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果撇开对外贸易(重农学派为了抽象地考察资产阶级 社会,完全正确地这样做了,而且应当这样做),那末很明显,从事 加工工业等等而完全脱离农业的工人(斯图亚特称之为“自由人 手”)的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消费的农产品 的数量。 “显然,不从事农业劳动而能生活的人的相对数,完全取决于土地耕种者 的劳动生产率。”(理查·琼斯《论财富的分配》1831年伦敦版第159—160页) 可见,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 然基础(关于这一点见前面的一个稿本)17,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 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因此很明显,只要价值实体被认为是一定 的具体劳动,而不是抽象劳动及其尺度即劳动时间,农业劳动就必 定被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 [226]第三,一切剩余价值,不仅相对剩余价值,而且绝对剩余 价值,都是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 如果劳动生产率只达 到这样的发展程度: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只够维持他本人的生活,只 够生产和再生产他本人的生活资料,那就没有任何剩余劳动和任 何剩余价值,就根本没有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 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了。 因此,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要以 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条件,这个生产率使劳动能力能够创造出超 过本身价值的新价值,能够生产比维持生活过程所必需的更多的 东西。而且,正象我们在第二点已经看到的,这个生产率,这个作 为出发前提的生产率阶段,必定首先存在于农业劳动中,因而表现 为自然的赐予,自然的生产力。在这里,在农业中,自然力的协助 —— 通过运用和开发自动发生作用的自然力来提高人的劳动力, 22 第 二 章
第二,如果撇开对外贸易(重农学派为了抽象地考察资产阶级 社会,完全正确地这样做了,而且应当这样做),那末很明显,从事 加工工业等等而完全脱离农业的工人(斯图亚特称之为“自由人 手”)的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消费的农产品 的数量。 “显然,不从事农业劳动而能生活的人的相对数,完全取决于土地耕种者 的劳动生产率。”(理查·琼斯《论财富的分配》1831年伦敦版第159—160页) 可见,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 然基础(关于这一点见前面的一个稿本)17,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 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因此很明显,只要价值实体被认为是一定 的具体劳动,而不是抽象劳动及其尺度即劳动时间,农业劳动就必 定被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 [226]第三,一切剩余价值,不仅相对剩余价值,而且绝对剩余 价值,都是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 如果劳动生产率只达 到这样的发展程度: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只够维持他本人的生活,只 够生产和再生产他本人的生活资料,那就没有任何剩余劳动和任 何剩余价值,就根本没有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 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了。 因此,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要以 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条件,这个生产率使劳动能力能够创造出超 过本身价值的新价值,能够生产比维持生活过程所必需的更多的 东西。而且,正象我们在第二点已经看到的,这个生产率,这个作 为出发前提的生产率阶段,必定首先存在于农业劳动中,因而表现 为自然的赐予,自然的生产力。在这里,在农业中,自然力的协助 —— 通过运用和开发自动发生作用的自然力来提高人的劳动力, 22 第 二 章
从一开始就具有广大的规模。 在工业中,自然力的这种大规模的 利用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农业的一定发展阶段,不管 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资本发展的基础。就这点来说,绝对剩余 价值同相对剩余价值是一致的。(连重农学派的大敌布坎南都用 这一点来反对亚·斯密,力图证明,甚至在现代城市工业产生之 前,已先有农业的发展。) 第四,因为重农学派的功绩和特征在于,它不是从流通中而是 从生产中引出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同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 系相反,必然从这样的生产部门开始,这个生产部门一般可以同流 通、交换脱离开来单独考察,并且是不以人和人之间的交换为前 提,而只以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为前提的。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这个体系的 封建主义外貌和它的资产阶级实质; 对剩余价值的解释中的二重性] 从上述情况也就产生了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实际上这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在其 中被生产出来又在其中进行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 规律来表述的体系。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宁可说是封建制度 即土地所有权统治的资产阶级式的再现;而资本最先得到独立发 展的工业部门,在它看来却是“非生产的”劳动部门,只不过是农业 的附庸而已。资本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土地所有权同劳动分离, 是土地—— 这个劳动的最初条件—— 作为独立的力量,作为掌握 在特殊阶级手中的力量,开始同自由劳动者相对立。因此,在重农 重 农 学 派 23
