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生理性吸收(3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牙解剖外形及其髓腔形态的特点,以便在临床实习操作中能区分 乳牙与恒牙的不同之处。 2.熟悉乳牙牙根发生生理性吸收的变化特点。 3.掌握各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开始的年龄及其临床上进行牙髓病治疗及根 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实习内容】 1.讲授各个乳牙标志性解剖形态及其与继承恒牙的差别。 2.在临床上拔除的乳牙标本上辨认各个乳牙,找出其形态上的解剖标志及 其与恒牙不同的特点。 3.观察乳牙牙根吸收的标本。 [实习用品]各个乳牙的实体标本、混合牙列模型、乳牙髓腔形态标本、乳 牙牙根吸收的标本,规划教材《儿童口腔医学》第3版。 方法和步骤劂 1.在模型上观察第一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解剖外形的区别,学习乳、恒 牙的鉴别。 1人颜色,色泽 乳牙为乳白色光泽较暗,恒牙为淡黄色,光泽较亮。 2人大小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生理性吸收(3 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牙解剖外形及其髓腔形态的特点,以便在临床实习操作中能区分 乳牙与恒牙的不同之处。 2.熟悉乳牙牙根发生生理性吸收的变化特点。 3.掌握各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开始的年龄及其临床上进行牙髓病治疗及根 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实习内容] 1.讲授各个乳牙标志性解剖形态及其与继承恒牙的差别。 2.在临床上拔除的乳牙标本上辨认各个乳牙,找出其形态上的解剖标志及 其与恒牙不同的特点。 3.观察乳牙牙根吸收的标本。 [实习用品] 各个乳牙的实体标本、混合牙列模型、乳牙髓腔形态标本、乳 牙牙根吸收的标本,规划教材《儿童口腔医学》第 3 版。 [方法和步骤] 1.在模型上观察第—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解剖外形的区别,学习乳、恒 牙的鉴别。 1)、颜色,色泽 乳牙为乳白色光泽较暗,恒牙为淡黄色,光泽较亮。 2)、大小
乳牙都比同名恒牙小 3人形态 (1)乳牙的形态基本与继承的恒牙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第一乳磨牙 的变化比较大。 (2)乳牙牙颈部狭窄,颈嵴明显,颈缘曲度小。 (3)髓腔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但是乳牙的髓角高,髓腔占的比例更大。 4)邻接关系 (1)乳牙邻接为面接触,恒牙为点接触。 (2)乳牙下有恒牙胚,到了替换期会发生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 5),硬组织结构 (1)乳牙硬组织薄,厚度为恒牙的1/3~1/2左右。 (2)乳牙有机含量高无机含量差别不大。 (3)乳牙钙化差,硬度低易磨损。 (4)乳牙牙釉质晶体小,化学反应活跃,钙离子溶出速度快。 (5)乳牙釉柱走向比较直,不如恒牙弯曲,绞釉少。 (6)牙本质小管粗而直,在牙釉质牙本质交界处较恒牙多。 6人排列 在完整的牙列中,可以参考牙齿的排列顺序加以鉴别。 2.在石膏模型上辨认各个乳牙的解剖外形(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可参见教材第三 章第一节)。 现仅将上颌乳中切牙、上领第1乳磨牙和下颌第1乳磨牙的解剖外形详细叙述如 下:
