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g Change America Transfroms Itself 1900~1950 第1章 迎接20世纪 1900年1月1日的清晨,天刚刚开始下起小雪,范科特兰公 园即将成为纽约人溜冰的游乐场。在这个冬天,严寒只是更加 装题 鲜明地衬托着人们的热情,昨天夜里,在百老汇街聚集着兴奋 PDG 的人群,他们热烈庆祝20世纪的开始,或者说是在庆祝19世纪最 后一年的开始
美国的崛起:沸腾50年 The Big Change:America Trangforms Itself1900-1950 1 1900年1月1日的清晨,天刚刚开始下起小雪,范科特兰公园即将成为纽约 人溜冰的游乐场。在这个冬天,严寒只是更加鲜明地衬托着人们的热情,昨天夜 里,在百老汇聚街集着兴奋的人群,他们热烈庆祝20世纪的开始,或者说是在庆 祝19世纪最后一年的开始。关于世纪之交从哪一年算起,人们观点不一,不过对 于集会的规模和热闹倒是并无影响。电车里挤满了人,三一教堂前面的百老汇大 街被堵得几乎水泄不通,华尔街上密集的人群更是一直挤到了财政部大楼的台阶 上,锡喇叭巨大的嘈杂声不时被鞭炮的声音打断。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个好年头, 而另一个好年头也正在向我们走来。 1月1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在头版社论中奏响了乐观的基 调:“1899年是奇迹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奇迹之年。”并大肆宣扬说,“如果 我们确信最高纪录的荣耀不久必定会传递给1900年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把刚刚 过去的12个月说成是最好的年头…在这个新年的开端,我们看到前景一片光 明。” 这个时候,在远离闹市的住宅区,在那幢位于麦迪逊大道与第36街拐角上的 褐砂石豪宅的桃花心木镶板藏书室里,当今世界上最大银行的老板、整个美国商 DG 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在这一年 行将结束的时候,正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玩纸牌。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摩根将在 2
第1章 迎接20世纪 一次欧洲之行中购买大量的油画、珍本图书和手稿;他将下令在他的宅邸旁边建 造一间临时舞厅,用以招待出席女儿婚礼的2500名宾客;他还将与安德鲁·卡内 基(Andrew Carnegie)那个爱眨巴眼睛的小个子钢铁大亨,1900年的个人收人将 高达2300万美元,而且还不用交所得税)商议组建美国钢铁公司的事情,这家 公司将成为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只是现在,当摩根排列面前的纸牌 时,他还没想到所有这一切。我们不妨用他未来的女婿和满怀深情的传记作者的 话,体会一下1899年12月31日的那个晚上的情景: 摩根先生的宅邸所处的位置正是他想要的,这里适合他的生活方式。摩根夫 人气色非常好,夫妇俩一直让他们未婚的女儿路易莎(Louisa)和安妮(Anne)跟 自己住在一起。摩根先生已婚的儿女和孙辈全都健康而幸福,他自己的身体也很 棒。他的朋友们也都住在附近。在他的社交图子里,都是一些跟他同类的人。他 所接触的银行家和商人,大部分都拥有和他相同的道德标准,对事情的看法也类 似。纽约是一座友好的、邻里般的城市,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午夜,当零点 的钟声和号角宣告新一年开始的时候,摩根先生以一个年轻人般的热情,期待着 这个即将开始的新世纪将带来的巨大可能。 然而,别忘了另有数十万其他纽约人:对他们来说,这座城市实在很难被认 定是“一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在下东城,你所看到的是赤裸裸的贫困、污秽、 悲惨,我们现在来看几乎是难以置信的。但在美国其他很多城市和工业城镇上, 移民家庭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之下,甚至更糟:因为,当时一个美国的普通工薪阶 层一年收入所得不到500美元,那些大多数刚到美国的移民者能挣的钱还要少得 多。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几年后对芝加哥牲畜围场区的波兰人、立 陶宛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曝光,范·怀克·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进一步总结说: 欧洲的暴政已经使他们变得无知而懦弱,而美国的冷漠,更是将他们彻底 摧毁,他们被房产经纪人、政坛大佬…和那些拒绝承认他们权利的法官们所欺 PDG 骗。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他们幼小的孩子何时会在肮脏小屋周围的臭水坑里溺 死,他们的女儿何时会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他们的儿子又将在何时因为雇主没 3
