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704~754),汴州 (开封)人。开元十一年 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 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 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 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 2 《崔颢集》
崔颢(704~754),汴州 (开封)人。开元十一年 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 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 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 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 《崔颢集》
事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 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 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 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 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 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 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 台》,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 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 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 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 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 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 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 台》,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 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 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 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 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 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 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楼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 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 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 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 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 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 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 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 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 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 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 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 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 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 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 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 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 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 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 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 颢的诗与此有关
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 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 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 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 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 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 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 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 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 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 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 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 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 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 颢的诗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