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语文·六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2腊八粥 基础理)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沸腾(teng〉 甜腻(ni) 栗子() B.嘟囔(1ang) 唾沫(tuò) 汤匙(chi) C.焖饭(men) 锅巴(gu6) 浓稠(zhou) D.灶房(zào) 松劲(jing) 好奇(h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 稠(稠密) 褐(褐色) 肿(肿胀) 绸(绸锻) 揭(揭开) 种(种花)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太高兴了。(改为夸张句) 示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斜立着的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缩句) 肚子成了小鼓了。 2长能力提升) 四、下列句子体现了八儿怎样的心理?请选择 A.迫不及待 B.苦苦等待 C.美妙的猜想 D.亲见时的惊讶 1.“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A) 2.“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D) 3.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B) 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 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C)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喝粥略写,等粥写 nA
。第一单元。 得特别详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写八儿焦急地等粥的过程,既写出了腊入锵的制作 过程,又从侧面反映出腊八粥的诱人、好吃,具有详有略,突出主题。 六、课内阅读我最棒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 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 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 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1.“不可靠”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可信,不真实。 2.“这奇怪的东西”指的是熬的腊八粥。 3.第2自然段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八儿渴望吃到腊八稀的心情。 4.从八儿和妈妈的对话中,你认为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孩子。(言之有理即可) 超慧拓展)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 故乡的元宵(节选) 汪曾祺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 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 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都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一又来了。”走马灯不过 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 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陞和的走马灯并不
。家庭作业·语文·六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走”,只是一个长方形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 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 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 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免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 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 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 系在身上。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一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 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 了使人有一点儿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 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儿市民必需的东西,叫作“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 仗,叫作“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有刷政) 1.文中一共写了几类灯?分别是什么灯? 四类,分别是各屋里的灯、街上的走马灯、孩子们玩的灯、放到天上的红灯笼。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体视了作者的幽默感,富有生活的情趣。 3.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表现了作者对元宵节的留恋 B.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习俗的怀念 C.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岁月流逝的感慨 D.从侧面描写了过年没有新鲜事物,年年如此,让人一点儿也不留恋 6
。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高基础梳理) 一、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寒食东风御柳斜(yùxiè) 轻烟散入五侯家(sansàn) 迢迢牵牛星(tiao zhao) 脉脉不得语(mai mo) 中庭地白树栖鸦(q[) 不知秋思落谁家(IuòIào1à) 二、选字组词 [候侯] 王(侯) 等(候)(候)鸟 (侯)门似海 [鸦鸭] (鸭)梨 乌(鸦)(鸭)绒 (鸦)雀无声 三、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春城无处不飞花(C) A.昆明 B.城市名 C.春天的京城 2.日暮汉宫传蜡烛(C) A.推广,散布 B.传导 C.传赐 3.纤纤擢素手(A) A.伸出 B.提升 C.拔 4.迢迢牵牛星(A) A.遥远的样子 B.招手 C.漫长 5.泣涕零如雨(B) A.零散 B.落下 C.飘零 6.相去复几许(B) A.离开 B.距离 C.过去 7.中庭地白树栖鸦(A) A.庭中,庭院中 B.中间的庭院 C.一座建筑物的名称 能力提升) 四、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家庭作业·语文·六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炊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清澈的银河,但也只能相视无言。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聪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辅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歌着鸦鹊,深夜的需水打湿 了桂花。 六、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2)班举行“过中华节日,品传统民俗”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A.春节B.中秋节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 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 七、课内阅读我最棒 (一)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幕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翅。 3.“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城(地点)中的风光,从“柳柳”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写出整个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