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
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
第二章:水基分散系 第一节:分散体系 1、什么是“分散体系”? 种(几种)物质的细小粒子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 分散质(大小有别分散剂(分散介质) 被分散 起分散作用
被分散 起分散作用 第一节:分散体系 1、什么是“分散体系”? 一种(几种)物质 的 细小粒子 分散于 另一种物质中 分散质 (大小有别) 分散剂(分散介质) 第二章: 水基分散系
三种常见的分散体系 a)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真溶液(单相体系) 0.1~1nm(<109m),分子离子分散体系,例如NaCl水溶 液等。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b)胶体分散体系 1~1000nm(109106m),胶粒分散体系,例如天然水中 的杂质、蛋清等。外观与溶液相似,但透光可观察到“丁泽尔 效应”。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C)粗分散体系 1000nm(>106m),例如:泥浆水(悬浊液)、牛奶、豆浆 等。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微粒,静置易沉淀,是一种不 稳定的体系
a)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真溶液(单相体系): 0.1~1 nm (< 10-9 m), 分子/离子分散体系,例如NaCl水溶 液等。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b)胶体分散体系: 1~1000 nm (10 -9~10-6 m), 胶粒分散体系,例如天然水中 的杂质、蛋清等。外观与溶液相似,但透光可观察到“丁泽尔 效应”。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c)粗分散体系: 1000 nm (> 10-6 m), 例如:泥浆水(悬浊液)、牛奶、豆浆 等。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微粒,静置易沉淀,是一种不 稳定的体系。 2、三种常见的分散体系
3、溶液 )溶液的一般概念 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单相 ■按聚集状态: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固态溶液 2)溶解过程与溶液的形成 溶质均匀分散于溶剂中的过程—溶解 ■是个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常伴随:颜色变化,体积变化,能量变化
3、溶液 1)溶液的一般概念 ■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单相 ■按聚集状态: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固态溶液 2)溶解过程与溶液的形成 溶质均匀分散于溶剂中的过程——溶解 ■是个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常伴随:颜色变化,体积变化,能量变化
3)溶解度的概念 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溶解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4)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与溶质的分子结构相似,就能较好地相互溶解
3)溶解度的概念 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溶解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4)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与溶质的分子结构相似,就能较好地相互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