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时,恩格斯在 布鲁诺·鲍威尔有关早期基督教史的许多著作以及费尔巴哈著作 的影响下,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宗教观,站在激进的无神论立 场,批判了谢林晚期哲学中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他在《谢林和 启示》一文中指出,谢林在柏林大学讲课的内容是“自从1831年 以来就以同样的方式”在慕尼黑宣讲过的启示哲学,是“源远流 长”的神话哲学。他揭示出谢林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性,谢林的 学说缺乏牢固的基础,时而在随心所欲的、没有意义的思维中寻 求支持,时而在毫不真实的、遭到批驳的神的启示中寻求支持。恩 格斯称这种学说是“撒但学”,即魔鬼学。在《谢林—— 基督哲学 家》一文中,恩格斯摹拟基督教徒的口吻,以辛辣的笔触批判谢 林把科学同宗教信仰调和起来,讥笑谢林是基督哲学家,指出谢 林为普鲁士专制制度的需要而维护自己的体系,使自己的哲学成 了神学的奴仆。 总的说来,恩格斯这时还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 上的。但是,由于受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在谈 到理性同自然的关系时已经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恩格斯在柏林期间还同埃·鲍威尔合写了论战性的讽刺长诗 《横遭灾祸但又奇迹般地得救的圣经》,积极参加了反对宗教蒙昧 主义、反对普鲁士的神学教授的斗争。与此同时,恩格斯已经感到 青年黑格尔派中不少成员多尚革命空谈,不能把理论同实践结合 起来。他认为,仅仅进行理论批判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从根本上 改革现存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从这首长诗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 当时真正具有革命民主主义倾向的思想家是另眼看待的。例如,他 在诗中对还没有见过面的青年马克思的描述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言的,“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时,恩格斯在 布鲁诺·鲍威尔有关早期基督教史的许多著作以及费尔巴哈著作 的影响下,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宗教观,站在激进的无神论立 场,批判了谢林晚期哲学中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他在《谢林和 启示》一文中指出,谢林在柏林大学讲课的内容是“自从1831年 以来就以同样的方式”在慕尼黑宣讲过的启示哲学,是“源远流 长”的神话哲学。他揭示出谢林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性,谢林的 学说缺乏牢固的基础,时而在随心所欲的、没有意义的思维中寻 求支持,时而在毫不真实的、遭到批驳的神的启示中寻求支持。恩 格斯称这种学说是“撒但学”,即魔鬼学。在《谢林—— 基督哲学 家》一文中,恩格斯摹拟基督教徒的口吻,以辛辣的笔触批判谢 林把科学同宗教信仰调和起来,讥笑谢林是基督哲学家,指出谢 林为普鲁士专制制度的需要而维护自己的体系,使自己的哲学成 了神学的奴仆。 总的说来,恩格斯这时还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 上的。但是,由于受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在谈 到理性同自然的关系时已经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恩格斯在柏林期间还同埃·鲍威尔合写了论战性的讽刺长诗 《横遭灾祸但又奇迹般地得救的圣经》,积极参加了反对宗教蒙昧 主义、反对普鲁士的神学教授的斗争。与此同时,恩格斯已经感到 青年黑格尔派中不少成员多尚革命空谈,不能把理论同实践结合 起来。他认为,仅仅进行理论批判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从根本上 改革现存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从这首长诗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 当时真正具有革命民主主义倾向的思想家是另眼看待的。例如,他 在诗中对还没有见过面的青年马克思的描述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见本卷第363—364页)。 1842年春,恩格斯陆续为《莱茵报》撰写了许多篇文章,如《北 德意志自由主义和南德意志自由主义》、《一个旁听生的日记》、《时 文评注》、《普鲁士出版法批判》。这些文章表明恩格斯同“青年德意 志”运动已经彻底决裂,坚决主张改革现存社会制度,维护言论出 版自由,反对自由派的保守思想。 1842年秋天发表的恩格斯《集权和自由》一文,表明恩格斯坚 信自由主义思想有其局限性,他认为这种自由主义无论对德国以 至对欧洲各国都是有害的。他在文章中强烈反对基佐政府践踏人 民主权、出版自由、司法独立等原则,他历史地分析了官僚集权同 专制国家的联系,说明了集权和自由的关系。 本卷第一部分以1844年恩格斯给《新道德世界》编辑的两封 信作为结束。