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工资、地租和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工资理论 劳动的供给曲线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一、能够工作的总人薮,包括劳动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第二、劳 动报酬率的高低;第三、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者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更高的工资率可能导致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反而回减少,即劳动的供给曲线表现 为向后弯曲。 2劳动与闲暇的选择 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包含着两种效应 第一、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闲暇造成的相对损失会提高,因而人们愿 意用劳动代替闲暇,从而增加劳动的投入量:第二、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达到 定水平后,增加的收入带来的效用低于闲暇提供的效用,所以工资率的收入效应 会促使人们减少劳动投入量
第十二章 工资、地租和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工资理论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一、能够工作的总人数,包括劳动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第二、劳 动报酬率的高低;第三、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者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更高的工资率可能导致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反而回减少,即劳动的供给曲线表现 为向后弯曲。 2.劳动与闲暇的选择 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包含着两种效应: 第一、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闲暇造成的相对损失会提高,因而人们愿 意用劳动代替闲暇,从而增加劳动的投入量;第二、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达到一 定水平后,增加的收入带来的效用低于闲暇提供的效用,所以工资率的收入效应 会促使人们减少劳动投入量
表121工资率劳动表 资率工人每周自愿提资 (美元)供的劳动量率 (小时) 3456789 34 10 58 58 57 13 劳动量 图12.1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表12.1 工资率劳动表 工资率 (美元) 工人每周自愿提 供的劳动量 (小时)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25 34 42 49 54 57 58 58 57 55 工 资 率 劳动量 0 图12.1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1完全竞争包括所考察的某“等级”的劳动市场和劳动所产产品的市场都是完 全竞争的。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VMP,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厂商需求的加 总。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单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水平方向的加总。 2均衡图示 工资率W 市场 资率 支付其他生 WF要素的金额 MFC=W 工资总额 DL=LVMPL VMPL 劳动量 劳动量 图122完全竞争下某一“等级”的劳动的市场均衡和厂商均衡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1.完全竞争包括所考察的某“等级”的劳动市场和劳动所产产品的市场都是完 全竞争的。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VMP,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厂商需求的加 总。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单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水平方向的加总。 2.均衡图示 MFC=W 工 资 率 工 资 率 市场 W 0 SL L DL=∑VMPL 劳动量 D A I W VMPL 工资总额 0 支付其他生产 要素的金额 劳动量 图12.2 完全竞争下某一“等级”的劳动的市场均衡和厂商均衡
3生产成果分配原则 第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供求平衡时 的要素边际生产力 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不同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 中,每种要素所占额等于每种要素各自的边际生产力 4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价值论的前提是:第一,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有一个要 素发生变化;第二,而且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服从于边际收益递减率;第三, 种要素的各部分是同质的,所以最后一单位要素的边际产出也就等于前面其他要 素的边际产出;第四,企业销售总收入减去按照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量决定的价 格的总支出后,剩下的部分只能是其他要素的产出,而不是企业对要素所有者的 剥削。 三、非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劳动的购买者是“独家买主”的 厂商,劳动的供应者则是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劳动者;第二,劳动者组织起工会通 过集体谈判与“独家买主”协定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即双边垄断
3.生产成果分配原则 第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供求平衡时 的要素边际生产力。 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不同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 中,每种要素所占额等于每种要素各自的边际生产力。 4.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价值论的前提是:第一,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有一个要 素发生变化;第二,而且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服从于边际收益递减率;第三,一 种要素的各部分是同质的,所以最后一单位要素的边际产出也就等于前面其他要 素的边际产出;第四,企业销售总收入减去按照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量决定的价 格的总支出后,剩下的部分只能是其他要素的产出,而不是企业对要素所有者的 剥削。 三、非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劳动的购买者是“独家买主”的 厂商,劳动的供应者则是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劳动者;第二,劳动者组织起工会通 过集体谈判与“独家买主”协定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即双边垄断
(一)“独家买主”条件下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工资率 MLC A VMP W B MRP L 就业量 图12.4“独家买主”的就业量与工资
(一)“独家买主”条件下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就业量 VMP 工 资 率 W3 W2 W1 A B C D E L1 L2 L3 MLC SL MRP 图12.4 “独家买主”的就业量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