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U 3 光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1 2腊八粥 4 3古诗三首 7 4藏戏 11 语文园地一 13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5 6”骑鹅旅行记(节选) 18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20 语文园地二… 22 第三单元 8匆匆 24 9那个星期天 27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30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33 12为人民服务 37 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40 语文园地四… 43 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二则 45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48 0 是 女 光 的
16表里的生物 51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54 语文园地五 56 第六单元 难忘小学生活一回忆往事 58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 61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64 2送元二使安西 65 3春夜喜雨 66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7 5江上渔者 68 6泊船瓜洲…… 69 7游园不值… 70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71 9浣溪沙… 72 10清平乐 73 专项复习 专项复习(一)积累与运用 74 专项复习(二)课外阅读 76 专项复习(三) 口语交际与写作 81 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期末综合练习(一】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期末综合练习(二)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期末综合练习(三)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光 次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基础疏理)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a chai L.爸爸今天去北京出差(chai)了。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Chà)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genggeng 3.欲穷千里目,更(geng)上一层楼 4.春节前,大人们都忙碌地准备着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geg)新的 气象。 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cu jiǎo tong xiao “每逢佳节倍思亲”,蘸着 醋 吃着美味的 饺 子、一家人 通 宵 da dan bi ci he nian 达 旦 地交谈、拜年时 彼 此 说着 贺 年 话…这些情景在我脑海中 ran 日益清晰,时时刻刻 燃 起我的思乡情。 三、补全词语,选词填空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独出(心)(裁)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无暇(顾)(及) 1.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的词语是截然不同。 2.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
·家庭作业·语文·六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能力提升) 四、课文综合回顾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为过春节做了哪些准 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了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三个春节的高潮,最后简略地交代了春 节的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既体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闲,又表达了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五、请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庙会上有赛马的。庙会上有赛骆驼的。 庙会上既有赛马的,又有赛骆驼的。 2.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因为除夕之夜要守岁,所人除了很小的孩子,漫有什么人睡觉。 六、课内阅读我最棒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 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 傲的表现一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花生米、葡萄 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 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 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 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 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用了儿化音,体现了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谚语,这个谚语说明了什么?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第一单元· 4.孩子们准备过年时,喜欢做哪几件事? (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玩意儿和年画。 5.选文详写的是哪部分?略写的是哪部分? 详写制作腊八粥、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情况,略写制作腊八蒜。 智慧拓展)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 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 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二十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 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 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 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的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 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一手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免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辅。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 卖各种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 起烧了,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 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有刷改) L.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描述了“我”在故乡过春节的事。 2.文中作者写到了家乡过春节时有打扫卫生、准备食材、贴春联、玩灯笼等习俗,其中 详写玩灯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后大人忙碌的身影,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B.文中讲述了新年里孩子们可以从姥姥家得到的最好的东西是灯笼 C.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年到头就过年这几天是高兴的,其他时间都是寂寞惆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