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六卷 第 三 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六卷 第 三 册
目 录 剩 余 价 值理论 (《资本论》第四卷) 第 三 册 [第十九章]托·罗·马尔萨斯 …………………………………… 3—69 [(1)马尔萨斯把商品和资本这两个范畴混淆起来] 3 …………………… [(2)马尔萨斯所解释的庸俗的“让渡利润”见解。马尔萨斯 对剩余价值的荒谬观点]……………………………………………… 11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和李嘉图主义者之 间的争论。他们在对待工人阶级的立场方面的共同点] 1 …………… 5 [(4)马尔萨斯片面地解释斯密的价值理论。他在同李嘉图 论战中利用斯密的错误论点] 1 ………………………………………… 7 [(5)马尔萨斯对斯密关于不变的劳动价值这一论点 的解释] 2 ………………………………………………………………… 0 [(6)马尔萨斯利用李嘉图关于价值规律的变形的论点 反对劳动价值论]……………………………………………………… 22 [(7)马尔萨斯的庸俗的价值规定。把利润看成商品价值附 加额。马尔萨斯对李嘉图相对工资见解的反驳] 2 …………………… 5 [(8)马尔萨斯的生产劳动和积累的观点同他的人口论相抵触]…… 29 [(a)]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29 [(b)]积累 ………………………………………………………… 29 [(9)][马尔萨斯所理解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 …………………… 0 Ⅰ
目 录 剩 余 价 值理论 (《资本论》第四卷) 第 三 册 [第十九章]托·罗·马尔萨斯 …………………………………… 3—69 [(1)马尔萨斯把商品和资本这两个范畴混淆起来] 3 …………………… [(2)马尔萨斯所解释的庸俗的“让渡利润”见解。马尔萨斯 对剩余价值的荒谬观点]……………………………………………… 11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和李嘉图主义者之 间的争论。他们在对待工人阶级的立场方面的共同点] 1 …………… 5 [(4)马尔萨斯片面地解释斯密的价值理论。他在同李嘉图 论战中利用斯密的错误论点] 1 ………………………………………… 7 [(5)马尔萨斯对斯密关于不变的劳动价值这一论点 的解释] 2 ………………………………………………………………… 0 [(6)马尔萨斯利用李嘉图关于价值规律的变形的论点 反对劳动价值论]……………………………………………………… 22 [(7)马尔萨斯的庸俗的价值规定。把利润看成商品价值附 加额。马尔萨斯对李嘉图相对工资见解的反驳] 2 …………………… 5 [(8)马尔萨斯的生产劳动和积累的观点同他的人口论相抵触]…… 29 [(a)]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29 [(b)]积累 ………………………………………………………… 29 [(9)][马尔萨斯所理解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 …………………… 0 Ⅰ
[(10)]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补充评论]……………………………… 34 [(11)]生产过剩。“非生产消费者”等等。[马尔萨斯为“非生产 消费者”的挥霍辩护,把它看成防止生产过剩的手段]……………… 36 [(12)马尔萨斯同李嘉图论战的社会实质。马尔萨斯歪曲 西斯蒙第关于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的观点。马尔萨斯对普遍 生产过剩可能性的原理所作的解释的辩护论实质]………………… 50 [(13)李嘉图学派对马尔萨斯关于“非生产消费者”的 观点的批判]…………………………………………………………… 59 [(14)马尔萨斯著作的反动作用和剽窃性质。马尔萨斯为 “上等”阶级和“下等”阶级的存在辩护]……………………………… 61 [(15)匿名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对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原理的阐述]…………………………………………………………… 63 [第二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70—259 (1)罗·托伦斯 ………………………………………………………… 70 [(a)斯密和李嘉图论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70 [(b)托伦斯在价值由劳动决定和利润源泉这两个问题 上的混乱。局部地回到亚·斯密那里和回到“让渡利 润”的见解] ………………………………………………………… 73 [(c)托伦斯和生产费用的概念]…………………………………… 81 (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 ……… 87 [(a)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利润率平均化问题上 的烦琐哲学。把对立的统一归结为对立的直接等同]…………… 88 [(b)穆勒使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的徒 劳尝试。局部地回到供求论]……………………………………… 92 [(c)穆勒不理解工业利润的调节作用] 1 ………………………… 04 [(d)]需求,供给,生产过剩[直接把需求和供给等同 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1 …………………………………………… 06 Ⅱ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
