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Mobilecommunication)课程编码:152009学分:3分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适应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执笔人:赵承志审订人:张正炳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知识覆盖面广,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现行儿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移动通信的相关工作。《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当前国内广泛应用GSM和IS-95两种典型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世界主流标准TD-SCDMA、CDMA2000、WCDMA及其关键技术。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主要内容:1、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2、动通信系统的组成3、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基本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基本技术学时分配:4学时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主要内容:1、移动信道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2、多径效应、瑞利衰落3、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基本要求:了解传播损耗的预测模型理解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掌握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学时分配:4学时第三章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主要内容:1、MSK、GMSK、GFSK数字频率调制2、OQPSK、元/4-DQPSK数字相位调制3、DS、FH扩频调制4、OFDM多载波调制基本要求:了解扩频通信基本概念理解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GMSK调制、元/4-DQPSK调制的原理学时分配:6学时
《移动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编码:152009 学 分:3 分 总 学 时:48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 学时;实验学时:6 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执 笔 人:赵承志 审 订 人:张正炳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信号与系统、 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知识覆盖面广,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 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现行几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 上,能够胜任移动通信的相关工作。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当前国内广泛应用 GSM 和 IS-95 两种典型 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世界主流标准 TD-SCDMA、 CDMA2000、WCDMA 及其关键技术。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 主要内容: 1、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 2、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3、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基本要求: 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基本技术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二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主要内容: 1、移动信道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多径效应、瑞利衰落 3、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传播损耗的预测模型 理解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掌握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主要内容: 1、MSK、GMSK、GFSK 数字频率调制 2、OQPSK、p / 4 -DQPSK 数字相位调制 3、DS、FH 扩频调制 4、OFDM 多载波调制 基本要求: 了解扩频通信基本概念 理解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 GMSK 调制、p / 4 -DQPSK 调制的原理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四章抗衰落技术主要内容:1、分集接收2、RAKE接收原理3、Turbo码4、均衡技术基本要求:了解分集接收原理、Turbo码编、解码的基本原理理解RAKE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算法学时分配:4学时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主要内容:1、多址技术2、网络结构3、信令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基本要求:了解蜂窝通信网络结构、网络信令的构成理解越区切换、位置管理的原理掌握FDMA、TDMA、CDMA、SDMA、随机多址技术的原理学时分配:6学时第六章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内容:1、GSM系统总体结构2、GSM系统的无线接口3、GSM系统的控制和管理4、GPRS网络基本要求:了解GPRS的网络结构、协议理解GSM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掌握GSM系统无线接口、GSM系统的位置登记、鉴权与加密、呼叫接续、越区切换学时分配:6学时第七章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主要内容:1、IS-95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2、IS-95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基本要求:了解IS-95CDMA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和语音编码方法了解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的概念和功率控制技术掌握登记注册、切换、呼叫处理学时分配:6学时第八章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二)主要内容:1、WCDMA系统结构、无线接口2、TD-SCDMA的物理层结构3、TD-SCDMA系统的特征基本要求:了解WCDMA系统的结构、无线接口理解TD-SCDMA系统的特征掌握TD-SCDMA的物理层结构
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 主要内容: 1、分集接收 2、RAKE 接收原理 3、Turbo 码 4、均衡技术 基本要求: 了解分集接收原理、Turbo 码编、解码的基本原理 理解 RAKE 接收的基本原理 掌握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算法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五章 蜂窝组网技术 主要内容: 1、多址技术 2、网络结构 3、信令 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蜂窝通信网络结构、网络信令的构成 理解越区切换、位置管理的原理 掌握 FDMA、TDMA、CDMA、SDMA、随机多址技术的原理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六章 GSM 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主要内容: 1、GSM 系统总体结构 2、GSM 系统的无线接口 3、GSM 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4、GPRS 网络 基本要求: 了解 GPRS 的网络结构、协议 理解 GSM 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掌握 GSM 系统无线接口、GSM 系统的位置登记、鉴权与加密、呼叫接续、越区切换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七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主要内容: 1、IS-95 CDMA 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 2、IS-95 CDMA 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基本要求: 了解 IS-95 CDMA 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和语音编码方法 了解 CDMA 蜂窝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的概念和功率控制技术 掌握登记注册、切换、呼叫处理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八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二) 主要内容: 1、WCDMA 系统结构、无线接口 2、TD-SCDMA 的物理层结构 3、TD-SCDMA 系统的特征 基本要求: 了解 WCDMA 系统的结构、无线接口 理解 TD-SCDMA 系统的特征 掌握 TD-SCDMA 的物理层结构
学时分配:6学时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GSM/IS-95空中接口的调制及解调实验(2学时)(2学时)实验二信道编译码及交织实验实验三PN码扩频及解扩、CDMA语音无线通信组网实验(2学时)详细内容及要求参见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之后的第四学年上学期。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最后大作业占总成绩的60%。3、本课程涉及到的理论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应该以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具体应用、具体业务为主,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避免枯燥的理论教学。五、教学参考书1、峻钢编,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2、郭梯云编,《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杨家玮编,《移动通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4、吴伟陵编,《移动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学时分配:6 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 GSM/ IS-95 空中接口的调制及解调实验 (2 学时) 实验二 信道编译码及交织实验 (2 学时) 实验三 PN 码扩频及解扩、CDMA 语音无线通信组网实验 (2 学时) 详细内容及要求参见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之后的第四学年上学期。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最后大作业占总成绩的 60%。 3、本课程涉及到的理论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结合我 国的具体实际,应该以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具体应用、具体业务为主,并结合具体的 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避免枯燥的理论教学。 五、教学参考书 1、啜钢编,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郭梯云编,《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杨家玮编,《移动通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4、吴伟陵编,《移动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