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 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 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 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 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 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 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 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 (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亚当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 长。事实己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亚当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 的。 除了亚当·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 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 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 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 来。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己被搁置 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 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时代背景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 (Kirkcaldy)。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 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 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 生产。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 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 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 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一直到1 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
国富论——亚当•斯密 —III—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 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 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 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 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 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 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 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 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 (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亚当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 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亚当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 的。 除了亚当·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 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 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 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 来。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 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 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时代背景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 (Kirkcaldy)。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 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 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 生产。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 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 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 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一直到1 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
作者简介 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 大工业的过渡时期。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 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影响人物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一1697) 霍布斯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由于自私自利的本性驱使,在社会生 活中必然要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 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中。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为了抑制这 种战争状态的发生,社会就要一个超乎社会之上的巨大力量,而国家就是这种力 量的化身。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8.29-1704.10.28) 主张公民在与政府签订契约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全部的自然权利,只是把部 分权利出让给政府,自己保持着那些政府不能干涉的权利。公民交出的那部份权 利统一交给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建立议会制度的政府,实行立法与行政两大职 能“分立”的机制,行政服从议会,公民有控制议会的终极权利。必要时,公民 可以收回自己交出的那部份权利,解散议会,再把权利交给另一些人,组建新的 议会。 哈奇森 在大约14岁时,斯密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在“永恒的'(斯密如此称呼他) 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斯密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他对自由、理性、和言论 自由的热情。 思想背景 一.哲学家 1曼德费尔(Mandeville,Bernard de,1670-1731) 2哈启生(Hutcheson,Francis,.1694-1746) 3休谟(Hume,David1711-1776) 二.经济学家 1樊特林(Vanderlint J.生年不明,死于一七四零年) 2勃格雷(Berkeley,George1685-1753) 主要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 -IV-
作者简介 —IV— 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 大工业的过渡时期。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 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影响人物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97) 霍布斯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由于自私自利的本性驱使,在社会生 活中必然要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 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中。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为了抑制这 种战争状态的发生,社会就要一个超乎社会之上的巨大力量,而国家就是这种力 量的化身。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8.29-1704.10.28) 主张公民在与政府签订契约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全部的自然权利,只是把部 分权利出让给政府,自己保持着那些政府不能干涉的权利。公民交出的那部份权 利统一交给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建立议会制度的政府,实行立法与行政两大职 能“分立”的机制,行政服从议会,公民有控制议会的终极权利。必要时,公民 可以收回自己交出的那部份权利,解散议会,再把权利交给另一些人,组建新的 议会。 哈奇森 在大约 14 岁时,斯密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在“永恒的”(斯密如此称呼他 ) 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斯密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他对自由、理性、和言论 自由的热情。 思想背景 一. 哲学家 1曼德费尔(Mandeville, Bernard de, 1670-1731) 2哈启生(Hutcheson, Francis, 1694-1746) 3休谟(Hume, David 1711-1776) 二. 经济学家 1樊特林(Vanderlint J. 生年不明,死于一七四零年) 2勃格雷(Berkeley, George 1685-1753) 主要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
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 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 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 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 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 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 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 能。 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 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 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一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 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 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 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 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 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 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 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 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 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 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 -V-
