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素养》学习指导第十一章不断创新每章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本章提要、本章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创新的定义创新的类型:2.理解知识与创新;3.模仿与创新的关系;4.模仿创新的内涵与概念;5.抄袭、山寨与创新,山寨的危害:6.创新来自于知识的日积月累;7.灵感与创新;8.在工作中学习和累积知识;有目的的交流:二、本章提要本篇主要阐述创新的概念,理论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这些内容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些内容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创新的能力。(2)具有创新的能力,理解知识与创新。(3)了解灵感与创新。三、本章重难点1.掌握山寨的危害
《IT 职业素养》学习指导 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每章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本章提要、本章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创新的定义;创新的类型; 2.理解知识与创新; 3.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4.模仿创新的内涵与概念; 5.抄袭、山寨与创新,山寨的危害; 6.创新来自于知识的日积月累; 7.灵感与创新; 8.在工作中学习和累积知识;有目的的交流; 二、本章提要 本篇主要阐述创新的概念,理论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 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 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 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 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 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这些 内容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些内容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 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创新的能力。 (2)具有创新的能力,理解知识与创新。 (3)了解灵感与创新。 三、本章重难点 1.掌握山寨的危害
2.模仿与创新的关系。3.了解创新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2.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3.了解创新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