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 的最大成果。列宁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 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本卷第 45页)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利用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就,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创立了新的经济理论。列 宁写道:“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本卷第46 页)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列宁高度评 价了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指出摆脱 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出路,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他发现了资本 主义发展的规律,找到了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彻 底地贯彻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列宁写道:“只有马克思的哲学 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 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 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本卷第48页) 本卷中的许多文章分析和评述了新的革命高潮时期俄国的社 会经济情况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阐述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揭 露了自由派的反动实质,批判了取消派的机会主义立场。 在《怎样增加俄国人均消费量?》、《我们的 “成就”》、《论 “石油荒”》、《农民经济中的铁》等文章中,列宁用工业生产的一 些统计数字,对比了俄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指出 俄国是经济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的国家,说明俄国经济 落后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同农奴主勾结在一起阻碍了俄国经济的 发展。在《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次值得注意的代表大 会》等文章中,列宁从政府教育经费、学校教育、教师薪金等方 Ⅱ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
义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 的最大成果。列宁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 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本卷第 45页)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利用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就,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创立了新的经济理论。列 宁写道:“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本卷第46 页)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列宁高度评 价了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指出摆脱 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出路,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他发现了资本 主义发展的规律,找到了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彻 底地贯彻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列宁写道:“只有马克思的哲学 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 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 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本卷第48页) 本卷中的许多文章分析和评述了新的革命高潮时期俄国的社 会经济情况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阐述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揭 露了自由派的反动实质,批判了取消派的机会主义立场。 在《怎样增加俄国人均消费量?》、《我们的 “成就”》、《论 “石油荒”》、《农民经济中的铁》等文章中,列宁用工业生产的一 些统计数字,对比了俄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指出 俄国是经济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的国家,说明俄国经济 落后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同农奴主勾结在一起阻碍了俄国经济的 发展。在《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次值得注意的代表大 会》等文章中,列宁从政府教育经费、学校教育、教师薪金等方 Ⅱ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
