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23)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平时成绩(30% 课堂交流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的踊 (13) 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 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 方法和手段 的课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课内 课后 程 目标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 第一章 热学的发展 理论阅读并查阅相 研究方法,对热学这门科学 绪论 的诞生过程有基本了解 教学 关文献 草握平衡态的概念、温度的 左观意义以及名种温标的风 在阅读课程内 第二竞 平净衡太担在 别和联系:堂操理想气体的 容的基础上完 气体的物态方 物态方程的表达形式,能 4 理论 温度 成课外作业: 教学 1、2 程 应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分 解几种不同温 析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 度计的原理 间的关系。 第三章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 气体分 理想气体的压 理解二者的宏观意义: 强和温度的微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与微观量 > 理论阅读并查阅相 子动理 1 教学 关文献 论的基 厕解释 的关系式,并能够应用其解 本概念 快气体运动相关问题。 第四章 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气体分分 气体分子的球 子热运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和气 在阅读课程内 动速案 率分布律和能 体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及其数 6 理论 量按自由度均 学表达式:能够利用能均 教学 容的基础上完 1、2 和能量 成课外作业 分定理 定理计算不同分子的内能和 的统计 热容。 分布律 第五章 气体分子的 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与 气体内 均自由程、输玉 平均自由程的概念,能运用 理论 阅读并查阅相 过程的宏观和 1、2 的输运 相关知识解释黏性、热传导 教学 关文献 过程 微观解释 和扩散现象
8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作业(2/3)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课堂交流 (1/3)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的踊 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 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 的课 程 目标 课内 课后 第一章 绪论 热学的发展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 研究方法,对热学这门科学 的诞生过程有基本了解。 1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二章 温度 平衡态、温度和 气体的物态方 程 掌握平衡态的概念、温度的 宏观意义以及各种温标的区 别和联系;掌握理想气体的 物态方程的表达形式,能够 应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分 析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 间的关系。 4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内 容的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业;了 解几种不同温 度计的原理 1、2 第三章 气体分 子动理 论的基 本概念 理想气体的压 强和温度的微 观解释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 质,理解二者的宏观意义;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与微观量 的关系式,并能够应用其解 决气体运动相关问题。 7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四章 气体分 子热运 动速率 和能量 的统计 分布律 气体分子的速 率分布律和能 量按自由度均 分定理 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和气 体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及其数 学表达式;能够利用能均分 定理计算不同分子的内能和 热容。 6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内 容的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业 1、2 第五章 气体内 的输运 过程 气体分子的平 均自由程、输运 过程的宏观和 微观解释 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与 平均自由程的概念,能运用 相关知识解释黏性、热传导 和扩散现象。 5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意义 第六章 热力学第一定 及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热 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热力学过 查阅热力学第 执力学 律的建立及其 理论 1、2 程,掌握循环过程的定义, 一定律的相关 第一定 对理想气体的 教学 3 应用、卡诺循到 卡诺循环的四个过程的特 文献 以及卡诺热机效率的数学表 达式 第七章 执力学笋一名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 查阅提高热机 执力学 使的建立村程 ,学会利用反证法证明 理论 1.2 第二定 及其应用、卡这 7 热力学问题,掌握卡诺定 效率的相关文 教学 献 3 律 定理 及其意义。 晶体的结构特 解品体的微观结构, 五种 第八章 征品体中 固体 结合力的特征以及品体中热 2 理论 阅读并查阅相 的结合能和热 教学 运动的两种形式。 关文献 1、2 运动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对 第九章 液体的微观结 液体的微观结构有初步认 构、彻体性质利 识, 能够利用液体的表面性 理论 阅读并查阅相 1、2 液体 教学 关文献 表面性质 质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表 面张力现象。 计 48 9
9 第六章 热力学 第一定 律 热力学第一定 律的建立及其 对理想气体的 应用、卡诺循环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意义 及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热 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热力学过 程,掌握循环过程的定义, 卡诺循环的四个过程的特征 以及卡诺热机效率的数学表 达式。 12 理论 教学 查阅热力学第 一定律的相关 文献 1、2、 3 第七章 热力学 第二定 律 热力学第二定 律的建立过程 及其应用、卡诺 定理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 表述,学会利用反证法证明 热力学问题,掌握卡诺定理 及其意义。 7 理论 教学 查阅提高热机 效率的相关文 献 1、2、 3 第八章 固体 晶体的结构特 征,晶体中粒子 的结合能和热 运动 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五种 结合力的特征以及晶体中热 运动的两种形式。 2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九章 液体 液体的微观结 构、彻体性质和 表面性质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对 液体的微观结构有初步认 识,能够利用液体的表面性 质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表 面张力现象。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2 合 计 48 --
《普通物理实验1》教学大纲 (General Physical Experiment 1)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2400009 课程 编号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1.5 实验学时/周数 48/17 课程 实验■实训口上机口见习口实习口 类别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 开课 适用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师范) 单位 专业 刘军 撰写人 部德才 审核人 刘军 贡人 二、实验简介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果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 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 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 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常规仪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等。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应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目标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 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 共财产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
