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 教学步骤: 、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 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 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 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一一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 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对话打在课件上)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 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 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 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 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 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 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衤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 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 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 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 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 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对话打在课件上)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 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 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 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 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 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 NBA 球 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
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 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 使她为祖国嬴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毎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 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 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 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 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 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 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 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 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 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 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 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 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 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 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
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 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 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 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 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 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 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 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 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 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 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 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 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 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 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 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 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 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
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 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 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 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 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 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 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 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 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 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 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干古遗恨!秦 王贏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 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 “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 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 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 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 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 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 强的说服力
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 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 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 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 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 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 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 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 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 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 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 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 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 “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 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 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 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 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 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 强的说服力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 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 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 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 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 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 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 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 所以,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统 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 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 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 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 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干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 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 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 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 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 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 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 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 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 所以,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统 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 23 卷)。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 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 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 动的科普读物。他 19 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 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 35 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 800 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 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论据的使用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 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 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 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 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 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 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 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 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 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 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 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三、论据的使用 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 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 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 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 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 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 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 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 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 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 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 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