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亭 T日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欧阳修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教学重点 醉翁亭记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从“乐”和“醉”中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从“乐”和“醉”中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六一”指:一万卷书,一千件金石遗文 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 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 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 “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 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 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 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 文学家、 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六一”指:一万卷书,一千件金石遗文, 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 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 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 “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 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 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 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 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 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 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 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 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 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 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 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 《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 文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 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 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 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 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 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 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 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 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 《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 文。 写 作 背 景
读准字音 林壑尤美he 翼然y1 晦明变化hu阴翳yi 伛偻提携 弈者y 山肴野蔌SU 颓然tui 觥筹交错9ong宴酣han BACK
读准字音 林壑尤美 晦明变化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翼然 阴翳 弈者 颓然 宴酣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