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31 10 1 10 轰10 D Q=090→930四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01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Plant density(per m
Regression lines from self -thinning curves for 31stand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plants
(二)、-3/2自疏法则 自疏过程中植物种群密度与个体大小的变化: 1、植物的平均大小(重量)随时间增加。 种群未至自疏线以前,不发生密度相关的死亡 3、自疏过程在高密度种群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低密度种 群 4、相同平均重量的树木在稀疏种群中要更年幼。 5、稀疏和稠密的种群最终都将达到一个重量增加与死 亡相平衡的阶段,即a=-1,此时植物总重量不再增加。 6、稠密种群首先到达a=-1的平衡点
(二)、-3/2自疏法则 自疏过程中植物种群密度与个体大小的变化: 1、植物的平均大小(重量)随时间增加。 2、种群未至自疏线以前,不发生密度相关的死亡。 3、自疏过程在高密度种群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低密度种 群。 4、相同平均重量的树木在稀疏种群中要更年幼。 5、稀疏和稠密的种群最终都将达到一个重量增加与死 亡相平衡的阶段,即a=-1,此时植物总重量不再增加。 6、稠密种群首先到达 a=-1的平衡点
密度效应 (二)、-3/2自疏法则 w=C×d3/2 两边取对数得:lnw=lnC-3/2lnd 其中:w表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C是 常数
一、密度效应 (二)、-3/2自疏法则 w = C × d -3/2 两边取对数得:㏑w = ㏑C – 3/2 ㏑d 其中: w表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C是 一常数
密度效应 (二)、-3/2自疏法则 3/2自疏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种群动态调节当中的 条自疏线,这条线的斜率为-3/2 3/2自疏法则提供了一种数学的方法来说明植物 种群的调节。 作物产量与密度之间并不一定符合-3/2自疏法则, 因为收获产来年不等同于植株的重量或生物量。但对 于一些植物体的待利用部分来说,合理的种群密度确 实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一、密度效应 (二)、-3/2自疏法则 -3/2自疏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种群动态调节当中的 一条自疏线,这条线的斜率为-3/2 。 -3/2自疏法则提供了一种数学的方法来说明植物 种群的调节。 作物产量与密度之间并不一定符合-3/2自疏法则, 因为收获产来年不等同于植株的重量或生物量。但对 于一些植物体的待利用部分来说,合理的种群密度确 实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二性别生态学 ●内容:性别关系类型、动态及环境因素对性别 的影响 ●两性细胞的结合与有性繁殖 ●性比 ●性选择 ●植物的性别系统 ●动物的婚配制度
二 性别生态学 ⚫ 内容:性别关系类型、动态及环境因素对性别 的影响 ⚫ 两性细胞的结合与有性繁殖 ⚫ 性比 ⚫ 性选择 ⚫ 植物的性别系统 ⚫ 动物的婚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