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ComputerCommunicationNetworks)课程编码:151016学分:3.5分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8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适应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执笔人:夏振华审订人:张正炳、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掌握组建局域网和连接Internet的关键技术,能熟练使用TCP/IP网络设备。培养学生从事局域网设计、组建及网络应用的基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述主要内容: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2、因特网概述3、因特网的组成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功能、作用及发展过程,了解划分层次的必要性,了解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概念;理解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OSI与TCP/IP的比较方法掌握ISO/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各层功能。学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物理层主要内容: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3、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4、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5、信道复用技术6、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7、物理层标准举例基本要求:了解传输媒体的种类、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信道传输速率的基本概念;理解信道复用技术的方法:掌握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学时分配:4学时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主要内容: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PPP协议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通信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课程编码:151016 学 分:3.5 分 总 学 时:56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8 学时;实验学时:18 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计算机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 执 笔 人:夏振华 审 订 人:张正炳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 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掌握组建局域网和连接 Internet 的关键技术,能熟练使用 TCP/IP 网络设备。培养学生从事局域网设计、组建及网络 应用的基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因特网概述 3、因特网的组成 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功能、作用及发展过程,了解划分层次的必要性,了解面向连 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概念; 理解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 OSI 与 TCP/IP 的比较方法; 掌握 ISO/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TCP/IP 体系结构的各层功能。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二章 物理层 主要内容: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3、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4、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5、信道复用技术 6、同步光纤网 SONET 和同步数字系列 SDH 7、物理层标准举例 基本要求: 了解传输媒体的种类、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信道传输速率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道复用技术的方法; 掌握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主要内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PPP 协议 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5、扩展的以太网6、高速以太网基本要求: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信道利用率的计算、点对点协议PPP的工作原理:了解传统以太网、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和高速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理解两种不同的MAC顿格式、CSMA/CD的工作原理、虚拟局域网的概念;掌握以太网的工作原理、MAC地址的构成,掌握集线器、网桥、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的方法,学时分配:10学时第四章网络层主要内容:1、网际协议IP2、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3、路由器基础(构成、体系结构、功能、分类等)4、网络互连,局域网的布局设计5、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6、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多播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7、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基本要求:了解IP多播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无分类编址CIDR、外部网关BGP、虚拟专用网VPN、IPV6的基本概念;理解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NAT的基本原理;掌握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局域网设计的基本方法、IP地址的构成以及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的方法0学时分配:12学时第五章运输层主要内容:1、运输层协议概述2、TCP/IP中的运输层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传输控制协议TCP基本要求:了解运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TCP的重传机制:理解端口的概念,理解TCP传输的连接管理、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基本知识掌握TCP报文段的格式、TCP的数据编号与确认机制。学时分配:4学时第六章应用层主要内容:1、域名系统DNS2、文件传送协议FTP3、远程终端协议TELNET4、电子邮件基本要求:了解应用层常用协议的基本原理,如HTTP、SNMP、DHCP等:理解域名的构成,FTP的主要工作原理;掌握域名系统DNS的基本概念。学时分配:4学时第七章网络安全主要内容:
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5、扩展的以太网 6、高速以太网 基本要求: 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信道利用率的计算、点对点协议 PPP 的工作原理; 了解传统以太网、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和高速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理解两种不同的 MAC 帧格式、CSMA/CD 的工作原理、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掌握以太网的工作原理、MAC 地址的构成,掌握集线器、网桥、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 理以及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的方法。 学时分配:10 学时 第四章 网络层 主要内容: 1、网际协议 IP 2、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3、路由器基础(构成、体系结构、功能、分类等) 4、网络互连,局域网的布局设计 5、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6、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P 多播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 7、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基本要求: 了解IP 多播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无分类编址CIDR、 外部网关 BGP、虚拟专用网 VPN、IPV6 的基本概念; 理解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 NAT 的 基本原理;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局域网设计的基本方法、IP 地址的构成以及划分子网 和构造超网的方法 。 学时分配:12 学时 第五章 运输层 主要内容: 1、运输层协议概述 2、TCP/IP 中的运输层 3、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4、传输控制协议 TCP 基本要求: 了解运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TCP 的重传机制; 理解端口的概念,理解 TCP 传输的连接管理、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的基本知识; 掌握 TCP 报文段的格式、TCP 的数据编号与确认机制。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六章 应用层 主要内容: 1、域名系统 DNS 2、文件传送协议 FTP 3、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4、电子邮件 基本要求: 了解应用层常用协议的基本原理,如 HTTP、SNMP、DHCP 等; 理解域名的构成,FTP 的主要工作原理; 掌握域名系统 DNS 的基本概念。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七章 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
1、网络安全概述2、常规和公开密钥密码体制3、防火墙4、网络管理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火墙的应用、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2学时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熟悉和建立网络环境(2学时)实验二交换机VLAN的划分(2学时)(2学时)实验三跨交换机相同VLAN通信(4学时)实验四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五路由器单臂路由(2学时)实验六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4学时)实验七实践应用设计(2学时)注明:详细内容及要求参见《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教学大纲。四、大纲说明1、通信工程专业为必修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选修课。2、本大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与基本理论和网络设备。建议协议部分的内容与IP交换机结合讲授,以避免与后续课程《TCP/IP协议》相关内容的重复。此外,适当介绍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五、教学参考书1.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AndrewS.Tanenbaum《ComputerNetworks》(FourthEdition),出版社:PrenticeHall,2003年3、WilliamStallings,《Data andComputerCommunications》(SeventhEditio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4、高传善等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沈金龙《计算机通信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网络安全概述 2、常规和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3、防火墙 4、网络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火墙的应用、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2 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 熟悉和建立网络环境 (2 学时) 实验二 交换机 VLAN 的划分 (2 学时) 实验三 跨交换机相同 VLAN 通信 (2 学时) 实验四 静态路由的配置 (4 学时) 实验五 路由器单臂路由 (2 学时) 实验六 RIP 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 (4 学时) 实验七 实践应用设计 (2 学时) 注明:详细内容及要求参见《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教学大纲。 四、大纲说明 1、通信工程专业为必修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选修课。 2、本大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与基本理论和网络设备。建议 协议部分的内容与 IP 交换机结合讲授,以避免与后续课程《TCP/IP 协议》相关内容的重复。 此外,适当介绍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参考书 1.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2、Andrew S. 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出版社:Prentice Hall,2003 年 3、William Stallings,《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Seventh Edition),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4 年 4、高传善等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沈金龙《计算机通信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