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20分命题人: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 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 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积累与运用(33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为者常成, ②水何澹澹,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漂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 ⑦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请再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或冬天的 连贯的两句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5分) 盐城,生态文明发达,丹顶鹤、mi()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大 型综合性生态保护区,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大纵湖和九龙口风景区风光旖旎、景 色宜人。盐城,红色文化鲜明,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新四军纪念馆和 新四军在盐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纪念更令游人流连忘反。盐城,历史文化丰厚,有范公堤, 有施耐庵故居,有陆公祠。盐城真是一个令人打开心fei()的地方。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m1 鹿打开心fei ②根据汉字写拼音栖( 旎 ③语段中有一个别字,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江苏省盐城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20 分 命题人: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 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 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积累与运用(33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①为者常成, 。 ②水何澹澹, 。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④《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漂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⑥ ,吹面不寒杨柳风。 ⑦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请再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或冬天的 连贯的两句 , 。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5 分) 盐城,生态文明发达,丹顶鹤、mí()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大 型综合性生态保护区,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大纵湖和九龙口风景区风光旖.旎、景 色宜人。盐城,红色文化鲜明,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新四军纪念馆和 新四军在盐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纪念更令游人流连忘反。盐城,历史文化丰厚,有范公堤, 有施耐庵故居,有陆公祠。盐城真是一个令人打开心 fēi( )的地方。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mí 鹿 打开心 fēi ②根据汉字写拼音栖.( ) 旖. 旎 ③语段中有一个别字,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2 分)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 ....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句子的序号正确的是()(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 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 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芳香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6.名著阅读(7分) ①.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 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 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狗”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 与狗相似的人 D、《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 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 ....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 ....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 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句子的序号正确的是( )(2 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 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 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芳香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6.名著阅读(7 分) ①.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 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 B、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 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狗”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 与狗相似的人。 D、《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②.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 分)。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 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的《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 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这句话指出强制的 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7.综合性学习(5分) 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 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为此七(2)班举行了“好读书,读好 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1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 乙同学:进入初中,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同学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向同学提建议 (3分) (3)【检查读书成果】 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 学手抄本”。请你给这份文学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文学报名字 (1分) 阅读理解(47分)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的《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 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这句话指出强制的 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7.综合性学习(5 分) 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 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为此七⑵班举行了“好读书,读好 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1 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 ⑵【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 下手。 乙同学:进入初中,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同学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向同学提建议: __ (3 分) ⑶【检查读书成果】 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 学手抄本”。请你给这份文学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文学报名字: (1 分) 二、阅读理解(47 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诗,完成第8-9题。(5分)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 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8、“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3分) 9、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 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u]句末语气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一)、阅读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诗,完成第 8-9 题。(5 分)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8、 “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3 分) 9、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 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末语气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1.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 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13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増,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 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 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 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 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 是广义的粮食一一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 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 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 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
11.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 你对“守信”的看法。(4 分) (三)、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13 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 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 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些 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 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 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 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这 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 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