这时,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 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已经初步站到了唯 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上。 本卷第二部分是恩格斯给同学格雷培兄弟、妹妹玛丽亚以及 作家莱文·许金的书信,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从这些书信中可 以看出,青年恩格斯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思想敏锐活泼,对生 活有广泛的兴趣,对文学艺术有强烈的爱好。 从恩格斯给格雷培兄弟的书信中,我们看到恩格斯为了寻求 真理、摆脱自幼接受的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怎样通过阅读神学、 基督教史等著作,特别是阅读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这本书,通 过同格雷培兄弟的讨论、探索,终于认识到,宗教信仰原来就象海 绵一样漏洞百出,圣经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信仰和理性是不 相容的。 说 明
(见本卷第363—364页)。 1842年春,恩格斯陆续为《莱茵报》撰写了许多篇文章,如《北 德意志自由主义和南德意志自由主义》、《一个旁听生的日记》、《时 文评注》、《普鲁士出版法批判》。这些文章表明恩格斯同“青年德意 志”运动已经彻底决裂,坚决主张改革现存社会制度,维护言论出 版自由,反对自由派的保守思想。 1842年秋天发表的恩格斯《集权和自由》一文,表明恩格斯坚 信自由主义思想有其局限性,他认为这种自由主义无论对德国以 至对欧洲各国都是有害的。他在文章中强烈反对基佐政府践踏人 民主权、出版自由、司法独立等原则,他历史地分析了官僚集权同 专制国家的联系,说明了集权和自由的关系。 本卷第一部分以1844年恩格斯给《新道德世界》编辑的两封 信作为结束。这时,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 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已经初步站到了唯 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上。 本卷第二部分是恩格斯给同学格雷培兄弟、妹妹玛丽亚以及 作家莱文·许金的书信,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从这些书信中可 以看出,青年恩格斯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思想敏锐活泼,对生 活有广泛的兴趣,对文学艺术有强烈的爱好。 从恩格斯给格雷培兄弟的书信中,我们看到恩格斯为了寻求 真理、摆脱自幼接受的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怎样通过阅读神学、 基督教史等著作,特别是阅读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这本书,通 过同格雷培兄弟的讨论、探索,终于认识到,宗教信仰原来就象海 绵一样漏洞百出,圣经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信仰和理性是不 相容的。 说 明
恩格斯在书信中,比较自由地谈论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发 展,表述自己的革命情绪。他向格雷培兄弟谈述自己对“青年德意 志”作家们的看法,对施特劳斯、黑格尔等人的学说的认识。他毫不 隐讳地表示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仇恨。他坦率地表明他对革命在 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认识。他在1839年底—1840年初的一封信 中写道:“我可以给你讲一大堆关于国君爱自己臣民这一主题的滑 稽故事。只有国君被人民打了耳光而脑袋嗡嗡响时,只有他的宫殿 的窗户被革命的鹅卵石砸得粉碎时,我才能期待国君做些好事。” (见本卷第550页) 恩格斯1838年至1842年的书信,使我们看到他爱好文学,博 览群书,好学不倦。他喜欢写诗,有的诗还具有革命意义。如1839 年夏天,恩格斯在给弗·格雷培的信中就写了一首纪念1830年法 国七月革命的诗,歌颂人民的力量。恩格斯还翻译诗。他给作家莱 文·许金的信中,曾谈到出版英国诗人雪莱诗作译文的计划。但是 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从恩格斯给妹妹玛丽亚的书信中,我们还看到他酷爱音乐,甚 至尝试谱曲。他对贝多芬的交响乐更是推崇备至(见本卷第595 页)。 青年恩格斯在语言学方面的非凡才智,在书信中也表现得很 突出。当时,他已通晓多种外语。1839年4月底,恩格斯在给威· 格雷培的一封信中就使用了九种文字(见本卷第487—492页)。 这些书信使我们能具体地了解青年恩格斯热爱生活的性格。 他对骑马、击剑、游泳、旅行等活动无不爱好。书信中的不少插画, 说明他对绘画也很有兴趣。 本卷第三部分把恩格斯的早期文学习作,作为遗稿收入。它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恩格斯在书信中,比较自由地谈论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发 展,表述自己的革命情绪。他向格雷培兄弟谈述自己对“青年德意 志”作家们的看法,对施特劳斯、黑格尔等人的学说的认识。他毫不 隐讳地表示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仇恨。他坦率地表明他对革命在 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认识。