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三、四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 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 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现代文阅读(20分) 匡庐晚钟(节选) 夏磊 每次与外地朋友通电话,末了总要说一句:欢迎来江西做客,我们起去登庐山。可 当朋友真的来了,却总为如何登山而犯难,是爬好汉坡上去呢,还是驱车直到牯岭。朋友 中多有儒雅之士,如果走好_汉坡,登三叠泉,怕是体力不支,显出狼狈;可如果只在牯 岭或山顶转转,又怕怠慢人家 话是这么溅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地攀过好汉坡,可却从未放弃登次的念头。我一直认 为山是有生命的,人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才能与这个伟大的生命进行交流,每一次剧烈的 喘息和每一次牙关紧咬,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原始的体验,是一次心无杂念的回归。我不赞 同有的登山者在登页之后说自己又征服了一座山。一个如此伟岸的生命怎么能被征服呢? 自然界的生命人类可以驾驭,但除非你消灭了它,不然它们生命的属性是永远不可能被征 服的,谁能阻止沧海桑田?谁又能不让小草生长呢? 因此,当我在这个深秋的傍晩试着在好汉坡爬一段的时候,心中是怀着敬意的。 从山谷吹来的寒风,似乎隐隐约约总像带着点山中寺院的晚祈的钟鸣,我知道这只是
1 苏州市 2008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 8 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三、四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 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 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匡庐晚钟(节选) 夏 磊 每次与外地朋友通电话,末了总要说一句:欢迎来江西做客,我们一起去登庐山。可 当朋友真的来了,却总为如何登山而犯难,是爬好汉坡上去呢,还是驱车直到牯岭。朋友 中多有儒雅之士,如果走好_汉坡,登三叠泉,怕是体力不支,显出狼狈;可如果只在牯 岭或山顶转转,又怕怠慢人家。 话是这么溅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地攀过好汉坡,可却从未放弃登一次的念头。我一直认 为山是有生命的,人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才能与这个伟大的生命进行交流,每一次剧烈的 喘息和每一次牙关紧咬,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原始的体验,是一次心无杂念的回归。我不赞 同有的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又征服了一座山。一个如此伟岸的生命怎么能被征服呢? 自然界的生命人类可以驾驭,但除非你消灭了它,不然它们生命的属性是永远不可能被征 服的,谁能阻止沧海桑田?谁又能不让小草生长呢? 因此,当我在这个深秋的傍晚试着在好汉坡爬一段的时候,心中是怀着敬意的。 从山谷吹来的寒风,似乎隐隐约约总像带着点山中寺院的晚祈的钟鸣,我知道这只是
一种感觉,这感觉从我踏上第一个台阶就有了,或许这钟声正是我期望听到的,并已经在 我心中萦绕多时了。是的,一个俗人面对着这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是没有办法 不诚心祈福的,面对着无数神明的仁爱,谁都没有办法不去做一次虔诚的参悟。尤其是在 这夕阳如血的黄昏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甚至都弄不清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那几百座寺院和别墅残留着的又都是谁的气息;而我更知道的是,当我离开庐山,当我有 天窝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依然在这里等待着和下—个来访者交谈。这里面又该有多少 轮回的秘密呢? 这么一想,这次留宿庐山就相当于一次宗教式的膜拜了。 深秋不是上庐山最好的季节,却是最能够让人感怀的。各式各样别墅的红色的屋顶, 点缀在萧瑟的秋风里,旧一些的显得凝重,新一些的则渲染出一片灿烂,鲜红的枫叶散布 在其间,提醒着人们岁月和季节的变迁。中国文人素来就有悲秋情结,面对着层林尽染、 红叶似火,聆听着孤雁长鸣、枯溪浅唱,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从来不缺乏想像,眼 看着一个个生命在这个季节无声地衰落,联想到人世无常,就难免会生出几许凄凉。于是, 中国最伟大的悲情人物司马迁来到了庐山,他“南登庐山”,为庐山两干年的文化史翻开 了第一页,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司马迁是孤独的,在他之后上山的人里面,也有许多是孤独的,像陶渊明、朱熹、苏 试等等。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那么执著地登上山顶,然后选个地方住下来 与青灯黄卷、竹影林风为伴;又为什么总选择独自一人。我不只一次地想,或许他们是为 了感悟什么,也可能是已经感悟到了什么,而这些东西是不能说破的,是无法与他人分享
2 一种感觉,这感觉从我踏上第一个台阶就有了,或许这钟声正是我期望听到的,并已经在 我心中萦绕多时了。是的,一个俗人面对着这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是没有办法 不诚心祈福的,面对着无数神明的仁爱,谁都没有办法不去做一次虔诚的参悟。尤其是在 这夕阳如血的黄昏。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甚至都弄不清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那几百座寺院和别墅残留着的又都是谁的气息;而我更知道的是,当我离开庐山,当我有 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依然在这里等待着和下一个来访者交谈。这里面又该有多少 轮回的秘密呢? 这么一想,这次留宿庐山就相当于一次宗教式的膜拜了。 深秋不是上庐山最好的季节,却是最能够让人感怀的。各式各样别墅的红色的屋顶, 点缀在萧瑟的秋风里,旧一些的显得凝重,新一些的则渲染出一片灿烂,鲜红的枫叶散布 在其间,提醒着人们岁月和季节的变迁。中国文人素来就有悲秋情结,面对着层林尽染、 红叶似火,聆听着孤雁长鸣、枯溪浅唱,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从来不缺乏想像,眼 看着一个个生命在这个季节无声地衰落,联想到人世无常,就难免会生出几许凄凉。于是, 中国最伟大的悲情人物司马迁来到了庐山,他“南登庐山”,为庐山两千年的文化史翻开 了第一页,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司马迁是孤独的,在他之后上山的人里面,也有许多是孤独的,像陶渊明、朱熹、苏 轼等等。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那么执著地登上山顶,然后选个地方住下来, 与青灯黄卷、竹影林风为伴;又为什么总选择独自一人。我不只一次地想,或许他们是为 了感悟什么,也可能是已经感悟到了什么,而这些东西是不能说破的,是无法与他人分享
的。那么,既然只能放在心里,这些感悟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写过不少诗篇, 那些诗文一旦从口中吟出,感悟也就画上了句号,那么他们的诗又是写给谁看的呢?看来, 他们的孤独和感悟也是希望有人来一同品尝和分享的。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那些高山一样的先贤大家,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们由于内心 的矛盾和挣扎选择了隐居庐山,又因为庐山,他们诮解了矛盾,停止了挣扎,这本身就已 经具有了一些宗教的意味,更何况他们其中的几位正是中国儒道佛划时代的人物。.还是 我前面说的,庐山是有生命的,它被长江和鄱阳湖滋养着,它的个性里面充满了水的囻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大片山水天生就是为了启迪人的智慧而生的,难怪那么多人把 庐山当成了仙山福地。 (选自《散文》2007年第5期) 1.风送晩祈的钟鸣,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4分) 2.文章两次提到“这么一想”,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5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庐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4.作者不同意有些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征服了一座山”,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 个问题的看法。(5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土。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 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
