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地图符号的系统化 由形状、尺寸和颜色变化组成的各种地图符号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通 过符号的变化可以把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重要、次要等不同情况表达出来。 2.2.3地图符号的感受效果 地图是由在不同位置上的符号图形所组成的,符号的复杂排列能引起视觉的不同感受 读图时可获得整体感、差异感、立体感等不同的感受效果。整体感主要依靠符号之间不存在 明显的差异而形成的:差异感是由不同组成要素在图形间产生明显区别而形成的:立体感主 要是利用透视的方法,通过改变符号的尺寸、颜色的亮度等来实现的,如晕渲法就是利用光 影,模拟地表面受光的强弱,用浓淡不同的色调显示地形起伏而产生立体感 地图符号使用了不同的视觉变量,如尺寸、形状、灰度、纹理、方向和颜色等,实现了 不同的感受效果。(图114) 视觉变量 点状符号 线状符号 尺寸大小 口 形状 △ 灰度 纹理/模式 图114:地图符号效果
2.2.2 地图符号的系统化 由形状、尺寸和颜色变化组成的各种地图符号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通 过符号的变化可以把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重要、次要等不同情况表达出来。 2.2.3 地图符号的感受效果 地图是由在不同位置上的符号图形所组成的,符号的复杂排列能引起视觉的不同感受。 读图时可获得整体感、差异感、立体感等不同的感受效果。整体感主要依靠符号之间不存在 明显的差异而形成的;差异感是由不同组成要素在图形间产生明显区别而形成的;立体感主 要是利用透视的方法,通过改变符号的尺寸、颜色的亮度等来实现的,如晕渲法就是利用光 影,模拟地表面受光的强弱,用浓淡不同的色调显示地形起伏而产生立体感。 地图符号使用了不同的视觉变量,如尺寸、形状、灰度、纹理、方向和颜色等,实现了 不同的感受效果。(图 11-4) 图 11-4:地图符号效果
2.3地图上的注记 2.3.1地图注记的种类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它是地图内容的重要部分。注记并不是自然界中 的一种要素,但它们与地图上表示的要素有关,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 而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某些质量和数量特征。地图上的注记可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 数字注记三种。 1)名称注记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如居民点名称 2)说明注记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用于补充图形符号的不足,它常 用简注表示; 3)数字注记用来说明某些事物的数量特征,如高程等。 2.3.2注记的字体、字级和颜色 地图上常用不同的字体表示不同的事物,常用的字体有宋体、等线体、仿宋体和横线体; 地图上注记尺寸的大小,以照相排字机注明的规格为标准,在一幅图上,按照事物的重要程 度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字级,以便使注记大小与图形符号相对应:注记的颜色只有色相的变 化,颜色的选用要与注记所表示的事物类别相联系。 2.3.3注记的排列和配置 地图上注记数量较多,它们可以位于地图中的任一部分,但是注记的排列和配置是否恰 当,常常会影响读图的效果。汉字注记通常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形字列(注记的字向 指向北方或图廓上方)和屈曲字列(注记的字向与注记文字中心线垂直或平行)等等。注记 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不应该使注记压盖图上的重要部分。注记应与其所说明的事物关系明确。 对于点状地物,应以点状符号为中心,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任一适当位置配置注记, 注记呈水平方向排列:对于线状事物,注记沿线状符号延伸方向从左向右或从上向下排列, 字的间隔均匀一致,特别长的线状地物,名称注记可重复出现:;对于面状事物,注记一般置 于面状符号之内,沿面状符号最大延伸方向配置,字的间隔均匀一致 图11-5表示了点、线、面注记的不同配置方式。 图11-5:几种可能的注记配置方式
2.3 地图上的注记 2.3.1 地图注记的种类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它是地图内容的重要部分。注记并不是自然界中 的一种要素,但它们与地图上表示的要素有关,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 而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某些质量和数量特征。地图上的注记可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 数字注记三种。 1)名称注记 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如居民点名称; 2)说明注记 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用于补充图形符号的不足,它常 用简注表示; 3)数字注记 用来说明某些事物的数量特征,如高程等。 2.3.2 注记的字体、字级和颜色 地图上常用不同的字体表示不同的事物,常用的字体有宋体、等线体、仿宋体和横线体; 地图上注记尺寸的大小,以照相排字机注明的规格为标准,在一幅图上,按照事物的重要程 度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字级,以便使注记大小与图形符号相对应;注记的颜色只有色相的变 化,颜色的选用要与注记所表示的事物类别相联系。 2.3.3 注记的排列和配置 地图上注记数量较多,它们可以位于地图中的任一部分,但是注记的排列和配置是否恰 当,常常会影响读图的效果。汉字注记通常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形字列(注记的字向 指向北方或图廓上方)和屈曲字列(注记的字向与注记文字中心线垂直或平行)等等。注记 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不应该使注记压盖图上的重要部分。注记应与其所说明的事物关系明确。 对于点状地物,应以点状符号为中心,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任一适当位置配置注记, 注记呈水平方向排列;对于线状事物,注记沿线状符号延伸方向从左向右或从上向下排列, 字的间隔均匀一致,特别长的线状地物,名称注记可重复出现;对于面状事物,注记一般置 于面状符号之内,沿面状符号最大延伸方向配置,字的间隔均匀一致。 图 11-5 表示了点、线、面注记的不同配置方式。 图 11-5:几种可能的注记配置方式