面说明俄国是欧洲教育最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的 野蛮国家。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占人口近五分之四的文盲是同地 主政权的愚民政策相适应的,农奴主的统治造成俄国人民物质的 贫困和精神的贫困。 在《论现政府的 (一般的)土地政策问题》、《农民是在恢复 起来还是在贫困下去?》、《地主的土地规划》、《份地的转移》、《土 地 “改革” 的新措施》、《移民工作的意义》、《再谈移民工作》等 文章中,列宁揭示和论述了沙皇政府新土地政策的破产。列宁指 出,这个政策的两张主要王牌—— 移民和独立农庄,不仅没有使 农民状况好转,反而使基本农民群众丧失更多的土地和更加贫困, 使 “新式地主” 即富裕的农民私有主更加富裕。摆脱新土地政策 使俄国陷于绝境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使农村从农奴制的大地 产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把地主的全部土地无偿地转交给农民。列 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和工人阶级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反对专制 制度的斗争。 在《自由派在粉饰农奴制》、《立宪民主党的集会法案》、《自 由派和结社自由》、《自由派扮演了第四届杜马的维护者的角色》、 《杜马休会和自由派茫然失措》、《俄国的资产阶级和俄国的改良主 义》、《政治上的原则问题》等文章中,列宁揭露了自由派资产阶 级粉饰俄国的农奴制和农奴主的国家制度,批驳了他们关于一般 改革特别是结社自由的言论。列宁指出,整个资产阶级从立宪民 主党人到十月党人总是想用结社自由之类的个别立宪改革来削弱 工人阶级提出的革命要求,他们颂扬和维护国家杜马中的立宪民 主党一十月党联盟,妄图与农奴主- 地主分享政权来防止革命的 发展。列宁要求工人阶级和一切民主派揭穿杜马的内部腐朽性,指 前 言 Ⅲ
面说明俄国是欧洲教育最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的 野蛮国家。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占人口近五分之四的文盲是同地 主政权的愚民政策相适应的,农奴主的统治造成俄国人民物质的 贫困和精神的贫困。 在《论现政府的 (一般的)土地政策问题》、《农民是在恢复 起来还是在贫困下去?》、《地主的土地规划》、《份地的转移》、《土 地 “改革” 的新措施》、《移民工作的意义》、《再谈移民工作》等 文章中,列宁揭示和论述了沙皇政府新土地政策的破产。列宁指 出,这个政策的两张主要王牌—— 移民和独立农庄,不仅没有使 农民状况好转,反而使基本农民群众丧失更多的土地和更加贫困, 使 “新式地主” 即富裕的农民私有主更加富裕。摆脱新土地政策 使俄国陷于绝境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使农村从农奴制的大地 产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把地主的全部土地无偿地转交给农民。列 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和工人阶级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反对专制 制度的斗争。 在《自由派在粉饰农奴制》、《立宪民主党的集会法案》、《自 由派和结社自由》、《自由派扮演了第四届杜马的维护者的角色》、 《杜马休会和自由派茫然失措》、《俄国的资产阶级和俄国的改良主 义》、《政治上的原则问题》等文章中,列宁揭露了自由派资产阶 级粉饰俄国的农奴制和农奴主的国家制度,批驳了他们关于一般 改革特别是结社自由的言论。列宁指出,整个资产阶级从立宪民 主党人到十月党人总是想用结社自由之类的个别立宪改革来削弱 工人阶级提出的革命要求,他们颂扬和维护国家杜马中的立宪民 主党一十月党联盟,妄图与农奴主- 地主分享政权来防止革命的 发展。列宁要求工人阶级和一切民主派揭穿杜马的内部腐朽性,指 前 言 Ⅲ
明任何一项根本政治改革都不可能在沙皇俄国实现,自由派有关 政治改革的改良主义是非常愚蠢和毫无作为的,因为重大的改革 只能是那种完全摆脱了改良主义狭隘性的运动的附带结果。 《今天的俄国和工人运动》一文指出,沙皇政府实施的反革命 制度依靠的是地主和资产阶级,这个反革命制度和它的社会力量 已经枯竭,任何改革在这样的俄国是不可能的。俄国社会民主党 的首要任务是利用一切合法机会教育群众进行民主革命。在《革 命无产阶级的五一游行示威》一文中,列宁提出了关于革命形势 的重要论点:“在多数情况下,对于革命来说,仅仅是下层不愿象 原来那样生活下去是不够的。对于革命,还要求上层不能象原来 那样统治和管理下去。”(本卷第313页)列宁认为,俄国已具备 这种革命形势,全国性的危机已经形成,自由派和取消派都不能 够指出一条摆脱目前状况的出路,只有工人阶级才能真正发动群 众起来革命。 在《厂主谈工人罢工》、《1912年和1905年的经济罢工》、 《1912年五金工人的罢工》、《数字的语言》等文章中,列宁详细地 分析了关于罢工的统计材料,指出了这些罢工的巨大规模和进攻 性质,说明了1913年五月罢工的重大意义。列宁说,1912年以来,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里都看不到象俄国那样多、那样顽强、那 样形形色色和那样有毅力的政治罢工。这表明,俄国工人阶级不 是用语言,而是用政治和经济要求相结合的群众性的罢工运动唤 起并吸引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 《工人阶级和民族问题》一文指出,得到资产阶级支持的沙皇 政府的政策中充斥着黑帮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上层 分子用民族主义的口号来腐蚀和分化各民族的工人,这种情况要 Ⅳ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
