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I.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市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 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 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査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 的解答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考题为准 (一)积累 1.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 结构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4.了解基本的古代文化学识。 5.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2018 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 Ⅰ.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市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 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 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 能。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 的解答。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考题为准。 (一)积累 1.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画、 结构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4.了解基本的古代文化学识。 5.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6.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6.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应用 能够辨析并修改常用应用文在格式、语法、表述、标点等方面的问题 2.能够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4.能够根据材料要求设计语文活动内容。 5.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四)写作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3.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4.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5.提倡有个性和有创意的表达。 考试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德州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6.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6.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 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 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应用 1.能够辨析并修改常用应用文在格式、语法、表述、标点等方面的问题。 2.能够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4.能够根据材料要求设计语文活动内容。 5.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四)写作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3.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4.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5.提倡有个性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考试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德州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 150 分,答题时间为 120 分钟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 能力层次 板块题号考点分值性质 识记理解分析应用鉴赏 1书法|3 2音形|3 客 3词语3 积累 文化|3 5|名句8 6名著|8 7文体3 8内容 古诗 情感 客客客主客主主客 写法 10词义2 内容 主 写法 古文 12语法3 √ 13词义2 14翻译3 内容 写法 16内容3 17写法3 主客主主主主主主 18内容3 现代文 19赏析4 20赏析4主 22拓展4主 应用 应用 文 24|综合5 主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 板块 题号 考点 分值 性质 能力层次 识记 理解 分析 应用 鉴赏 积累 1 书法 3 客 √ √ 2 音形 3 客 √ 3 词语 3 客 √ 4 文化 3 客 √ 5 名句 8 客 √ 6 名著 8 主 √ √ 古诗 7 文体 3 客 √ 8 内容 3 主 √ 9 情感 写法 3 主 √ √ 古文 10 词义 2 客 √ 11 内容 写法 4 主 √ 12 语法 3 主 √ 13 词义 2 客 √ 14 翻译 3 主 √ 15 内容 写法 4 主 √ 现代文 16 内容 3 主 √ 17 写法 3 主 √ 18 内容 3 主 √ 19 赏析 4 主 √ 20 赏析 4 主 √ 21 写法 4 主 √ 22 拓展 4 主 √ 应用 23 应用 文 5 主 √ 24 综合 5 主 √
写作 25|写作60 主 四、初高衔接要求 题型、内容和难度等向高考靠拢。 2重视语法学习 3.拓展阅读视野 强化写作能力。 Ⅲ.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 内容结构 积累:28分、阅读:52分、应用:10分、写作:60分。 三、难度结构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5:3:2。 Ⅳ.题型示例 、选择题 例:下面语段加点的词语中音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 张先生同好友聚餐,不知不觉便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逐渐摆脱酒精麻b()状态的他在剧烈 的疼痛中醒来,不敢大口呼吸说话,也不敢咳sou()。原来昨夜醉酒后,不慎撞向了路边的隔离带 经医生检查,张先生竟有6根肋骨骨折。 A.酩酊(ding)痹嗽肋(lei)骨 B.酩酊(dng)庇漱肋(16i)骨 C.酩酊(ding)痹漱肋(1ei)骨 D.酩酊(ding)庇嗽肋(ei)骨 答案:A 分析:1.语段来自一则新闻稿。2.语文即生活。3.音形放在一起来考查。4.难度低。 、填空题 例:填空。(8分) 风正一帆悬。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③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钟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想悲情的句子是: ④写出一个带“云”字的古诗名句
写作 25 写作 60 主 √ 四、初高衔接要求 1.题型、内容和难度等向高考靠拢。 2.重视语法学习。 3.拓展阅读视野。 4.强化写作能力。 Ⅲ.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 二、内容结构 积累:28 分 、 阅读:52 分、应用:10 分、写作:60 分。 三、难度结构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 5:3:2。 Ⅳ.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下面语段加点的词语中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张先生同好友聚餐,不知不觉便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逐渐摆脱酒精麻 bì( )状态的他在剧烈 的疼痛中醒来,不敢大口呼吸说话,也不敢咳 sòu( )。原来昨夜醉酒后,不慎撞向了路边的隔离带。 经医生检查,张先生竟有 6 根肋.骨骨折。 A.酩酊(dǐnɡ) 痹 嗽 肋(lèi )骨 B.酩酊(dīng) 庇 漱 肋(léi)骨 C. 酩酊(dǐnɡ) 痹 漱 肋(léi)骨 D. 酩酊(dīng) 庇 嗽 肋(lèi )骨 答案:A 分析:1.语段来自一则新闻稿。2.语文即生活。3.音形放在一起来考查。4.难度低。 二、填空题 例:填空。(8 分) ① ,风正一帆悬。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③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钟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想悲情的句子是: , 。 ④写出一个带“云”字的古诗名句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分析:1.以教材为主,4题基本出自教材。2.适当向课外拓展。④题有开放性,课外有积累的,答题更容易 3.涉及年代广。唐宋元等均有。4.考查体材丰富。不限于一般诗歌,词、曲及散文都可考查。 三、筒谷题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 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 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眀耳。″因书岀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 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υ于衡日:“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 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 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 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分) 答案示例:我欣赏他的为人。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分析: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正面肯定他可以,反面否定他也不错,正反结合分析同样没有问题,但要言之成理。 2.答案仅为示例。不要死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能答出若干点即可得满分。3.能够读懂文言大意,对人物有大 致概念就可,不必过于细究。4.欢迎学生言为心声,有个性地表达 四、写作 例: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学校等敏感信息。 答案略 分析:1.杜绝宿构。现在中学生作文抄袭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命题方式,学生只能考场现写,有利于甄别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分析:1.以教材为主,4题基本出自教材。2.适当向课外拓展。④题有开放性,课外有积累的,答题更容易。 3.涉及年代广。唐宋元等均有。4.考查体材丰富。不限于一般诗歌,词、曲及散文都可考查。 三、简答题 例: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 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 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 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 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 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 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 分) 答案示例:我欣赏他的为人。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分析: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正面肯定他可以,反面否定他也不错,正反结合分析同样没有问题,但要言之成理。 2.答案仅为示例。不要死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能答出若干点即可得满分。3.能够读懂文言大意,对人物有大 致概念就可,不必过于细究。4.欢迎学生言为心声,有个性地表达。 四、写作 例: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 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学校等敏感信息。 答案略 分析:1.杜绝宿构。现在中学生作文抄袭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命题方式,学生只能考场现写,有利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