为了确定地物注记的位置,要进行空间关系的判断,因此GIS可以为地图制图提供自 动标注功能,一个实现自动注记放置的系统要具有以下功能: 1)确定地图上的要素以及相应的注记文字 2)对空间数据进行搜索和实现; 3)产生试验性的注记点 4)选择较好的注记位置 由于注记只是对地物的描述,因此在地图上,注记不能遮盖地物,注记之间也不能相互 重叠,所以,也可以利用GIS进行注记是否重叠的判断。在进行注记时,由于图面荷载的 原因,不可能对所有的地物进行标注,这需要进行选择,通常的选择方法是选择相对重要的 地物,这也可以通过对地物属性的排序来实现 3.专题信息表现 在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管理的空间数据是矢量格式的地物对象,这些地物对象不仅 具有空间位置特征,而且具有非空间的属性数据。在表现这些地物对象时,除了显示空间位 置以外,同时还可以以特定的方式显示某个或多个相关的属性,生成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除了采用普通地图某些表示方法并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外,本身还需要有专门 反映各种要素性质、数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以便使读者明确对专题内容要 素的科学分析。 在专题地图中,各种制图对象的基本形状是由点、线、面及其过渡形态组成的,并以此 反映现象的分布特点、现象的变化时刻、质量和数量的特征及综合特征。因此,在选择表示 方法时,既可以根据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方式进行选择(表11-1),也可以按它们的分布特 点进行选择(表11-2)。 表11-1:按照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方式选择符号 分布方式表示分布范围表示类别 表示数量 表示动态 定位符号符号形式:符号大小(用深浅不同定点扩展法 几何符号的颜色表示主次) 定位图表法 文字符号数字注记 象形符号 符号颜色 线面 线状符号 线的形式 线条粗细,长短,附加动线法 线颜色 不同数目的小短线 面状符号质底法 点值线法,分级统计图表示扩展的范 (范围法) 法,图形统计图法,等围法,扩展图 值线法和分层设色法形的图形统计 图法 表11-2:按照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特点选择符号 分布特征状况表示方法 固定一点 定瞬间的状态移动符号法、运动线法 空间变化 符号法、定位图表法 固定一线 定瞬间的状态移动线状符号法、线状符号和运动符号结合 空间变化 线状符号法重叠 固定面积定瞬间的状态移动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范围法、区划 法结合等值线法、运动符号 空间变化 等值线法、定位图表和符号总和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点子法、质底法、区划法、图表统计法和色彩统计
为了确定地物注记的位置,要进行空间关系的判断,因此 GIS 可以为地图制图提供自 动标注功能,一个实现自动注记放置的系统要具有以下功能: 1)确定地图上的要素以及相应的注记文字; 2)对空间数据进行搜索和实现; 3)产生试验性的注记点; 4)选择较好的注记位置。 由于注记只是对地物的描述,因此在地图上,注记不能遮盖地物,注记之间也不能相互 重叠,所以,也可以利用 GIS 进行注记是否重叠的判断。在进行注记时,由于图面荷载的 原因,不可能对所有的地物进行标注,这需要进行选择,通常的选择方法是选择相对重要的 地物,这也可以通过对地物属性的排序来实现。 3.专题信息表现 在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管理的空间数据是矢量格式的地物对象,这些地物对象不仅 具有空间位置特征,而且具有非空间的属性数据。在表现这些地物对象时,除了显示空间位 置以外,同时还可以以特定的方式显示某个或多个相关的属性,生成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除了采用普通地图某些表示方法并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外,本身还需要有专门 反映各种要素性质、数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以便使读者明确对专题内容要 素的科学分析。 在专题地图中,各种制图对象的基本形状是由点、线、面及其过渡形态组成的,并以此 反映现象的分布特点、现象的变化时刻、质量和数量的特征及综合特征。因此,在选择表示 方法时,既可以根据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方式进行选择(表 11-1),也可以按它们的分布特 点进行选择(表 11-2)。 表 11-1:按照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方式选择符号 分布方式 表示分布范围 表示类别 表示数量 表示动态 点 定位符号 符号形式: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象形符号 符号颜色 符号大小(用深浅不同 的颜色表示主次) 数字注记 定点扩展法 定位图表法 线 线状符号 线的形式 线颜色 线条粗细,长短,附加 不同数目的小短线 动线法 面 面状符号 (范围法) 质底法 点值线法,分级统计图 法,图形统计图法,等 值线法和分层设色法 表示扩展的范 围法,扩展图 形的图形统计 图法 表 11-2:按照专题制图对象的分布特点选择符号 分布特征 状况 表示方法 固定一点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 空间变化 符号法、运动线法 符号法、定位图表法 固定一线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 空间变化 线状符号法、线状符号和运动符号结合 线状符号法重叠 固定面积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 空间变化 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范围法、区划 法结合等值线法、运动符号 等值线法、定位图表和符号总和 散布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 点子法、质底法、区划法、图表统计法和色彩统计
法、区划搭配运动符号 空间变化 点子法和区划法结合、图表统计法和色彩统计法 连续分布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地形塑拟表示 运动符号 空间变化 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 3.1专题地图的分类和内容 .1.1专题地图含义 专题地图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按内容可分为三大 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表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地质图、水文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表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人口图、行政区划 图等;其他专题地图,指不属于上述二类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等 3.1.2专题地图的内容 专题地图的种类很多,但大都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内容组成的。