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 anesthesia) 、概述 麻醉学的发展 古代临床麻醉学的发展:鸦片、酒精、放血、麻 沸散、洋金花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美国牙医 Morton于1846 年施行乙醚吸入麻醉。1885年 Corning介绍硬脊 膜外麻醉。1898年 August bier介绍腰麻,并第一 次将 CoCaine注入病人的椎管内作脚的截肢手术。 1920年气管内插管术的应用。90年代彩色 Dopple 将要作为无损伤监测心功能,动态观察的手段广泛 用于临床麻醉。 第一节绪论 、麻醉( anesthes ia):用药物或非药物, 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 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 麻醉学( 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 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 1 - 麻 醉(anesthesia) 一、概述 麻醉学的发展 古代临床麻醉学的发展:鸦片、酒精、放血、麻 沸散、洋金花。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美国牙医 Morton 于 1846 年施行乙醚吸入麻醉。1885 年 Gorning 介绍硬脊 膜外麻醉。1898 年 August Bier 介绍腰麻,并第一 次将 CoCaine 注入病人的椎管内作脚的截肢手术。 1920 年气管内插管术的应用。90 年代彩色 Dopple 将要作为无损伤监测心功能,动态观察的手段广泛 用于临床麻醉。 第一节 绪论 一、麻醉(anesthesia):用药物或非药物, 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 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 二、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 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的一门科学,其他还包括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治 疗、急性及慢性疼痛的治疗等。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1、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NS,使周身 不感到疼痛。 ①吸入全身麻醉( inhalation anesthesia) ②静脉全身麻醉( intravenous) 2、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麻醉药作用 于外周神经时,使躯体某部位产生麻醉作用。 ①表面麻醉:喷、洒、涂、敷粘膜 ②局部浸润麻醉:N末稍阻滞 ③区域阻滞:N于 ④神经阻滞:N丛 3、椎管内阻滞( intrathecal block) ①蛛网膜下腔阻滞 ②硬脊膜外腔阻滞 ③骶管阻滞 4、复合麻醉( combined anesthesia):又称平 衡麻醉( balanced anesthesia),将几种麻醉方法联 合采用,称为复合麻醉
- 2 - 的一门科学,其他还包括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治 疗、急性及慢性疼痛的治疗等。 三、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1、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 NS,使周身 不感到疼痛。 ①吸入全身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②静脉全身麻醉(intravenous) 2、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麻醉药作用 于外周神经时,使躯体某部位产生麻醉作用。 ①表面麻醉:喷、洒、涂、敷粘膜 ②局部浸润麻醉:N 末稍阻滞 ③区域阻滞:N 于 ④神经阻滞:N 丛 3、椎管内阻滞(intrathecal block) ①蛛网膜下腔阻滞 ②硬脊膜外腔阻滞 ③骶管阻滞 4、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又称平 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将几种麻醉方法联 合采用,称为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basal anesthesia):麻醉前使病 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 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准备 掌握病情: a:麻醉前必须视诊病人,熟悉病史,了解手 术史与麻醉史,烟酒嗜好,有无特殊药物使用史, 如降压药,洋地黄等;以及药物过敏史。 b:详细了解化验结果及各项有关检査;了解 心、肺、肾、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临床中于麻醉前将病情分为五类的分类法the Asa physical statusscale),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 估价 其分类如下: 第一类(Ⅰ):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 官功能正常。(手术麻醉耐受良好、风险小) 第二类(m: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 能代偿健全。(手术麻醉耐受良好、风险小)
- 3 - 5、基础麻醉(basal anesthesia):麻醉前使病 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 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准备 1、掌握病情: a:麻醉前必须视诊病人,熟悉病史,了解手 术史与麻醉史,烟酒嗜好,有无特殊药物使用史, 如降压药,洋地黄等;以及药物过敏史。 b:详细了解化验结果及各项有关检查;了解 心、肺、肾、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临床中于麻醉前将病情分为五类的分类法(the ASA physical statusscale),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 估价。 其分类如下: 第一类(I):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 官功能正常。(手术麻醉耐受良好、风险小) 第二类(II):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 能代偿健全。(手术麻醉耐受良好、风险小)
第三类(I):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 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耐受减弱、风险大) 第四类(Ⅳ):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 力,常面临生命威胁(风险大、死亡率高) 第五类(V):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护 24h的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不宜施 行手术),(急诊注“急”或“E”,表示风险较择期 增加) 2、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1)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纠正 紊乱的生理功能,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各 器官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 耐受力。 (2)胃肠道准备: 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12h,禁饮4h。 小儿术前禁食(奶)48h,禁水2~3h。 急诊饱胃者:放胃管,清醒气管插管。 (3)精神方面的准备: 消除顾虑和焦虑,关心鼓励患者,取得信任 作,过度紧张难自控者,药物配合治疗
- 4 - 第三类(III):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 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耐受减弱、风险大) 第四类(Ⅳ):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 力,常面临生命威胁(风险大、死亡率高) 第五类(Ⅴ):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护 24h 的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不宜施 行手术),(急诊注“急”或“E”,表示风险较择期 增加) 2、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1)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纠正 紊乱的生理功能,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各 器官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 耐受力。 (2)胃肠道准备: 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 12h,禁饮 4h。 小儿术前禁食(奶)4~8h,禁水 2~3h。 急诊饱胃者:放胃管,清醒气管插管。 (3)精神方面的准备: 消除顾虑和焦虑,关心鼓励患者,取得信任合 作,过度紧张难自控者,药物配合治疗
3、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为使麻醉经过顺利,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麻 醉前必须依选择的方法对麻醉用具和药品进行检 查。此外,需全面估计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二)麻醉前用药 1、目的: (1)使病人情绪安定而合作,缓和忧虑恐惧 (2)减少分泌物,降低术后恶心、呕吐 (3)减少一些麻药的副作用 (4)清除一些不利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引起 的反射和限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 (5)缓解术前疼痛,使麻醉过程平稳 2、常用药 (1)安全镇静药:主要有苯二氮卓类、丁酰 苯类和酚噻嗪类。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 及中枢性肌松弛的作用,对局麻药毒性反应有一定 防治疗效。酚噻嗪类还有抗吐、抗心律失常、抗组 胺等作用。常用药有:安定、氯强羟安定、氟哌啶 或氟哌啶醇、异丙嗪和羟哌氯嗪(奋乃静等)
- 5 - 3、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为使麻醉经过顺利,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麻 醉前必须依选择的方法对麻醉用具和药品进行检 查。此外,需全面估计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二)麻醉前用药 1、目的: (1)使病人情绪安定而合作,缓和忧虑恐惧 (2)减少分泌物,降低术后恶心、呕吐 (3)减少一些麻药的副作用 (4)清除一些不利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引起 的反射和限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 (5)缓解术前疼痛,使麻醉过程平稳 2、常用药 (1)安全镇静药:主要有苯二氮卓类、丁酰 苯类和酚噻嗪类。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 及中枢性肌松弛的作用,对局麻药毒性反应有一定 防治疗效。酚噻嗪类还有抗吐、抗心律失常、抗组 胺等作用。常用药有:安定、氯强羟安定、氟哌啶 或氟哌啶醇、异丙嗪和羟哌氯嗪(奋乃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