从一开始就具有广大的规模。 在工业中,自然力的这种大规模的 利用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农业的一定发展阶段,不管 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资本发展的基础。就这点来说,绝对剩余 价值同相对剩余价值是一致的。(连重农学派的大敌布坎南都用 这一点来反对亚·斯密,力图证明,甚至在现代城市工业产生之 前,已先有农业的发展。) 第四,因为重农学派的功绩和特征在于,它不是从流通中而是 从生产中引出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同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 系相反,必然从这样的生产部门开始,这个生产部门一般可以同流 通、交换脱离开来单独考察,并且是不以人和人之间的交换为前 提,而只以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为前提的。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这个体系的 封建主义外貌和它的资产阶级实质; 对剩余价值的解释中的二重性] 从上述情况也就产生了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实际上这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在其 中被生产出来又在其中进行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 规律来表述的体系。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宁可说是封建制度 即土地所有权统治的资产阶级式的再现;而资本最先得到独立发 展的工业部门,在它看来却是“非生产的”劳动部门,只不过是农业 的附庸而已。资本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土地所有权同劳动分离, 是土地—— 这个劳动的最初条件—— 作为独立的力量,作为掌握 在特殊阶级手中的力量,开始同自由劳动者相对立。因此,在重农 重 农 学 派 23
学派的解释中,土地所有者表现为真正的资本家,即剩余劳动的占 有者。可见,在这里,封建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表 述和说明的,而农业则被解释成唯一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价 值生产的生产部门。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了资产阶级的性质,资 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 这个外观曾迷惑了魁奈医生的贵族出身的门徒们,例如守旧 的怪人老米拉波。在那些眼光比较远大的重农主义体系 [227]代 表者那里,特别是在杜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 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 义社会的表现了。因而,这个体系是同刚从封建主义中孵化出来 的资产阶级社会相适应的。所以出发点是在法国这个以农业为主 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国家。在 英国,目光自然集中到流通过程,看到的是产品只有作为一般社 会劳动的表现,作为货币,才取得价值,变成商品。因此,只要 问题涉及的不是价值形式,而是价值量和价值增殖,那末在这里 首先看到的就是“让渡利润”,即斯图亚特所描述的相对利润。但 是,如果要证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本身创造的,那末,首先 必须从剩余价值不依赖流通过程就能表现出来的劳动部门即农业 着手。因而这方面的首创精神,是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表 现出来的。在重农学派的前辈老作家中,已经可以零星地看到近 似重农学派的思想,例如在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那里就可以部分 地看到。但是这些思想只有在重农学派那里,才成为标志着科学 新阶段的体系。 农业劳动者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工资,即“最必需品”,而他们 再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多于这个“最必需品”,这个余额就是地租,就 24 第 二 章
学派的解释中,土地所有者表现为真正的资本家,即剩余劳动的占 有者。可见,在这里,封建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表 述和说明的,而农业则被解释成唯一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价 值生产的生产部门。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了资产阶级的性质,资 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 这个外观曾迷惑了魁奈医生的贵族出身的门徒们,例如守旧 的怪人老米拉波。在那些眼光比较远大的重农主义体系 [227]代 表者那里,特别是在杜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 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 义社会的表现了。因而,这个体系是同刚从封建主义中孵化出来 的资产阶级社会相适应的。所以出发点是在法国这个以农业为主 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国家。在 英国,目光自然集中到流通过程,看到的是产品只有作为一般社 会劳动的表现,作为货币,才取得价值,变成商品。因此,只要 问题涉及的不是价值形式,而是价值量和价值增殖,那末在这里 首先看到的就是“让渡利润”,即斯图亚特所描述的相对利润。但 是,如果要证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本身创造的,那末,首先 必须从剩余价值不依赖流通过程就能表现出来的劳动部门即农业 着手。因而这方面的首创精神,是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表 现出来的。在重农学派的前辈老作家中,已经可以零星地看到近 似重农学派的思想,例如在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那里就可以部分 地看到。但是这些思想只有在重农学派那里,才成为标志着科学 新阶段的体系。 农业劳动者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工资,即“最必需品”,而他们 再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多于这个“最必需品”,这个余额就是地租,就 24 第 二 章
