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积累·运用(3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9分) 在我们的家园中,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看那巍白山峦,汤汤河水,看那大漠孤 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贤坐,白云高卧,看那绿涛如浪,百草争艳……无一不给人以美 的xun陶。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苍海,感觉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 松,严寒中怒放的蜡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 ·大自然给人类以心灵的启迪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巍6()xun()陶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搏击()挺拔()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4)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排比。(3分)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玉盘珍羞直万钱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去国怀乡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惟长堤一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连月不开(开放) D.是日更定矣(这)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 么呢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 分钟 满分:60 分] 一、积累·运用(34 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9 分) 在我们的家园中,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看那巍 é 山峦,汤汤河水,看那大漠孤 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贤坐,白云高卧,看那绿涛如浪,百草争艳……无一不给人以美 的 xūn 陶。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苍海,感觉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 松,严寒中怒放的蜡梅,体 味坚强者的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给人类以心灵的启迪。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巍 é( ) xūn( )陶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搏.击( ) 挺拔.( )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排比。(3 分)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去国.怀乡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惟长堤一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连月不开.(开放) D.是.日更定矣(这)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 么呢?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 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表达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意思的句子是: (3)有弟皆分散 。(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 联中“长精神”三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③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1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 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表达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__________________,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阅读·理解(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 , 后四 句 ________________,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2 分)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 联中“长精神”三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 分) 折杨柳① 杨巨源② 水边杨柳曲尘丝③,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③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 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 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 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 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 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仹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 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①堋(peng):分水的堤坝。②楗(jian):遏制、堵塞。③茀(fu):草多。④渎 (dω):沟渠。⑤埭(dαi):堵水的土堤。⑥陂(bei)、潢( huang):积水的池塘。⑦蹲鸱 (chi):植物名,俗称芋头。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江沱自岷而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 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①以楗②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 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 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 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③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 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 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④,不为塘埭⑤以居水,故陂湖潢⑥漾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⑦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 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 ①堋(péng):分水的堤坝。②楗(jiàn):遏制、堵塞。③茀(fú):草多。④渎 (dú):沟渠。⑤埭(dài):堵水的土堤。⑥陂(bēi)、潢(huáng):积水的池塘。⑦蹲鸱 (chī):植物名,俗称芋头。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江沱自岷而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 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1)峨熏 (2)bo ba (3)贤一闲苍一沧 4)示例: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领悟磨难中人的成熟 2.[解析]CA项,“羞”同“馐”,“直”同“值”;B项,“具”同“俱”;D 项,“属”同“嘱”。 3.[解析]DA项,“微”,古义是“如果没有”,今义是“细小,轻微”;B项, “国”,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C项,“意”,古义是“意趣、情趣”,今 义是“心愿,意向”:D项,“痕”的古今义都是“痕迹” 4.[解析]C“开”的意思是“天气放晴 5.[解析]D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解析]A正确的翻译应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7.(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无家问死生 (4)怜君何事到天涯 (5)知汝远来应有意 (6)槲叶落山路 8.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9.“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意对 10.[解析]本题考査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从以下几 点入手:①标题:②诗风:③诗歌中的意象,借助意象,感受诗人情感:④诗后注释,据 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题需要借助“杨柳”“春风”等喻送 别的意象来感知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答案]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1.拟人:诗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本来无情的春风,看上去变得有情了,更 好地表达了情感。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 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12.[解析]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别”意为“分流” 13.(1)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14.[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理解。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不同 两文尽管都提到因重修而记之,但选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 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的是游览美景之趣。而《岳 阳楼记》则主要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借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分析议论,表 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 治抱负,也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劝勉之意。 [答案]不相似。《岳阳楼记》重在抒怀。作者借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本文重在说理。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
