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 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 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 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 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 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 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 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 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 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 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 知礼部贡举。 •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 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 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 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 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 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家世·成长 苏轼所在的家庭是一个小康之家(自己有田产 家中至少有两个使女,并且家里还能给苏东坡和 他以前姐姐各雇用一个奶妈。等弟弟辙生下时, 家中还能再雇一个奶妈。),父亲苏洵是著名的 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 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 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竞然在日后 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 苏东坡降生时,祖父仍然健在,正是六十三岁。 以前年轻时,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 大,慷慨大方
家 世·成 长 苏轼所在的家庭是一个小康之家(自己有田产 家中至少有两个使女,并且家里还能给苏东坡和 他以前姐姐各雇用一个奶妈。等弟弟辙生下时, 家中还能再雇一个奶妈。 ),父亲苏洵是著名的 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 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 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日后 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 苏东坡降生时,祖父仍然健在,正是六十三岁。 以前年轻时,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 大,慷慨大方
老人不识字,但是人品不凡。那时他们正 住在乡间,自己广有田地。他祖父不像别家那 样储存食米,他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中存 了三四万石之多。别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随 后荒年歉收,他祖父乃开仓散粮,先给他自己 的近族近亲,然后才轮到他妻子的娘家人、再 后给他家的佃农,最后给同村的贫民。这时别 人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广存稻谷—因为稻谷 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他祖父衣 食无忧,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 青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以遣时光
• 老人不识字,但是人品不凡。那时他们正 住在乡间,自己广有田地。他祖父不像别家那 样储存食米,他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中存 了三四万石之多。别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随 后荒年歉收,他祖父乃开仓散粮,先给他自己 的近族近亲,然后才轮到他妻子的娘家人、再 后给他家的佃农,最后给同村的贫民。这时别 人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广存稻谷——因为稻谷 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他祖父衣 食无忧,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 青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以遣时光
一天,老汉正在喝酒取乐,重要消息来到了。他的二儿子, 苏东坡的叔父,已赶考高中。在邻近还有一家,儿子也是同 样考中。那是苏东坡的外祖母程家。因为苏程连亲,所以可 以说是双喜临门。程家极为富有,算得是有财有势,早就有 意大事铺张庆祝,而苏家的老汉则并无此意。知父莫如子, 苏东坡的叔叔亲自派人由京中给老人家送上官家的喜报,官 衣官帽,上朝用的饬板,同时还有两件东西,就是太师椅 张,精美的茶壶 。喜信到时,老汉正在醒醒大醉,手里 攒着一大块牛肉吃。他看见行李袋里露出官帽上的红扣子 子就明白了。但是当时酒力未消,他拿起喜报,向朋友 高声宜读,欢乐之下,把那块牛肉也扔在行李袋里,与那 喜报官衣官帽装在处他找了二个村中的小伙子为他背行 季袋,他骑着驴,往城走去。那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街 上的人早已听到那个考中的消息,等一看见酪配大醉的老汉 骑在驴背上,后面跟着一个小子扛着一件怪行李,都不蔡大 笑。程家以为这是一件令人去脸的事。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 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此老汉也是一个思 想开通的人。一天,他在大醉之下,走进一座庙里,把一尊 神像摔得粉碎。他原来早已对那尊像怀有恶感,并且那尊神 像全村人都很惧怕,更可能的理由是对那庙里的庙祝存有敌 意,因为他常向徒们勒索钱财
• 一天,老汉正在喝酒取乐,重要消息来到了。他的二儿子, 苏东坡的叔父,已赶考高中。在邻近还有一家,儿子也是同 样考中。那是苏东坡的外祖母程家。因为苏程连亲,所以可 以说是双喜临门。程家极为富有,算得是有财有势,早就有 意大事铺张庆祝,而苏家的老汉则并无此意。知父莫如子, 苏东坡的叔叔亲自派人由京中给老人家送上官家的喜报,官 衣官帽,上朝用的饬板,同时还有两件东西,就是太师椅一 张,精美的茶壶一个。喜信到时,老汉正在醒醒大醉,手里 攒着一大块牛肉吃。他看见行李袋里露出官帽上的红扣子, 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当时酒力未消,他拿起喜报,向朋友 们高声宣读,欢乐之下,把那块牛肉也扔在行李袋里,与那 喜报官衣官帽装在一处。他找了一个村中的小伙子为他背行 李袋,他骑着驴,往城走去。那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街 上的人早已听到那个考中的消息,等一看见酪配大醉的老汉 骑在驴背上,后面跟着一个小子扛着一件怪行李,都不禁大 笑。程家以为这是一件令人丢脸的事。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 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此老汉也是一个思 想开通的人。一天,他在大醉之下,走进一座庙里,把一尊 神像摔得粉碎。他原来早已对那尊像怀有恶感,并且那尊神 像全村人都很惧怕,更可能的理由是对那庙里的庙祝存有敌 意,因为他常向信徒们勒索钱财
东坡的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 治上的抱负而言,他算是抑郁终身,不过在去 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与功名,是在他两个 儿子身上出现了。苏洵秉赋颖异,气质谨严, 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与人易于相处 的人。他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大约他得了 长子之后,自己才态度严肃起来,追悔韶光虚掷,痛 自鞭策。他看到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内兄,还有两个 姐丈,都已科考成功,行将为官做吏,因而觉得含羞 带愧,脸上无光。此等情事,即便平庸之才,都会受 到刺激,对一个天赋智力如此之高的人,当时的情形 定使他无法忍受。在苏洵给他妻子(苏东坡的母亲) 的祭文里,他表示妻子曾激励他努力向学
• 东坡的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 治上的抱负而言,他算是抑郁终身,不过在去 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与功名,是在他两个 儿子身上出现了。苏洵秉赋颖异,气质谨严, 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与人易于相处 的人。他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 大约他得了 长子之后,自己才态度严肃起来,追悔韶光虚掷,痛 自鞭策。他看到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内兄,还有两个 姐丈,都已科考成功,行将为官做吏,因而觉得含羞 带愧,脸上无光。此等情事,即便平庸之才,都会受 到刺激,对一个天赋智力如此之高的人,当时的情形 一定使他无法忍受。在苏洵给他妻子(苏东坡的母亲) 的祭文里,他表示妻子曾激励他努力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