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识状态(1) “意识”通常被用于指一种“状态” ( state),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 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 最初通过个体行为观察,把意识状态分 为清醒、睡眠、警觉、无意识等不同时 相。随着进一步研究,研究者逐渐感到 仅仅以生物体外在表现来判断意识状态 是远远不够的
6 3、意识状态(1) “意识”通常被用于指一种“状态” (state),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 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 最初通过个体行为观察,把意识状态分 为清醒、睡眠、警觉、无意识等不同时 相。随着进一步研究,研究者逐渐感到 仅仅以生物体外在表现来判断意识状态 是远远不够的
3、意识状态(2) 意识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状态,也可以被看 作是各个分离状态的集合体。 首先,意识( conscious)状态和无意识 unconscious)状态是相对应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一些不是那么极端的 状态,如觉醒、惊奇、愤怒等。与无意识不同, 这些状态激起内部感觉,人不需要审视自己的 行为就能从内部感受到这些感觉。 第三种意识状态被称为可感受的特性或“粗略 的感受
7 3、意识状态(2) 意识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状态,也可以被看 作是各个分离状态的集合体。 首先,意识(conscious)状态和无意识 (unconscious)状态是相对应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一些不是那么极端的 状态,如觉醒、惊奇、愤怒等。与无意识不同, 这些状态激起内部感觉,人不需要审视自己的 行为就能从内部感受到这些感觉。 第三种意识状态被称为可感受的特性或“粗略 的感受
(二)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意识 Klatzky的信息加工观点 意识(on- line awareness)和注意 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 Shi对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的认识
8 (二)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意识 Klatzky的信息加工观点 意识(on-line awareness)和注意 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 Shiffrin对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的认识
(1)意识和注意(1) atzky(1984)认为在记忆系统中可以区分两类激活,或称两种 过程:自动的( automatic)和注意的( attentional)。这两种过程 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 自动过程对信息加工系统的有限资源没有需求,因此也不干扰其 他过程的进行。而注意过程则因要利用资源而使得其他需求资源 的过程受到干扰。 注意过程受意志控制,而自动过程则不受意志控制,甚至不能被 抑制。 自动过程在知觉中发生很早,而且速度较快。注意过程发生较晚, 而且速度较慢 自动过程是技能的特性,而注意则致力于新奇的和不熟练的东西。 的运用点是,自动过程缺乏觉察,而觉察则反映了注意资源 最重要的一
9 (1)意识和注意(1) Klatzky(1984)认为在记忆系统中可以区分两类激活,或称两种 过程:自动的(automatic)和注意的(attentional)。这两种过程 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 自动过程对信息加工系统的有限资源没有需求,因此也不干扰其 他过程的进行。而注意过程则因要利用资源而使得其他需求资源 的过程受到干扰。 注意过程受意志控制,而自动过程则不受意志控制,甚至不能被 抑制。 自动过程在知觉中发生很早,而且速度较快。注意过程发生较晚, 而且速度较慢。 自动过程是技能的特性,而注意则致力于新奇的和不熟练的东西。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动过程缺乏觉察,而觉察则反映了注意资源 的运用
(1)意识和注意(2) 在信息加工理论当中,意识直接与注意相联系已是 个普遍的观点。例如,注意有警觉性( alertness)、选 择性( selectivity)和加工资源( processing capacity)3 个主要的组成成分,而这些特征也是意识所具有的。 注意在知觉中发生较晚,它是在大量感觉加工之后才 引发的。意识同样被认为是与中枢过程相联系的,远 离感觉末梢,它不是感觉器官的特征,而是它们的解 释者的特征。 意识资源能被灵活而选择性地应用,意识同样具有这 种灵活性
10 (1)意识和注意(2) 在信息加工理论当中,意识直接与注意相联系已是一 个普遍的观点。例如,注意有警觉性(alertness)、选 择性(selectivity)和加工资源(processing capacity)3 个主要的组成成分,而这些特征也是意识所具有的。 注意在知觉中发生较晚,它是在大量感觉加工之后才 引发的。意识同样被认为是与中枢过程相联系的,远 离感觉末梢,它不是感觉器官的特征,而是它们的解 释者的特征。 意识资源能被灵活而选择性地应用,意识同样具有这 种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