[(10)]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补充评论]……………………………… 34 [(11)]生产过剩。“非生产消费者”等等。[马尔萨斯为“非生产 消费者”的挥霍辩护,把它看成防止生产过剩的手段]……………… 36 [(12)马尔萨斯同李嘉图论战的社会实质。马尔萨斯歪曲 西斯蒙第关于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的观点。马尔萨斯对普遍 生产过剩可能性的原理所作的解释的辩护论实质]………………… 50 [(13)李嘉图学派对马尔萨斯关于“非生产消费者”的 观点的批判]…………………………………………………………… 59 [(14)马尔萨斯著作的反动作用和剽窃性质。马尔萨斯为 “上等”阶级和“下等”阶级的存在辩护]……………………………… 61 [(15)匿名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对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原理的阐述]…………………………………………………………… 63 [第二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70—259 (1)罗·托伦斯 ………………………………………………………… 70 [(a)斯密和李嘉图论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70 [(b)托伦斯在价值由劳动决定和利润源泉这两个问题 上的混乱。局部地回到亚·斯密那里和回到“让渡利 润”的见解] ………………………………………………………… 73 [(c)托伦斯和生产费用的概念]…………………………………… 81 (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 ……… 87 [(a)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利润率平均化问题上 的烦琐哲学。把对立的统一归结为对立的直接等同]…………… 88 [(b)穆勒使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的徒 劳尝试。局部地回到供求论]……………………………………… 92 [(c)穆勒不理解工业利润的调节作用] 1 ………………………… 04 [(d)]需求,供给,生产过剩[直接把需求和供给等同 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1 …………………………………………… 06 Ⅱ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
[(e)]普雷沃[放弃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的某些结论。 试图证明利润的不断减少不是不可避免的] …………………… 110 (3)论战著作 …………………………………………………………… 116 (a)《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政治经济学上 的怀疑论;把理论的争论归结为用语的争论]…………………… 116 (b)《论马尔萨斯先生近来提倡的关于需求的性质和消 费的必要性的原理》[匿名作者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他对李嘉图的积累理论的解释。不理解引起危机的资 本主义生产的矛盾] ……………………………………………… 125 (c)托马斯·德·昆西[无法克服李嘉图观点的真正 缺陷] ……………………………………………………………… 132 (d)赛米尔·贝利 ………………………………………………… 133 [(α)《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的作者和 贝利在解释价值范畴中的肤浅的相对论。等价物 问题。否认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133 [(β)劳动价值和资本家利润问题上的混乱。贝利 把内在的价值尺度同价值在商品或货币上的表现 混淆起来] 1 ……………………………………………………… 59 [(γ)把价值同价格混淆起来。贝利的主观主义观 点。关于费用价格和价值的差额问题] 1 ……………………… 73 (4)麦克库洛赫 ………………………………………………………… 182 [(a)在彻底发展李嘉图理论的外表下使李嘉图理论庸 俗化和完全解体。肆无忌惮地为资本主义生产辩护。无 耻的折衷主义] 1 …………………………………………………… 82 [(b)通过把劳动的概念扩展到自然过程而对劳动的概 念进行歪曲。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同起来。把利 润解释为“积累劳动的工资”的辩护论观点] …………………… 192 目 录 Ⅲ
[(e)]普雷沃[放弃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的某些结论。 试图证明利润的不断减少不是不可避免的] …………………… 110 (3)论战著作 …………………………………………………………… 116 (a)《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政治经济学上 的怀疑论;把理论的争论归结为用语的争论]…………………… 116 (b)《论马尔萨斯先生近来提倡的关于需求的性质和消 费的必要性的原理》[匿名作者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他对李嘉图的积累理论的解释。不理解引起危机的资 本主义生产的矛盾] ……………………………………………… 125 (c)托马斯·德·昆西[无法克服李嘉图观点的真正 缺陷] ……………………………………………………………… 132 (d)赛米尔·贝利 ………………………………………………… 133 [(α)《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的作者和 贝利在解释价值范畴中的肤浅的相对论。等价物 问题。否认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133 [(β)劳动价值和资本家利润问题上的混乱。贝利 把内在的价值尺度同价值在商品或货币上的表现 混淆起来] 1 ……………………………………………………… 59 [(γ)把价值同价格混淆起来。贝利的主观主义观 点。关于费用价格和价值的差额问题] 1 ……………………… 73 (4)麦克库洛赫 ………………………………………………………… 182 [(a)在彻底发展李嘉图理论的外表下使李嘉图理论庸 俗化和完全解体。肆无忌惮地为资本主义生产辩护。无 耻的折衷主义] 1 …………………………………………………… 82 [(b)通过把劳动的概念扩展到自然过程而对劳动的概 念进行歪曲。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同起来。把利 润解释为“积累劳动的工资”的辩护论观点] …………………… 192 目 录 Ⅲ