美国的帽起:沸腾50年 The Big Change:America Transforms ltself.1900-1950 有提供安全设施而掉进沸腾的大桶。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一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自 满的时代。自从袭击1890年代的大萧条结束以来,在美国,抗议贫富悬殊的声音 已经越来越微弱。民粹主义俨然已经寿终正寝;“自由白银”运动所激起的轰动 也已渐渐消弭;那些曾经愤怒的大平原各州的农民,如今也都生活得相当不错, 以至于1899年时一位旅行者评论说“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的每间谷仓都被粉刷一 新”。此时,即将出现的那群被贴上“扒粪者”“标签的新闻记者们,还尚未发 表他们对美国人生活中的阴暗面所做的不屈不挠的调查研究。而这个阶段的美 国的小说创作,如同美国的新闻业一样,正经历老安布罗斯·比尔斯(Amborse Bierce)所说的“一个柔软而蓬松的时期”;德莱塞(Dreiser)的《嘉丽妹妹》 (Sister Carrie)在1900年出版的时候,一开始几乎没什么人关注,接下来便因为太 肮脏或者说太色情的缘故而被勒令下架收回。这个国家最好的杂志只关注绅士淑 女们的运气,只留心社交聚会的铺张排场,关注如何促进一种适合精英阶层的优 雅而得体的文化,那些上流社会人士很少操心平民百姓的厄运。如果说,在摩根 的传记作者的文字当中(就像他在描写这位伟大银行家的满足时所表现出来的) 明显表现出一种自鸣得意的微弱音调,也不过是那些出身名门、天生优越者在向 往光明未来时表现出的典型姿态而已。 摩根正自信地期待着一个稳定而常规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像马克·汉 纳(Mark Hanna)这样的政治领袖将会看到:愚蠢的平等主义观,念在政府里根本 吃不开,能在政府里真正掌控美国事务的不是所谓的政治家,而是像他这样的银 行家,是值得尊敬的、拥有雄厚财力和判断力的人,基本来说就是他在自己最喜 爱的俱乐部里所见到的那群人。 与此同时,在特雷霍特市的郊外,有一幢天花板很高、共有8间屋的房子。 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站着一位高挑、瘦弱、秃顶的印第安纳州人,他正凝望着 窗外的铁轨,做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之梦,他就是尤金·V·德布斯(Eugene ①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发火时称新闻记者为“扒粪者”。一译注 4
第1章 迎接20世纪 V.Debs)。他曾做过机车司炉工,并领导过1894年的普尔曼罢工,后来进监狱 服刑。服刑期间,他在牢房里狼吞虎咽、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 作,成了一个忠诚的社会主义者。此刻,德布斯的最大希望就是把社会民主党 1900年的政纲具体化,作为该党的候选人,后来他获得了微不足道的96000张选 票,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倘若德布斯当时能预见这一点的话,那么到1912年 的时候,他一定会拥有将近100万的追随者。德布斯是个友善而仁慈的人,虽然逻 辑感不强,但他强烈地认识到了移民工人们令人绝望的困境,他确信自己知道一 个(也是唯一的)答案,可以应对并改善他们的悲惨境遇。他在竞选政纲里呼吁 铁路、电报、公共事业和煤矿实行公有制,并提出一个更加遥不可及的方案:生 产资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德布斯认为,只需这一招,就能终结当时的工业恐慌 和贫富分配的不公平。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倘若摩根和德布斯能够预见到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国家 会遭遇什么样的变化,他们想必都会不知所措。各种不同的、甚至彼此敌对的力 量相互联合,让美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完全不同于1900年的美国,而且完全 不同于他们各自心目中所期待、所描绘的那个美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美国,令 人惊叹的生产力产生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广泛繁荣。 想要理解这场即将发生的大变革的广度和特性,首先我们必须回到1900年, 看看当时我们的周围是什么样子包括生活场景、生活条件,还有人。 首先,我门来看生活场景。 2 假如有一台准确的时光穿梭机器把你带回到1900年一座美国城镇的主街 上,当你睁开双眼看着周围,相信你的第一声惊呼多半会是:“哦…天呐, 到处都是马!” PDG 街上当然到处都是马,因为在1900年,登记在册的汽车只有13824辆(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