4 详解详析 1.(1)峨 熏 (2)bó bá (3)贤—闲 苍—沧 (4)示例: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 秋霜染红的枫叶 领悟磨难中人的成熟 2.[解析] C A 项,“羞”同“馐”,“直”同“值”;B 项,“具”同“俱”;D 项,“属”同“嘱”。 3.[解析] D A 项,“微”,古义是“如果没有”,今义是“细小,轻微”;B 项, “国”,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C 项,“意”,古义是“意趣、情趣”,今 义是“心愿,意向”;D 项,“痕”的古今义都是“痕迹”。 4.[解析] C “开”的意思是“天气放晴”。 5.[解析] D 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解析] A 正确的翻译应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7.(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无家问死生 (4)怜君何事到天涯 (5)知汝远来应有意 (6)槲叶落山路 8.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9.“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意对 即可) 10.[解析] 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从以下几 点入手:①标题;②诗风;③诗歌中的意象,借助意象,感受诗人情感;④诗后注释,据 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题需要借助“杨柳”“春风”等喻送 别的意象来感知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答案] 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1.拟人:诗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本来无情的春风,看上去变得有情了,更 好地表达了情感。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 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12.[解析] A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 项,“别”意为“分流”。 13.(1)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1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理解。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不同。 两文尽管都提到因重修而记之,但选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 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的是游览美景之趣。而《岳 阳楼记》则主要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借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分析议论,表 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 治抱负,也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劝勉之意。 [答案] 不相似。《岳阳楼记》重在抒怀。作者借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本文重在说理。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
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分水的堤坝来遏制、堵塞 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汉的土地,蜀郡因此富饶。现在成都二 水,是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以前 沿着南湟,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高骈最初开凿新渠时,从成都府北面经过,然而仍然在原来的沟渠汇合。原来的 沟渠,是合江旧亭(的地址)。(这是)唐代人宴请送别的地方,名人题的诗都在那里。很久 以来(这个地方)杂草丛生,没人治理,我开始让人修缮它,作为船只(停留)、官员办事的 场所。向下观赏水面,波澜壮阔,水面开阔,可以看到数里远(的地方)。东山苍翠的山 脚,烟雾缭绕的树林和竹子排列、耸立在(合江亭)前面。水流声高低起伏,鸥鸟上下翻 飞。商船、渔船在水面上错落穿行。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 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灌溉仰仗官渠,不是塘边的土堤来储 水,因此池塘水波荡漾的景致比其他地方少。如果能知道储水的好处,那么蒲草鱼类、菱 角、芡实的丰富多产,一定不会少了蹲鸱的帮助。古人大多用一些事作为遮掩,使百姓得 到土地的收获,又会有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好吗?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 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附:作文(40分) 古人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只有背起行囊,云游四方,才能真正 了解社会,才能对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 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 是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 请你以“行走四方”为话题,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写清楚游览地风光景物的特点, 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非题目。“行走四方”的关键点在“走”,即记游,整个话 题包含着内在的情感体验,即要写出情趣、志趣、理趣。据此可拟出具体的行文题目,如 家乡的” 写作时,必须明确游记的一般特征和写作方法。游记的写法灵活,叙事记人、写景状 物、抒发情感、发表议论、说明介绍等,往往综合运用。因此,最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 或以游踪为线索,或以一种感情、一种事物为线索,可移步换景,可定点观察,抓住景物 特征 描绘刻画。为增强趣味性,增强作文的文化气息,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 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最要紧的是,写作时要突出对景观的独特 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我们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 读者。 【佳作展示】 带你去看烟雨江南 盈盈的烟雨淋湿了江南幽长的曲径,琉璃瓦上散落的雨花沾染了石阶白墙,迷蒙的雾 气微掩了每个巷口,这是江南独特的美,如花嫁的新娘,有着梨花带雨的娇媚 和你撑伞漫步于满是烟雨的石桥,大珠小珠散落在油纸伞上,跳开,绽放出一朵朵晶 莹的花,然后零落成一地细碎的光华。交织的树藤摇曳着拨起了层层水波,一圈一圈地荡
5 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分水的堤坝来遏制、堵塞 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汉的土地,蜀郡因此富饶。现在成都二 水,是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以前 沿着南湟,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高骈最初开凿新渠时,从成都府北面经过,然而仍然在原来的沟渠汇合。原来的 沟渠,是合江旧亭(的地址)。(这是)唐代人宴请送别的地方,名人题的诗都在那里。很久 以来(这个地方)杂草丛生,没人治理,我开始让人修缮它,作为船只(停留)、官员办事的 场所。向下观赏水面,波澜壮阔,水面开阔,可以看到数里远(的地方)。东山苍翠的山 脚,烟雾缭绕的树林和竹子排列、耸立在(合江亭)前面。水流声高低起伏,鸥鸟上下翻 飞。商船、渔船在水面上错落穿行。春秋两季的早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 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灌溉仰仗官渠,不是塘边的土堤来储 水,因此池塘水波荡漾的景致比其他地方少。如果能知道储水的好处,那么蒲草鱼类、菱 角、芡实的丰富多产,一定不会少了蹲鸱的帮助。古人大多用一些事作为遮掩,使百姓得 到土地的收获,又会有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好吗?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都是) 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附:作文(40 分) 古人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只有背起行囊,云游四方,才能真正 了解社会,才能对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 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 是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 园。 请你以“行走四方”为话题,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写清楚游览地风光景物的特点, 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③600 字左右。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非题目。“行走四方”的关键点在“走”,即记游,整个话 题包含着内在的情感体验,即要写出情趣、志趣、理趣。据此可拟出具体的行文题目,如 “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记游”等。 写作时,必须明确游记的一般特征和写作方法。游记的写法灵活,叙事记人、写景状 物、抒发情感、发表议论、说明介绍等,往往综合运用。因此,最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 或以游踪为线索,或以一种感情、一种事物为线索,可移步换景,可定点观察,抓住景物 特征,一一描绘刻画。为增强趣味性,增强作文的文化气息,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 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最要紧的是,写作时要突出对景观的独特 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我们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 读者。 【佳作展示】 带你去看烟雨江南 盈盈的烟雨淋湿了江南幽长的曲径,琉璃瓦上散落的雨花沾染了石阶白墙,迷蒙的雾 气微掩了每个巷口,这是江南独特的美,如花嫁的新娘,有着梨花带雨的娇媚。 和你撑伞漫步于满是烟雨的石桥,大珠小珠散落在油纸伞上,跳开,绽放出一朵朵晶 莹的花,然后零落成一地细碎的光华。交织的树藤摇曳着拨起了层层水波,一圈一圈地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