是由劳动的基本条件—— 自然—— 的所有者占有的剩余价值。因 此,重农学派不是说:劳动者是超过再生产他的劳动能力所必需的 劳动时间进行劳动的,所以他创造的价值高于他的劳动能力的价 值,换句话说,他付出的劳动大于他以工资形式得到的劳动量。但 是他们说:劳动者在生产时消费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小于他所生产 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因而剩下一个使用价值的余额。—— 如果他 只用再生产自己的劳动能力所必需的时间来进行劳动,那就没有 什么余额了。但是重农学派只抓住这样一点:土地的生产力使劳 动者能够在一个工作日(假定为已知量)生产出多于他维持生活所 必需消费的东西。这样一来,这个剩余价值就表现为自然的赐予, 在自然的协助下,一定量的有机物(种子、畜群)使劳动能够把更多 的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另一方面,不言而喻,这里是假定土地所有者作为资本家同劳 动者相对立的。土地所有者向劳动者支付劳动能力的代价,—— 这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当作商品提供给他的,—— 而作为补偿,他 不但得到一个等价物,而且占有这种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增殖 额。在这个交换中,必须以劳动的物质条件和劳动能力本身彼此 脱离为前提。出发点是封建土地所有者,但他表现为一个资本家, 表现为一个纯粹的商品所有者,他使他用来同劳动交换的商品的 价值增殖,并且不仅收回这些商品的等价物,还收回超过这个等价 物的余额,因为他把劳动能力只当作商品来支付代价。他作为商 品所有者而同自由工人相对立。换句话说,这个土地所有者实质 上是资本家。在这方面重农主义体系也是对的,因为劳动者同土 地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228]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生产的基 本条件。 重 农 学 派 25
是由劳动的基本条件—— 自然—— 的所有者占有的剩余价值。因 此,重农学派不是说:劳动者是超过再生产他的劳动能力所必需的 劳动时间进行劳动的,所以他创造的价值高于他的劳动能力的价 值,换句话说,他付出的劳动大于他以工资形式得到的劳动量。但 是他们说:劳动者在生产时消费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小于他所生产 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因而剩下一个使用价值的余额。—— 如果他 只用再生产自己的劳动能力所必需的时间来进行劳动,那就没有 什么余额了。但是重农学派只抓住这样一点:土地的生产力使劳 动者能够在一个工作日(假定为已知量)生产出多于他维持生活所 必需消费的东西。这样一来,这个剩余价值就表现为自然的赐予, 在自然的协助下,一定量的有机物(种子、畜群)使劳动能够把更多 的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另一方面,不言而喻,这里是假定土地所有者作为资本家同劳 动者相对立的。土地所有者向劳动者支付劳动能力的代价,—— 这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当作商品提供给他的,—— 而作为补偿,他 不但得到一个等价物,而且占有这种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增殖 额。在这个交换中,必须以劳动的物质条件和劳动能力本身彼此 脱离为前提。出发点是封建土地所有者,但他表现为一个资本家, 表现为一个纯粹的商品所有者,他使他用来同劳动交换的商品的 价值增殖,并且不仅收回这些商品的等价物,还收回超过这个等价 物的余额,因为他把劳动能力只当作商品来支付代价。他作为商 品所有者而同自由工人相对立。换句话说,这个土地所有者实质 上是资本家。在这方面重农主义体系也是对的,因为劳动者同土 地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228]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生产的基 本条件。 重 农 学 派 25
因此,在这一体系中就产生了以下矛盾:它最先试图用对于别 人劳动的占有来解释剩余价值,并且根据商品交换来解释这种占 有,但是在它看来,价值不是社会劳动的形式,剩余价值不是剩余 劳动;价值只是使用价值,只是物质,而剩余价值只是自然的赐 予,—— 自然还给劳动的不是既定量的有机物,而是较大量的有机 物。一方面,地租,即土地所有权的实际经济形式,脱去了土地所 有权的封建外壳,归结为超出工资之上的纯粹的剩余价值。 另一 方面,这个剩余价值—— 又按封建主义的精神—— 是从自然而不 是从社会,是从对土地的关系而不是从社会关系引伸出来的。价 值本身只不过归结为使用价值,从而归结为物质。而在这个物质 中,重农学派所关心的只是量的方面,即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超过 消费掉的使用价值的余额,因而只是使用价值相互之间的量的关 系,只是它们的最终要归结为劳动时间的交换价值。 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初期的矛盾,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正 从封建社会内部挣脱出来,暂时还只能给这个封建社会本身以资 产阶级的解释,还没有找到它本身的形式;这正象哲学一样,哲学 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 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 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因此,在重农学派本身得出的结论中,对土地所有权的表面上 的推崇,也就变成了对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 生产的肯定。一方面,全部赋税都转到地租上,换句话说,土地所 有权部分地被没收了—— 而这正是法国革命制定的法律打算实施 的办法,也是李嘉图学派的充分发展的现代政治经济学18的最终 结论。因为地租被认为是唯一的剩余价值,并且根据这一点,一切 26 第 二 章
因此,在这一体系中就产生了以下矛盾:它最先试图用对于别 人劳动的占有来解释剩余价值,并且根据商品交换来解释这种占 有,但是在它看来,价值不是社会劳动的形式,剩余价值不是剩余 劳动;价值只是使用价值,只是物质,而剩余价值只是自然的赐 予,—— 自然还给劳动的不是既定量的有机物,而是较大量的有机 物。一方面,地租,即土地所有权的实际经济形式,脱去了土地所 有权的封建外壳,归结为超出工资之上的纯粹的剩余价值。 另一 方面,这个剩余价值—— 又按封建主义的精神—— 是从自然而不 是从社会,是从对土地的关系而不是从社会关系引伸出来的。价 值本身只不过归结为使用价值,从而归结为物质。而在这个物质 中,重农学派所关心的只是量的方面,即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超过 消费掉的使用价值的余额,因而只是使用价值相互之间的量的关 系,只是它们的最终要归结为劳动时间的交换价值。 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初期的矛盾,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正 从封建社会内部挣脱出来,暂时还只能给这个封建社会本身以资 产阶级的解释,还没有找到它本身的形式;这正象哲学一样,哲学 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 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 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因此,在重农学派本身得出的结论中,对土地所有权的表面上 的推崇,也就变成了对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 生产的肯定。一方面,全部赋税都转到地租上,换句话说,土地所 有权部分地被没收了—— 而这正是法国革命制定的法律打算实施 的办法,也是李嘉图学派的充分发展的现代政治经济学18的最终 结论。因为地租被认为是唯一的剩余价值,并且根据这一点,一切 26 第 二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