3 的。那么,既然只能放在心里,这些感悟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写过不少诗篇, 那些诗文一旦从口中吟出,感悟也就画上了句号,那么他们的诗又是写给谁看的呢?看来, 他们的孤独和感悟也是希望有人来一同品尝和分享的。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那些高山一样的先贤大家,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们由于内心 的矛盾和挣扎选择了隐居庐山,又因为庐山,他们诮解了矛盾,停止了挣扎,这本身就已 经具有了一些宗教的意味,更何况他们其中的几位正是中国儒道佛划时代的人物。.还是 我前面说的,庐山是有生命的,它被长江和鄱阳湖滋养着,它的个性里面充满了水的圆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大片山水天生就是为了启迪人的智慧而生的,难怪那么多人把 庐山当成了仙山福地。 (选自《散文》2007 年第 5 期) 1.风送晚祈的钟鸣,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4 分) 2.文章两次提到“这么一想”,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5 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庐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 分) 4.作者不同意有些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征服了一座山”,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 个问题的看法。(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1 8 分)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 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
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 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 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 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土乘城,躬冒 矢石,数日之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 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干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 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 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 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日:“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 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 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 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 日:“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 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 超
4 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 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 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 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 矢石,数日之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 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 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 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 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 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 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 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 日:“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 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 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权:暂时代理官职 B.追北二十余里 北:败军 C.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 斥:斥责 D.时议以此许彦超 许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乘胜拔之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⑤表求致仕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 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 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 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失言”的罪过,讨取君王的欢心。 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明哲 保身,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节俭的生活 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国,臣之愿也。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陇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有人认为“酒醒”三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 同工之妙,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5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权:暂时代理官职 B.追北.二十余里 北:败军 C.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 斥:斥责 D.时议以此许.彦超 许:称许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 分) ( )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 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 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 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失言”的罪过,讨取君王的欢心。 ,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明哲 保身,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节俭的生活。 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国,臣之愿也。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有人认为“酒醒”三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 曲同工之妙,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