国富论——亚当•斯密 —V— 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 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 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 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 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 , 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 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 能。 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 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 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 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 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 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 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 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 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 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 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 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 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
作者简介 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 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 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 蓄意愿与能力。 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 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 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 最少可能的激动。 学说精华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 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 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 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 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 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 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 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 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 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 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影响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 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 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 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 -VI-
作者简介 —VI— 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 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 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 蓄意愿与能力。 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 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 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 最少可能的激动。 学说精华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 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 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 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 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 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 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 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 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 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 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影响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 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 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 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 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
国富论一亚当·斯密 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 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 力的书籍之一。 结论 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可发现:以前学者多研究经济现象,所称经济学不过 是特定时代、特定场所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 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之成为社会科学。 以前学者以增加人民财富作为富裕国家的手段,亚当斯密则确立以改善人民 生活为主的经济学观念。将”国富”的标准,由不生产的“货币”与仅生产“纯 产物”的农业,引入以国民每年劳动生产“物品”总量的增加,亦即国家所拥有 全部交换价值总额的增加为标准。 亚当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促进英国自由贸 易政策的实现:一八四六年及1860年,“谷物条例”(对进口谷物征重税的法 律,1436年实施,1846年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予以废除)与“保护关 税”即相继被废除。 作为一位“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亚当斯密对工商业者的工作甚为赞赏, 但对他们的动机不无怀疑。 他批评制造业与贸易者抱有专利的企图,并谓其利益“从未与公共的利益协 调…通常都在欺骗并压迫公众。”“任何由工商业者所建议的新法律,或者新 的规章,都应对之特别小心,都不应该不经过长期的、慎密的考虑而即予采用。” 同时,亚当斯密对于这群人总想联合起来,以避免彼此间之竞争的企图也从未忘 怀。他曾如此说:“同行同业的人士是很少会集合在一起的,甚至就是为了娱乐, 他们也很少会这样做,但是,只要他们在一起聚谈,则最后产生的必是一种对大 众不利的阴谋,或是一种哄抬物价的勾当。” 他对农工大众的利益颇为关怀,同情工人,认为合理工资对占社会多数的工 人是必要的。“…各种各类不同的工人,在整个政治社会中占其多数…凡足 以改善多数人之生活,便永远不能视为有害于社会全体。…当社会最大部分的 分子穷苦无依,则那个社会断然不能昌盛而安乐,是以凡耕种五谷以养人、缝制 衣服以衣人,及建筑房子以居人者,应使他们本身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内获有一部 分的产品以勉资自养、自衣自居,毕竟是最公道不过的事。” “政府不干涉”对亚当斯密而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原则,而不是一条绝对的 原则。除政府三任务外(一、巩固国防,以防止外力的侵犯。二、建立司法组织, 以维持社会治安与公道。三、创设公共工程制度,以补救私人企业之不足。),他 还赞成政府管理邮政、合法限制利率、国民义务教育,及一切自由业或信用业的 -VI一
国富论——亚当•斯密 —VII— 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 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 力的书籍之一。 结论 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可发现:以前学者多研究经济现象,所称经济学不过 是特定时代、特定场所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 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之成为社会科学。 以前学者以增加人民财富作为富裕国家的手段,亚当斯密则确立以改善人民 生活为主的经济学观念。将”国富”的标准,由不生产的“货币”与仅生产“纯 产物”的农业,引入以国民每年劳动生产“物品”总量的增加,亦即国家所拥有 全部交换价值总额的增加为标准。 亚当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促进英国自由贸 易政策的实现;一八四六年及1860年,“谷物条例”(对进口谷物征重税的法 律,1436年实施,1846年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予以废除)与“保护关 税”即相继被废除。 作为一位“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亚当斯密对工商业者的工作甚为赞赏 , 但对他们的动机不无怀疑。 他批评制造业与贸易者抱有专利的企图,并谓其利益“从未与公共的利益协 调……..通常都在欺骗并压迫公众。”“ 任何由工商业者所建议的新法律,或者新 的规章,都应对之特别小心,都不应该不经过长期的、慎密的考虑而即予采用。” 同时,亚当斯密对于这群人总想联合起来,以避免彼此间之竞争的企图也从未忘 怀。他曾如此说:“同行同业的人士是很少会集合在一起的,甚至就是为了娱乐, 他们也很少会这样做,但是,只要他们在一起聚谈,则最后产生的必是一种对大 众不利的阴谋,或是一种哄抬物价的勾当。” 他对农工大众的利益颇为关怀,同情工人,认为合理工资对占社会多数的工 人是必要的。“……各种各类不同的工人,在整个政治社会中占其多数……凡足 以改善多数人之生活,便永远不能视为有害于社会全体。……当社会最大部分的 分子穷苦无依,则那个社会断然不能昌盛而安乐,是以凡耕种五谷以养人、缝制 衣服以衣人,及建筑房子以居人者,应使他们本身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内获有一部 分的产品以勉资自养、自衣自居,毕竟是最公道不过的事。” “政府不干涉”对亚当斯密而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原则,而不是一条绝对的 原则。除政府三任务外(一、巩固国防,以防止外力的侵犯。二、建立司法组织 , 以维持社会治安与公道。三、创设公共工程制度,以补救私人企业之不足。),他 还赞成政府管理邮政、合法限制利率、国民义务教育,及一切自由业或信用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