(5)威克菲尔德[在“劳动价值”和地租问题上对李嘉图理论 的局部反驳] 2 …………………………………………………………… 05 (6)斯特林[用供求关系对资本家的利润作庸俗解释] 2 ……………… 06 (7)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直接从价值理论中得出李嘉图 关于利润率和工资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劳尝试] 2 …………………… 08 [(a)把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混淆起来。“让渡利润”见 解的因素。关于资本家的“预付利润”的混乱见解] 2 …………… 08 [(b)成品的生产和生产这个成品的不变资本的生产结 合在一个资本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利润率]……………………… 232 [(c)关于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对剩余价值、利润和工 资的影响的问题]………………………………………………… 238 [(8)结束语] 2 …………………………………………………………… 59 [第二十一章] 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 的无产阶级反对派 ……………………………………………… 260—359 (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 260 [(a)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 的积累和所谓“劳动基金”之间的相互关系]…………………… 260 [(b)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和资本积累条件下资本和收入 的交换问题]……………………………………………………… 269 [(c)小册子作者的功绩及其观点在理论上的混乱。他 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及“自 由时间”是真正的财富等问题的意义] 2 ………………………… 76 (2)莱文斯顿[把资本看成工人的剩余产品。把资本主义发 展的对抗形式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由此 产生的对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否定态度] 2 ……………… 83 (3)霍吉斯金 ………………………………………………………… 289 [(a)资本的非生产性的论点是从李嘉图理论中得出的 必然结论]………………………………………………………… 290 Ⅳ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
(5)威克菲尔德[在“劳动价值”和地租问题上对李嘉图理论 的局部反驳] 2 …………………………………………………………… 05 (6)斯特林[用供求关系对资本家的利润作庸俗解释] 2 ……………… 06 (7)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直接从价值理论中得出李嘉图 关于利润率和工资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劳尝试] 2 …………………… 08 [(a)把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混淆起来。“让渡利润”见 解的因素。关于资本家的“预付利润”的混乱见解] 2 …………… 08 [(b)成品的生产和生产这个成品的不变资本的生产结 合在一个资本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利润率]……………………… 232 [(c)关于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对剩余价值、利润和工 资的影响的问题]………………………………………………… 238 [(8)结束语] 2 …………………………………………………………… 59 [第二十一章] 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 的无产阶级反对派 ……………………………………………… 260—359 (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 260 [(a)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 的积累和所谓“劳动基金”之间的相互关系]…………………… 260 [(b)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和资本积累条件下资本和收入 的交换问题]……………………………………………………… 269 [(c)小册子作者的功绩及其观点在理论上的混乱。他 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及“自 由时间”是真正的财富等问题的意义] 2 ………………………… 76 (2)莱文斯顿[把资本看成工人的剩余产品。把资本主义发 展的对抗形式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由此 产生的对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否定态度] 2 ……………… 83 (3)霍吉斯金 ………………………………………………………… 289 [(a)资本的非生产性的论点是从李嘉图理论中得出的 必然结论]………………………………………………………… 290 Ⅳ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