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PCIP 美国崛起三部曲③ 美国的崛起 THE BIG CHANGE America Transforms Itself 1ooo~ose 沸腾50年 [美]弗雷德里克·L·艾伦©著高国伟0译 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1945年4月新任总统 杜鲁门
前言 Foreword 这本书旨在勾画出美国在20世纪前50年所发生的那些重大 的历史性变革。 任何一个作者,只要选定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势必就会 有一幅巨大的画布呈现在他的面前,此时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图 景可以画上去。最简单的做法是仿照老式历史教科书的样子, 重点描绘从麦金莱到杜鲁门时期美国的政治变革。你也可以着 墨凸显1900年前后美国在外交事务上的立场与半个世纪之后我 们不得不颇为吃力地扮演那种笨重角色之间的差异。你还可以 聚焦在美国的艺术、音乐、文学或文化领域,或者索性把这些 全都囊括其中;又或者着眼于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所取得的着 实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关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你也可以专注于研究清教主义的式微、家庭纽带的松懈、父母 权威的衰减、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女性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逐 渐获得的解放。你甚至可以主要处理美国人在理解人性和神性 的思想上所发生的变化,分析组织化宗教为何丧失了声望,讨 PDG
论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导致我们生活中那种忧惧交加的心 境,以及美国人在一个充满绝望感和不稳定世界上对内心安宁 的热切探寻。 如果以上都不是你想要架构的框架,那再换个思路,你也 可以集中关注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生活的品格和质量由于各 种原因所发生的改变,这些原因可能会被大家看成经济制度的 民主化,或者说是资本主义为民主制度所做的调整:你还可以 把焦点集中于高速发展、快速扩张的工商业活动,然后结合一 连串五花八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力量,看看它们是如何改 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标准,以及随之而改变的普通美国人的思考 方式,还有他的公民身份。 现在,我决定选择这后一种主题作为本书的核心,因为在 我看来,它才是重中之重。毕竟,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20世纪 上半叶的美国故事。而且,我的这一选择还有另一个原因:我 相信,我正试图描写的这些变革,迄今为止都没有得到非常广 泛的理解。 是的,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没有理解我们这些变革,关 于这一点已经被再三证明。比方说,当维辛斯基、葛罗米柯或 马里克严厉指责美国,义正言辞地说出华盛顿是“华尔街的走 狗”时,他们所指责的其实是1900年的美国(虽然这么说有点 言过其实),而非现在的美国。如果说,他们所说的那些话在 PDG 欧洲很多非共产主义者中有些影响的话,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是 virl
因为很多欧洲人长期所接受的对美国的认识早就过时了,当然 也还因为他们(以及其他欧洲人)都知道商业和商人在美国的 重要性,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今天的美国人跟一两代人之前没 什么不同,而且行为也跟欧洲的商业和商人一样。事实上,普 通欧洲人内心那些对美国固化的想象,与今天真实的美国根本 就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多么令人悲哀。 我们再转回头看看国内的情形,不得不承认,美国商业 制度及美国人生活中所发生的变革甚至也不被国内大多数人所 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自身的观念往往也存在着严重过时的悲 哀,尤其是在我们参与争论的时候。当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决 定代表“自由企业”说几句话时,你会突然意识到,他心目中 “自由企业”的形象,看上去似乎更像是旧时的乡村小店,而 不是他实际上管理的那个已经把连锁店布满全国各地、互相协 调的庞大机构。当我们的劳工领袖为了鼓励激进分子并攻击背 后的敌人,决定公开向管理层和股东发难,指责他们“贪图利 润”,唤醒那些“身陷困境的工人”时,你会看到他还从抽屉 里扯出了一张陈旧不堪的蜡纸,那多半是1920年左右刻写的。 我们所有人都要扪心自问一下,当我们听到类似“美国的生活 方式”这样的短语时,第一时间在我们心目中浮现出来的,很 可能还是我们儿时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美国记忆。而随着我们的 岁数变大,我们内心的这阳精神图景也就越发模糊,越来越混 PDG 乱。因此,我们现在来勾画一下自这些幻象形成以来所发生的 X
那些变革,或许多少有点好处。 我打算讲述的这个故事包含一些灰暗的阴影,有些阴影 直到今天也依然黑暗。这显然不是升到天堂的故事。我们甚 至都还不能肯定,我们是否已经学会了如何避免经济危机, 更不用说军事危机了。然而总体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振奋人 心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至少能从回忆中得 到一丝满足,让我们认识到有的人一直留恋的美好往昔其实 并不那么美好;尽管处处有悲观主义者的悲叹哀鸣,让我们 坚信我们生活在一个进步的时代;尽管国际的天空上不时鸟 云密布、风雨飘摇,让我们虔诚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 希望的时代。 台数是 装 PDG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