10 《普通物理实验 1》教学大纲 (General Physical Experiment 1)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2400009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1.5 实验学时/周数 48/17 课程 类别 实验■ 实训□ 上机□见习□实习□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 开课 单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 专业 物理学(师范) 课程负 责人 刘军 撰写人 部德才 审核人 刘军 二、实验简介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 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 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 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常规仪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等。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应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目标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 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 共财产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目标3: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正 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目标4: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 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 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 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 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2.实验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实验/实训/上机U见习/实 (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习目标 1234 3.2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原理、实 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能设计自 制简单的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并应用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42熟采技术手段:熟练堂据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查找、整合和建设教学资源,了解在线教有的基本方式方法 7.1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认识到反思对于专业发展的 重要性,堂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坛用 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教 学研究能力。 8.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专业学习、 √ 班集体、教有实践等活动中能团结协作。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利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老教材 大学物理实验(第四版) 李学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8 大学物理实验 张兆奎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6 参考书目 大学物理实验 龙 清华大字出版社 2012 普通物理实验 杨述武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0 (2)课程网站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大学)
11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目标 3: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正 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目标 4: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 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 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 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 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2.实验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实验/实训/上机/见习/实 习目标 1 2 3 4 3.2 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原理、实 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能设计自 制简单的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并应用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 √ √ √ 4.2 熟悉技术手段: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查找、整合和建设教学资源,了解在线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 √ √ √ √ 7.1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认识到反思对于专业发展的 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运用 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教 学研究能力。 √ √ √ √ 8.1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专业学习、 班集体、教育实践等活动中能团结协作。 √ √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大学物理实验(第四版) 李学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参考书目 大学物理实验 张兆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大学物理实验 龙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普通物理实验 杨述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课程网站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大学)
http://physyzx.dlu.edu.cn/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http://phvlab.fudan.edu.cn/doku.php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实验预习 实验原理、内容、方案等。 平时成绩(36% 操作技能 规范操作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故障处理 分析故障原因及处理能力等。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等。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 实验报告(24%)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误差分析和问 题讨论等。 操作技能 操作考核(40%)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等。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对应 序号 学 项目 每组 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要求 课程 类型 人数 目标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 误差理论讲座 1 (一)、(二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 4 理论 必做 1,2,3 理方法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申 用典斯通电桥 桥灵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如 测电阻 验证 必做 12.3. 理数据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转动惯量的测 量,掌握游标卡尺、转动惯量 综合 必做 1.2.3.4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电子示波器的 观测交流信号电压波形、测电 4 验证 必做 12,34 使用 压和须率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 5 牛顿环实:验 率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验证 1 必做 12.3.4 据处理 掌握模拟法的内涵、适用条件 6 用模拟法则绘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验证 选做 12.3.4 静电场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7 用分光计测光 调节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综合 选做 1,23,4 学玻璃折射率 射率 液体表面张力 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8 系数的测量 系数 3 综合 1 选做 1,2,34 12
12 http://physyzx.dlu.edu.cn/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http://phylab.fudan.edu.cn/doku.php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6%) 实验预习 实验原理、内容、方案等。 操作技能 规范操作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故障处理 分析故障原因及处理能力等。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等。 实验报告(24%)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 班级、姓名。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 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误差分析和问 题讨论等。 操作考核(40%) 操作技能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等。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 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1 误差理论讲座 (一)、(二)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 理方法 4 理论 必做 1,2,3 2 用惠斯通电桥 测电阻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 桥灵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 理数据 3 验证 1 必做 1,2,3,4 3 转动惯量的测 量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量,掌握游标卡尺、转动惯量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 综合 1 必做 1,2,3,4 4 电子示波器的 使用 观测交流信号电压波形、测电 压和频率 3 验证 1 必做 1,2,3,4 5 牛顿环实验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 率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据处理 3 验证 1 必做 1,2,3,4 6 用模拟法测绘 静电场 掌握模拟法的内涵、适用条件;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 验证 1 选做 1,2,3,4 7 用分光计测光 学玻璃折射率 调节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射率 3 综合 1 选做 1,2,3,4 8 液体表面张力 系数的测量 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系数 3 综合 1 选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