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vember 2024 11 氧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形成 除了上述那些机制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产生氧 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机制。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亚 硝酸盐,既可在小肠中由硝酸盐经细菌还原生成, 也可由亚硝酸酯或硝酸酯与谷胱甘肽反应而生成。 还原性化合物如抗坏血酸等以及NADPH依赖性黄素 酶等还原酶可使Cr6+还原为Cr5+ 。Cr5+反过来又可催 化HO·生成
1 November 2024 11 氧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形成 除了上述那些机制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产生氧 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机制。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亚 硝酸盐,既可在小肠中由硝酸盐经细菌还原生成, 也可由亚硝酸酯或硝酸酯与谷胱甘肽反应而生成。 还原性化合物如抗坏血酸等以及NADPH依赖性黄素 酶等还原酶可使Cr6+还原为Cr5+ 。Cr5+反过来又可催 化HO·生成
1 November 2024 12 解 毒 (1)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 一般情况下,苯和甲苯等不含功能基团化学物的解毒分两 相。首先,通常由细胞色素P—450将羧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引 入分子中。随后,通过转移酶将内源性酸如葡糖醛酸、硫酸或 氨基酸结合到这些功能基团上。除了某些例外,多数化合物的 最终产物无反应活性,是易于排泄的高度亲水的有机酸
1 November 2024 12 解 毒 (1)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 一般情况下,苯和甲苯等不含功能基团化学物的解毒分两 相。首先,通常由细胞色素P—450将羧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引 入分子中。随后,通过转移酶将内源性酸如葡糖醛酸、硫酸或 氨基酸结合到这些功能基团上。除了某些例外,多数化合物的 最终产物无反应活性,是易于排泄的高度亲水的有机酸
1 November 2024 13 (2)亲电子剂的解毒: 亲电性毒物较为普遍的解毒方式是与亲核剂谷胱苷肽结合。该结合 反应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Ag+ 、Cd2+ 、 Hg2+和CH3Hg+等金属离子易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亲电子剂较为特 殊的解毒机制是环氧化物和芳烃环氧化物被环氧化物水化酶催化分别 生成二醇类及二氢二醇类化合物。 其他的解毒方式还有,由DL-黄递酶催化氢醌的双电子还原反应;醇 脱氢酶催化α,β-不饱和醛还原成醇,或醛脱氢酶催化α,β-不饱和醛氧化 成酸;金属硫蛋白与有巯基反应活性的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具有氧化- 还原活性的亚铁离子可为铁蛋白结合解毒。 解 毒
1 November 2024 13 (2)亲电子剂的解毒: 亲电性毒物较为普遍的解毒方式是与亲核剂谷胱苷肽结合。该结合 反应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Ag+ 、Cd2+ 、 Hg2+和CH3Hg+等金属离子易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亲电子剂较为特 殊的解毒机制是环氧化物和芳烃环氧化物被环氧化物水化酶催化分别 生成二醇类及二氢二醇类化合物。 其他的解毒方式还有,由DL-黄递酶催化氢醌的双电子还原反应;醇 脱氢酶催化α,β-不饱和醛还原成醇,或醛脱氢酶催化α,β-不饱和醛氧化 成酸;金属硫蛋白与有巯基反应活性的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具有氧化- 还原活性的亚铁离子可为铁蛋白结合解毒。 解 毒
1 November 2024 14 (3) 亲核剂的解毒: 亲核剂一般通过亲核性功能基团的结合反应进行解毒。如羟基 化合物与硫酸或葡糖醛酸结合,硫醇类与葡糖醛酸结合,胺类和肼 类化合物被乙酰化。这些结合反应可防止过氧化物酶催化亲核剂生 成自由基,也可防止酚类、氨基酚类、儿茶酚类以及氢醌类化合物 经生物转化形成亲电性醌类及醌亚胺类化合物。消除硫醇类、胺类 及肼类化合物的另一机制是含黄素单加氧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乙醇 等醇类化合物可通过醇脱氢酶或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氧化成羧酸而 被解毒。硫氰酸酶催化的氰化物生成硫氰酸是较特殊的亲核剂解毒 机制。 解 毒
1 November 2024 14 (3) 亲核剂的解毒: 亲核剂一般通过亲核性功能基团的结合反应进行解毒。如羟基 化合物与硫酸或葡糖醛酸结合,硫醇类与葡糖醛酸结合,胺类和肼 类化合物被乙酰化。这些结合反应可防止过氧化物酶催化亲核剂生 成自由基,也可防止酚类、氨基酚类、儿茶酚类以及氢醌类化合物 经生物转化形成亲电性醌类及醌亚胺类化合物。消除硫醇类、胺类 及肼类化合物的另一机制是含黄素单加氧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乙醇 等醇类化合物可通过醇脱氢酶或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氧化成羧酸而 被解毒。硫氰酸酶催化的氰化物生成硫氰酸是较特殊的亲核剂解毒 机制。 解 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