明任何一项根本政治改革都不可能在沙皇俄国实现,自由派有关 政治改革的改良主义是非常愚蠢和毫无作为的,因为重大的改革 只能是那种完全摆脱了改良主义狭隘性的运动的附带结果。 《今天的俄国和工人运动》一文指出,沙皇政府实施的反革命 制度依靠的是地主和资产阶级,这个反革命制度和它的社会力量 已经枯竭,任何改革在这样的俄国是不可能的。俄国社会民主党 的首要任务是利用一切合法机会教育群众进行民主革命。在《革 命无产阶级的五一游行示威》一文中,列宁提出了关于革命形势 的重要论点:“在多数情况下,对于革命来说,仅仅是下层不愿象 原来那样生活下去是不够的。对于革命,还要求上层不能象原来 那样统治和管理下去。”(本卷第313页)列宁认为,俄国已具备 这种革命形势,全国性的危机已经形成,自由派和取消派都不能 够指出一条摆脱目前状况的出路,只有工人阶级才能真正发动群 众起来革命。 在《厂主谈工人罢工》、《1912年和1905年的经济罢工》、 《1912年五金工人的罢工》、《数字的语言》等文章中,列宁详细地 分析了关于罢工的统计材料,指出了这些罢工的巨大规模和进攻 性质,说明了1913年五月罢工的重大意义。列宁说,1912年以来,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里都看不到象俄国那样多、那样顽强、那 样形形色色和那样有毅力的政治罢工。这表明,俄国工人阶级不 是用语言,而是用政治和经济要求相结合的群众性的罢工运动唤 起并吸引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 《工人阶级和民族问题》一文指出,得到资产阶级支持的沙皇 政府的政策中充斥着黑帮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上层 分子用民族主义的口号来腐蚀和分化各民族的工人,这种情况要 Ⅳ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
求一切觉悟的工人对民族问题应有明确的提法和解答。觉悟的工 人主张各民族的工人应当有完全的统一,并正以各民族劳动者团 结一致的新世界,即以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任何人剥削人现象的 世界来代替充满民族压迫,民族纠纷或民族隔绝的旧世界。 在《民族问题提纲》中,列宁对民族问题提出了鲜明的马克 思主义的提法和解答。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应当坚持各民族的 自决权即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但不能把民族自决权的问 题同某一民族实行国家分离是否适宜的问题混淆起来。对于后一 问题,社会民主党应当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无产阶级争取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作出单独的估计。社会民主党要提醒 各民族劳动者提防被本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口号所蒙蔽。列 宁说:“所有民族工人要是不在一切工人组织中实行最紧密最彻底 的联合,无产阶级就无法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和捍卫自己日 常的经济利益。” (本卷第331页)本卷中的《路标派和民族主 义》、《立宪民主党人论乌克兰问题》等文章揭露了俄国自由派资 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俄国的分离主义者和奥地利的分离主义者》、 《〈真理报〉是否证明了崩得分子的分离主义?》等文章揭露了俄 国崩得分子的分离主义。 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主张建立彻底民主的国家制度,要求 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只有利于某一或某些民族的任何特权,其 中包括所谓国语。社会民主党反对 “民族文化自治” 的口号,其 中包括超地域的民族自治、在一个国家内按民族分校等主张,因 为这个口号分裂各民族的无产阶级。从社会民主党的观点来看,人 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日益国际化。各 国无产阶级正在创造和发展国际主义文化,这个文化只吸取每个 前 言 Ⅴ
求一切觉悟的工人对民族问题应有明确的提法和解答。觉悟的工 人主张各民族的工人应当有完全的统一,并正以各民族劳动者团 结一致的新世界,即以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任何人剥削人现象的 世界来代替充满民族压迫,民族纠纷或民族隔绝的旧世界。 在《民族问题提纲》中,列宁对民族问题提出了鲜明的马克 思主义的提法和解答。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应当坚持各民族的 自决权即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但不能把民族自决权的问 题同某一民族实行国家分离是否适宜的问题混淆起来。对于后一 问题,社会民主党应当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无产阶级争取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作出单独的估计。社会民主党要提醒 各民族劳动者提防被本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口号所蒙蔽。