地理基础即普通地图上 的一部分内容要素,如经纬网、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地势等。地理基础作为编绘专题内 容的骨架,并表示专题内容的地理位置和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地图上表示 哪些地理基础要素和详细程度如何,是根据专题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专题内容,从资料来讲,一是将普通地图内容中一种或几种要素显示得比较完备和详细 而将其他要素放到次要地位或省略,如交通图等:二是包括在普通地图上没有的和地面上看 不见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专题要素,如人口密度图 3.2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地面上真正的点状事物很少,一般都占有一定的面积,只是大小不同。点状分布要素指 那些占据的面积较小,不能按比例尺表示,又要定位的事物。对于点状分布要素的质量特征 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点状符号表示 在地面上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事物很多,如交通线、河流及边界线等,对于这些事物的 分布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线状符号表示。 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有:等值线法、质底法、范围法、点值法、符号法 动线法、统计图法等 3.2.1等值线法 等值线系指在地图上通过表示一种现象的数量指标的一些等值点的曲线,如等高线、等 温线。等值线法宜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 点的数值或强度。等值线的数值间隔原则上最好是一个常数,以便判断现象变化的急剧或
空间变化 法、区划搭配运动符号 点子法和区划法结合、图表统计法和色彩统计法 连续分布 一定瞬间的状态移动 空间变化 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地形塑拟表示 运动符号 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总和 3.1 专题地图的分类和内容 3.1.1 专题地图含义 专题地图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按内容可分为三大 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表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地质图、水文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表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人口图、行政区划 图等;其他专题地图,指不属于上述二类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等。 3.1.2 专题地图的内容 专题地图的种类很多,但大都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内容组成的。地理基础即普通地图上 的一部分内容要素,如经纬网、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地势等。地理基础作为编绘专题内 容的骨架,并表示专题内容的地理位置和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地图上表示 哪些地理基础要素和详细程度如何,是根据专题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专题内容,从资料来讲,一是将普通地图内容中一种或几种要素显示得比较完备和详细, 而将其他要素放到次要地位或省略,如交通图等;二是包括在普通地图上没有的和地面上看 不见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专题要素,如人口密度图。 3.2 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地面上真正的点状事物很少,一般都占有一定的面积,只是大小不同。点状分布要素指 那些占据的面积较小,不能按比例尺表示,又要定位的事物。对于点状分布要素的质量特征 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点状符号表示。 在地面上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事物很多,如交通线、河流及边界线等,对于这些事物的 分布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线状符号表示。 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有:等值线法、质底法、范围法、点值法、符号法、 动线法、统计图法等。 3.2.1 等值线法 等值线系指在地图上通过表示一种现象的数量指标的一些等值点的曲线,如等高线、等 温线。等值线法宜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 一点的数值或强度。等值线的数值间隔原则上最好是一个常数,以便判断现象变化的急剧或
和缓,但也有例外。等值线间隔的大小首先决定于现象的数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越大(以 等高线为例,地貌高程变化越大),间隔也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根据等值线分层设色,颜 色应由浅色逐渐加深,或由寒色逐渐过渡到暖色,这样可以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图1-6)。 图116:等值线 3.2.2质底法 质底法又名底色法,用于将区域划分为质量相同的地段。见图11-7。 1601461201608060402402046·801001201401乐01801601 尔耶斯构造带 射寒武纪帮皱带 生代 如里东构造带区a新生代棚皱 D团海西构造带【时代的皱带 140120100 图11-7:质底法示例
和缓,但也有例外。等值线间隔的大小首先决定于现象的数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越大(以 等高线为例,地貌高程变化越大),间隔也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根据等值线分层设色,颜 色应由浅色逐渐加深,或由寒色逐渐过渡到暖色,这样可以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图 11-6)。 图 11-6:等值线 3.2.2 质底法 质底法又名底色法,用于将区域划分为质量相同的地段。见图 11-7。 图 11-7:质底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