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形图的读法和应用 8-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绘地形图的范围较小时,可以把球面当做平面看待 但是如果测区范围较大(如测区范围大于以10km为半径的 圆面积时),就不能再将球面看成平面了。为了解决这个 矛盾,必须研究地图投影的问题,以便能将球面上的图形 合理地展绘到平面上来。 高斯投影的概念 三种投影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三种。 对于地形图的测绘来说,要求投影后的角度保持不变形, 同时长度变化也要尽可能小,只有采用正形投影,才能满 足上述要求。目前我国采用的高斯投影,就是一种横圆柱 正形投影
第八章 地形图的读法和应用 8-1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绘地形图的范围较小时,可以把球面当做平面看待。 但是如果测区范围较大(如测区范围大于以10 km为半径的 圆面积时),就不能再将球面看成平面了。为了解决这个 矛盾,必须研究地图投影的问题,以便能将球面上的图形 合理地展绘到平面上来。 一、 高斯投影的概念 三种投影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三种。 对于地形图的测绘来说,要求投影后的角度保持不变形, 同时长度变化也要尽可能小,只有采用正形投影,才能满 足上述要求。目前我国采用的高斯投影,就是一种横圆柱 正形投影
高斯投影的规律是 (1)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条直线,且投影之后的 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 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 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 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 后无角度变形 (4)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高斯投影的规律是: (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条直线,且投影之后的 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 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 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 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 后无角度变形; (4)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母线 纬线 中央子午线 央子午 E 赤遭 b赤道 Rb)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分带投影使每一投影带只包括中央子午线及其两侧的 邻近部分。 在中、小比例尺测图中,大都采用6°分带法,即从 首子午线开始,按经差6°为一带,将地球分成60个投影 带,并编号1、2..60。6°带的带号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L0)有下列关系:带号×6°-3°=L0 在1:10000及大比例尺测图中,因采用6°分带法不 能满足测图的精度要求,故又采用3°或1.5°分带法。 °投影带的划分,是从经度1.5°的子午线开始,按经差 3°为一带,把地球分为120个带。3°带的带号与其中央 子午线经度(L0)有下列关系:带号×3°=L0 分带投影后,各带的中央子午线都和赤道垂直,以中 央子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其交点O为坐 标原点。这样,在每个投影带内,便构成了一个既和地理 坐标有直接关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
二、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分带投影使每一投影带只包括中央子午线及其两侧的 邻近部分。 在中、小比例尺测图中,大都采用6°分带法,即从 首子午线开始,按经差6°为一带,将地球分成60个投影 带,并编号1、2…60。6°带的带号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L0)有下列关系:带号×6°-3°=L0 在1∶10000及大比例尺测图中,因采用6°分带法不 能满足测图的精度要求,故又采用3°或1.5°分带法。 3°投影带的划分,是从经度1.5°的子午线开始,按经差 3°为一带,把地球分为120个带。3°带的带号与其中央 子午线经度(L0)有下列关系:带号×3°=L0。 分带投影后,各带的中央子午线都和赤道垂直,以中 央子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其交点O为坐 标原点。这样,在每个投影带内,便构成了一个既和地理 坐标有直接关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 高斯-克吕格坐标系
分带投影后,各带的中央子午线都和赤道垂直,以中央子 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其交点O为坐标原 点。这样,在每个投影带内,便构成了一个既和地理坐标 有直接关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 克吕格坐标系
分带投影后,各带的中央子午线都和赤道垂直,以中央子 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赤道为横坐标轴y,其交点O为坐标原 点。这样,在每个投影带内,便构成了一个既和地理坐标 有直接关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 -克吕格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