他在1839年底—1840年初的一封信 中写道:“我可以给你讲一大堆关于国君爱自己臣民这一主题的滑 稽故事。只有国君被人民打了耳光而脑袋嗡嗡响时,只有他的宫殿 的窗户被革命的鹅卵石砸得粉碎时,我才能期待国君做些好事。” (见本卷第550页) 恩格斯1838年至1842年的书信,使我们看到他爱好文学,博 览群书,好学不倦。他喜欢写诗,有的诗还具有革命意义。如1839 年夏天,恩格斯在给弗·格雷培的信中就写了一首纪念1830年法 国七月革命的诗,歌颂人民的力量。恩格斯还翻译诗。他给作家莱 文·许金的信中,曾谈到出版英国诗人雪莱诗作译文的计划。但是 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从恩格斯给妹妹玛丽亚的书信中,我们还看到他酷爱音乐,甚 至尝试谱曲。他对贝多芬的交响乐更是推崇备至(见本卷第595 页)。 青年恩格斯在语言学方面的非凡才智,在书信中也表现得很 突出。当时,他已通晓多种外语。1839年4月底,恩格斯在给威· 格雷培的一封信中就使用了九种文字(见本卷第487—492页)。 这些书信使我们能具体地了解青年恩格斯热爱生活的性格。 他对骑马、击剑、游泳、旅行等活动无不爱好。书信中的不少插画, 说明他对绘画也很有兴趣。 本卷第三部分把恩格斯的早期文学习作,作为遗稿收入。它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恩格斯早期在文学创作上的尝试。在《科拉· 迪·里恩齐》这一未完成的歌剧手稿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在探索如 何歌颂人民的力量。 第四部分收入的传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恩格斯青少年时 代生活和学习的情况。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四十一卷为依据, 一部分著作是根据原文译校的。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 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说 明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恩格斯早期在文学创作上的尝试。在《科拉· 迪·里恩齐》这一未完成的歌剧手稿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在探索如 何歌颂人民的力量。 第四部分收入的传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恩格斯青少年时 代生活和学习的情况。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四十一卷为依据, 一部分著作是根据原文译校的。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 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说 明
目 录 说明 …………………………………………………………………… — 弗·恩格斯著作 (1838—1844年) 贝都英人 ………………………………………………………………… 3—5 致敌人 …………………………………………………………………… 6—7 《致市信使报》……………………………………………………………… 8 给龙克尔博士的公开信 …………………………………………… 9—10 弗·威·克鲁马赫尔关于约书亚的讲道 …………………………… 11 寄自爱北斐特………………………………………………………… 12—13 德国民间故事书 …………………………………………………… 14—23 卡尔·倍克 …………………………………………………………… 24—30 时代的倒退征兆 …………………………………………………… 31—37 普拉滕 ………………………………………………………………… 38—40 咏印刷术的发明 …………………………………………………… 41—50 约艾尔·雅科比 …………………………………………………… 51—54 为德国《贵族报》作的追思弥撒 ………………………………… 55—60 现代文学生活………………………………………………………… 61—89 剧作家卡尔·谷兹科夫 ………………………………………… 61 现代的论战 ……………………………………………………… 74
目 录 说明 …………………………………………………………………… — 弗·恩格斯著作 (1838—1844年) 贝都英人 ………………………………………………………………… 3—5 致敌人 …………………………………………………………………… 6—7 《致市信使报》……………………………………………………………… 8 给龙克尔博士的公开信 …………………………………………… 9—10 弗·威·克鲁马赫尔关于约书亚的讲道 …………………………… 11 寄自爱北斐特………………………………………………………… 12—13 德国民间故事书 …………………………………………………… 14—23 卡尔·倍克 …………………………………………………………… 24—30 时代的倒退征兆 …………………………………………………… 31—37 普拉滕 ………………………………………………………………… 38—40 咏印刷术的发明 …………………………………………………… 41—50 约艾尔·雅科比 …………………………………………………… 51—54 为德国《贵族报》作的追思弥撒 ………………………………… 55—60 现代文学生活………………………………………………………… 61—89 剧作家卡尔·谷兹科夫 ………………………………………… 61 现代的论战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