 调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 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经典评说 •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 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 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 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 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 调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 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 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 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 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 有之也。”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 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 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 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 同悲同喜,丝亳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 情,真品格
•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 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 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 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 有之也。”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 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 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 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 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 情,真品格
苏轼一—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 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 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 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 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 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 碑!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 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 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 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 话的话题及内容。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 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 传承。 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 •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 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 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 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 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 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 碑!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 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 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 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 话的话题及内容。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 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 传承。 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 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 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 (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 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 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 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 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鸟台诗案”, 责授黄州(今湖北黄网)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 签书公文
• 人物简介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 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 • 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 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 (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 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 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 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 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 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 签书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