列 宁说:“所有民族工人要是不在一切工人组织中实行最紧密最彻底 的联合,无产阶级就无法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和捍卫自己日 常的经济利益。” (本卷第331页)本卷中的《路标派和民族主 义》、《立宪民主党人论乌克兰问题》等文章揭露了俄国自由派资 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俄国的分离主义者和奥地利的分离主义者》、 《〈真理报〉是否证明了崩得分子的分离主义?》等文章揭露了俄 国崩得分子的分离主义。 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主张建立彻底民主的国家制度,要求 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只有利于某一或某些民族的任何特权,其 中包括所谓国语。社会民主党反对 “民族文化自治” 的口号,其 中包括超地域的民族自治、在一个国家内按民族分校等主张,因 为这个口号分裂各民族的无产阶级。从社会民主党的观点来看,人 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日益国际化。各 国无产阶级正在创造和发展国际主义文化,这个文化只吸取每个 前 言 Ⅴ
民族文化中彻底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本卷中评述这方面问 题的文章还有《犹太学校的民族化》、《自由派和民主派对语言问 题的态度》等。 《几个争论的问题》、《给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的信》、 《政论家札记》等文献阐述了布尔什维克和取消派之间存在的原则 分歧,指出了取消派不仅企图取消现有的地下党组织,用无论如 何要在合法范围内活动的不定形的联盟来代替它,而且要毁坏无 产阶级的阶级独立性,用资产阶级思想来败坏无产阶级的意识,列 宁指出,取消派的建立 “公开的工人党” 的口号是放弃革命的改 良主义口号,是反革命的自由派的口号。马克思主义者同取消派 的斗争是先进工人为了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和训练而同自由 派资产者们进行斗争的表现。收入本卷的《向拉脱维亚边疆区社 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纲领草案》是列宁为帮助拉脱维 亚的布尔什维克反对取消派、争取使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组织脱 离托洛茨基的反党八月联盟而草拟的。 列宁在《论自由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一文 中指出,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资产 阶级不敢否认阶级斗争,甚至愿意承认政治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但 是力图歪曲和缩小阶级斗争的概念,磨钝它的锋芒,把阶级斗争 局限于枝节问题,不把夺取国家政权纳入这一斗争。取消派正是 站在这个立场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同那些丧失以革命观点观 察社会现象的能力的取消派分子进行的全部争论的思想基础。列 宁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发展到政治领域, 而且还涉及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的机构时,那才是充 分发达的、‘全民族的’阶级斗争。”(本卷第249页) Ⅵ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
民族文化中彻底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本卷中评述这方面问 题的文章还有《犹太学校的民族化》、《自由派和民主派对语言问 题的态度》等。 《几个争论的问题》、《给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的信》、 《政论家札记》等文献阐述了布尔什维克和取消派之间存在的原则 分歧,指出了取消派不仅企图取消现有的地下党组织,用无论如 何要在合法范围内活动的不定形的联盟来代替它,而且要毁坏无 产阶级的阶级独立性,用资产阶级思想来败坏无产阶级的意识,列 宁指出,取消派的建立 “公开的工人党” 的口号是放弃革命的改 良主义口号,是反革命的自由派的口号。马克思主义者同取消派 的斗争是先进工人为了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和训练而同自由 派资产者们进行斗争的表现。收入本卷的《向拉脱维亚边疆区社 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纲领草案》是列宁为帮助拉脱维 亚的布尔什维克反对取消派、争取使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组织脱 离托洛茨基的反党八月联盟而草拟的。 列宁在《论自由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一文 中指出,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资产 阶级不敢否认阶级斗争,甚至愿意承认政治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但 是力图歪曲和缩小阶级斗争的概念,磨钝它的锋芒,把阶级斗争 局限于枝节问题,不把夺取国家政权纳入这一斗争。取消派正是 站在这个立场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同那些丧失以革命观点观 察社会现象的能力的取消派分子进行的全部争论的思想基础。列 宁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发展到政治领域, 而且还涉及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的机构时,那才是充 分发达的、‘全民族的’阶级斗争。”(本卷第249页) Ⅵ 列 宁 全 集 第 二 十 三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