乳牙都比同名恒牙小。 3)、形态 (1)乳牙的形态基本与继承的恒牙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第一乳磨牙 的变化比较大。 (2)乳牙牙颈部狭窄,颈嵴明显,颈缘曲度小。 (3)髓腔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但是乳牙的髓角高,髓腔占的比例更大。 4)、邻接关系 (1)乳牙邻接为面接触,恒牙为点接触。 (2)乳牙下有恒牙胚,到了替换期会发生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 5)、硬组织结构 (1)乳牙硬组织薄,厚度为恒牙的 1/3~1/2 左右。 (2)乳牙有机含量高无机含量差别不大。 (3)乳牙钙化差,硬度低易磨损。 (4)乳牙牙釉质晶体小,化学反应活跃,钙离子溶出速度快。 (5)乳牙釉柱走向比较直,不如恒牙弯曲,绞釉少。 (6)牙本质小管粗而直,在牙釉质牙本质交界处较恒牙多。 6)、排列 在完整的牙列中,可以参考牙齿的排列顺序加以鉴别。 2.在石膏模型上辨认各个乳牙的解剖外形(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可参见教材第三 章第一节)。 现仅将上颌乳中切牙、上颌第 l 乳磨牙和下颌第 1 乳磨牙的解剖外形详细叙述如 下:
(1)上颌乳中切牙(图1) 1)唇面:外形近远中径大于切龈径,近中缘及切缘呈直线,远中缘和颈缘稍凸 切缘由近中向远中斜向颈部,近中切角稍小于90,远中切角成钝角。 2)舌面:外形呈以切缘为底的三角形,舌窝较浅,舌隆突不明显。 3)冷邻接面:外形呈以颈缘为底,切缘为尖的三角形,近中面的颈缘线之弯曲度 较远中 面大。 (2)上颌第1乳磨牙(图2) 1)咬合面:外形呈四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部分的颊舌径比远中部 分的颊舌径 大。颊缘与近中缘相交角约80,与远中缘以直角相交;舌缘以钝角与近中缘相 交,以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近远中的中央沟将颊舌侧牙尖分开。牙尖数有2尖型、 3尖型和4尖型。 2)颊面:外形星以咬合面为底的梯形,在近中1/3颈部处有一明显结节状隆 起。 3)舌面:外形似颊面呈梯形,隆起不及颊面明显
(1)上颌乳中切牙(图 1) 1)唇面:外形近远中径大于切龈径,近中缘及切缘呈直线,远中缘和颈缘稍凸, 切缘由近中向远中斜向颈部,近中切角稍小于 900,远中切角成钝角。 2)舌面:外形呈以切缘为底的三角形,舌窝较浅,舌隆突不明显。 3)邻接面:外形呈以颈缘为底,切缘为尖的三角形,近中面的颈缘线之弯曲度 较远中 面大。 (2)上颌第 1 乳磨牙(图 2) 1)咬合面:外形呈四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部分的颊舌径比远中部 分的颊舌径 大。颊缘与近中缘相交角约 800,与远中缘以直角相交;舌缘以钝角与近中缘相 交,以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近远中的中央沟将颊舌侧牙尖分开。牙尖数有 2 尖型、 3 尖型和 4 尖型。 2)颊面:外形呈以咬合面为底的梯形,在近中 1/3 颈部处有一明显结节状隆 起。 3)舌面:外形似颊面呈梯形,隆起不及颊面明显
图1上颌乳中切牙
图 1 上颌乳中切牙
图2上颌第一乳磨牙 4邻接面:外形呈以颈缘线为底的倒梯形状,近中面似平面状,而远中面稍隆 起。 (3)下颌第1乳磨牙图3) 1)咬合面: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靠近近中部位的颊舌径明显缩小。牙尖数 有4尖型、5尖型和6尖型,以5尖型为多。牙尖中近中颊尖最大,约占颊侧 部分的2/3,其次为近中舌尖,约占舌侧部分的2/3.划分各牙尖的沟不明显。 近中窝和远中窝较深。近中颊尖、近中舌尖的斜崤发育明显,往往把近中窝和中 央窝分开。 中 颊面 远中 舌面
图 2 上颌第一乳磨牙 4)邻接面:外形呈以颈缘线为底的倒梯形状,近中面似平面状,而远中面稍隆 起。 (3)下颌第 l 乳磨牙(图 3) 1)咬合面: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靠近近中部位的颊舌径明显缩小。牙尖数 有 4 尖型、5 尖型和 6 尖型,以 5 尖型为多。牙尖中近中颊尖最大,约占颊侧 部分的 2/3,其次为近中舌尖,约占舌侧部分的 2/3。划分各牙尖的沟不明显。 近中窝和远中窝较深。近中颊尖、近中舌尖的斜嵴发育明显,往往把近中窝和中 央窝分开。 近 中 颊面 远中 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