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开 动脑筋,你就会觉得试题并不难。请相信自己,成功将会属于你。当然,你还 资必须注意保持试卷的书面整洁。 、积累与运用(20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大熊猫如今在我国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四川省的岷山、邛崃山和大 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l()等海拔2000--3500米的 chong()山峻岭。那里的森林地带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 绝壁,高耸()入云,但也有连绵不绝缓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人迹罕致举世瞩目面亩面相虚 川流不息 B、无动于忠喧然大波洛绎不绝 融为一体 C、近在咫尺鲜为人知 著作等身 兴高采烈 D、心旷神怡接踵摩肩 断坦颓碧 前仆后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C、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D、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 A、赵刚画的蝴蝶真是栩栩如生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 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毡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 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王海把教室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花枝招展。 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1页共10页)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 1 页 共 10 页) 1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 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开 动脑筋,你就会觉得试题并不难。请相信自己,成功将会属于你。当然,你还 必须注意保持试卷的书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 分) 大熊猫如今在我国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四川省的岷山、邛崃山和大 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 lù( )等海拔 2000——3500 米的 chóng( )山峻岭。那里的森林地带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 ) 绝壁,高耸.( )入云,但也有连绵不绝缓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人迹罕致 举世瞩目 面面相虚 川流不息 B、无动于忠 喧然大波 洛绎不绝 融为一体 C、近在咫尺 鲜为人知 著作等身 兴高采烈 D、心旷神怡 接踵摩肩 断坦颓碧 前仆后继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 的 一项 是 ( )(2 分)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C、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D、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2 分) A、赵刚画的蝴蝶真是栩栩如生 ....。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 ....地撑 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毡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 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 D、王海把教室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花枝招展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 来客,招手致意。 (2)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3)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4)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前年的古松。 A、(2)(1)(3)(4)B、(4)(2)(1)(3) C、(4)(2)(3)(1)D、(2)(4)(1)(3) 6、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2分) A.关于这件事的内情,你不妨对我讲讲 B.你说吧,能不能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 C.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好吗? D.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吧! 7、填空。(8分每空一分) (1)、曲径通幽处,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4)、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儿认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的理 、语言综合运用(6分) 8、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 又无交警值勤,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要劝说他 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办?(2分) 9、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 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 的特征。(4分)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2页共10页)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 2 页 共 10 页) 2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1)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 来客,招手致意。 (2)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3)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4)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前年的古松。 A、(2)(1)(3)(4) B、(4)(2)(1)(3) C、(4)(2)(3)(1) D、(2)(4)(1)(3) 6、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2 分) A.关于这件事的内情,你不妨对我讲讲。 B.你说吧,能不能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 C.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好吗? D.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吧! 7、填空。(8 分 每空一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4)、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儿认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的理 由: , 。 二、语言综合运用(6 分) 8、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 又无交警值勤,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要劝说他 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办?(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 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 的特征。(4 分)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黔之驴》,回答10-14题(10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 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 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蔽林间窥之( (2)远遁( (3)以为且噬己也( (4)蹄之( 1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2分) 12.在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同义词,并写出意思。(2分) (1)、稍出近之() (2)、觉无异能者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 1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15-21题(12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_甲_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 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 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 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 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3页共10页)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 3 页 共 10 页) 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 分) (一)阅读《黔之驴》,回答 10—14 题(10 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 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 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 蔽林间窥.之( ) (2) 远遁. ( ) (3) 以为且噬.己也( ) (4) 蹄.之( ) 1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2 分) ⑴ ⑵ 12.在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同义词,并写出意思。(2 分) (1)、稍.出近之( )_________ (2)、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 1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 15—21 题(12 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 甲 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____、 ____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 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 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 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
石石道,乙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 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 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 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 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 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1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2分) 16.文中甲、乙两处应填的词语是()(2分) A.甲:落成乙:慢慢 B.甲:竣工乙:徐徐 C.甲:竣工乙:慢慢 D.甲:落成乙:徐徐 17.从选段第二节可以知道纪念碑在天安门的 (位置)。(1分) 18.选段第二节、第三节表明作者是按 顺序介绍的。(1分) 19.介绍用料、质地,并说明其象征意义,突出了纪念碑的特点。(2分) 20.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21.选段为什么要插说建造的过程?(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2-27题(13分) 题目: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 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 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 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 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 得到了北京的票。 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4页共10页)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 4 页 共 10 页) 4 石石道, 乙 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 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 1952 年 8 月 1 日动 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 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 米,有 10 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 天安门还高 4.24 米。纪念碑是用 17000 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 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1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2 分) 16.文中甲、乙两处应填的词语是( )(2 分) A.甲:落成 乙:慢慢 B.甲:竣工 乙:徐徐 C.甲:竣工 乙:慢慢 D.甲:落成 乙:徐徐 17.从选段第二节可以知道纪念碑在天安门的________(位置)。(1 分) 18.选段第二节、第三节表明作者是按________顺序介绍的。(1 分) 19.介绍用料、质地,并说明其象征意义,突出了纪念碑______的特点。(2 分) 20.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段为什么要插说建造的过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22—27 题(13 分) 题目: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 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 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 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 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 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 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 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 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 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 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 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 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 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 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 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22.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2分) A.偶遇B.换票的悲剧C.换票D.成功与失败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4.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2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26.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27.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2分) 盐源中学2010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5页共10页)
盐源中学 2010 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 5 页 共 10 页) 5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 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 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 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 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 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 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 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 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 150 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 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 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22.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 (2 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 分) 24.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 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2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 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26.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 分) 27.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