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及其运动的特点、地面上海 陆分布的关系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造成了地球上各个 地区水热条件的差异,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 环境。这种差异在地表上往往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迭 并近于带状分布,形成了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 直地带性。除了地带性规律以外,还存在着由于地质地 貌的差异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差异。这些自然地理的差异 决定了不同地域农林牧、粮棉油的分布格局与生产基础。 甘霸煮址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人文地理分异规律 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促成了地理环境的种种差异性,其中经济 地理的分异是人文地理分异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综 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除自然条件外,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平与类型还要受历史、政治、人口、资源、市场、科学技术等多 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农 业的发展不但受制于自然地理分异规律,而且也受制于经济地理分 异规律。海陆分布、城乡关系、交通条件、人口多少决定了对农产 品与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加工、流通、贸易等方面。与自给自足的农 村经济不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地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农业的方向、结构、农村经济状况、农业现代化进程等。 甘霸煮址大¥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资源配置与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日益增长,资 源配置力求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无论 什么样的分工都必须立足于特定的地区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 劳动的地域分工。具体来说,是指一定地区专门生产几种产品、 一种产品甚至是某一产品的某一部分生产的专门化,并与其它 地区进行分工与协作。这种劳动地域分工是扬长避短原则在区 域农作制中的具体应用。 甘霸煮址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 (一)生物地理分异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对有机体的生长发 育、形态、生理、分布、移动与行为方式、结构等均产生重大的影 响。农业生物的分布是有规律性的,它是根据自然的地带性与非地 带性规律以及社会、经济环境而决定的。 (二)农业地域分异规律 既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地理都在进行着分离,那么作 为生物与环境统一体的农业也必然随之而分离。世界上农业类型多 样,它们都是由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决定的,是在历史演变过程 中形成的。 甘霸煮址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中国地域与农业分异突出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格外复杂。 这种地域多样性与复杂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的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差异极大(参图8-1) (二)东、中、西部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差异极大 (三)农业生产地域差异极大 可见,中国农业的地域性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地域间的差异 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地域上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农作制水平与类型 的巨大差异。 甘霸煮址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