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执照考试等。他也同意用公共规章以保障国民之有形安全,像是采取卫生措施以 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亚当斯密心目中的政府,不是无为的。他心目中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他 曾明白表示:“若一小部分人侵犯天赋的自由权,…足使社会全体有蒙受危险 之于,则可以并且应用政府法律来加以抑制。这与政府之为自由政府或专制政府 无关。” 主要著作 一、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 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 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 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 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 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 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 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道 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 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 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得动 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 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二、国富论(1776)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 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有分工,才有货币。 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 须的。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关于价格 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 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一VⅢ一
作者简介 —VIII— 执照考试等。他也同意用公共规章以保障国民之有形安全,像是采取卫生措施以 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亚当斯密心目中的政府,不是无为的。他心目中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他 曾明白表示:“若一小部分人侵犯天赋的自由权,…….足使社会全体有蒙受危险 之于,则可以并且应用政府法律来加以抑制。这与政府之为自由政府或专制政府 无 关 。” 主要著作 一、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 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 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 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 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 》 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 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 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道 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 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 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得动 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 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二、国富论(1776)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 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有分工,才有货币 。 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 须的。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关于价格 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 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 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第三篇说明: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 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 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 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 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 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 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 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 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 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 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 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 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国富论——亚当•斯密 —IX—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 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第三篇说明: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 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 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 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 ; 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 , 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 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 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 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 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 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 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 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国富论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1页,共534页
国富论——亚当•斯密 第1页,共 534 页 国富论序论及全书设计
国富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 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 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大的 比例,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 的好坏,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 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 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一国土壤、气 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猎民 族间,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 和便利品,供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过,他们是那 么贫乏,以致往往仅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己,或至少觉得迫不得已,要杀害 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野兽吞食。反之,在文 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而且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 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乃至百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 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连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 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顺序 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不论一国国民在运用劳动时,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熟练,怎样有技巧,怎样有 判断力,在运用情况继续不变的期间,一国国民每年供给状况的好坏,总必取决 于其国民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竟成什么比例。 我以后要说明,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和推动劳动的资 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所以本书第二篇,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 本的方法,只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这几点。 在劳动运用上己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动的 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于一国生 产物的增加。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 别鼓励城市的产业。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的国家,怕还没有。 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 第2页,共534页
国富论及全书设计 第2页,共 534 页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 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 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大的 比例,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 的好坏,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 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 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一国土壤、气 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猎民 族间,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 和便利品,供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过,他们是那 么贫乏,以致往往仅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觉得迫不得已,要杀害 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野兽吞食。反之,在文 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而且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 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乃至百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 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连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 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顺序 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不论一国国民在运用劳动时,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熟练,怎样有技巧,怎样有 判断力,在运用情况继续不变的期间,一国国民每年供给状况的好坏,总必取决 于其国民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竟成什么比例 。 我以后要说明,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和推动劳动的资 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所以本书第二篇,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 本的方法,只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这几点。 在劳动运用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动的 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于一国生 产物的增加。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 别鼓励城市的产业。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的国家,怕还没有 。 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
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 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 这些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计划 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是,这些 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的人又力说农 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 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 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 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 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第一,什么是 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哪些部 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 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 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 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 第3页,共534页
国富论——亚当•斯密 第3页,共 534 页 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 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 这些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计划 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是,这些 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的人又力说农 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 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 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 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 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第一,什么是 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哪些部 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 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 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 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