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0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解读 及命题走向、应考策略的分析 赵经纬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0年的语文学科中 考的相关问题。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普通教师,所 以,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未必有多高明,而在座的诸位老师或许早已有了比我更透 彻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的发言如果能有价值,也只算是拋砖引玉;如果我讲 的有失恰当,就权当是我在“一个人胡言乱语”,希望别把大家“引入歧途 根据鲁主任的安排,我要重点谈一谈自己对《2010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的理 解。那么,在谈的时候,我想把2010年的学科说明与2009年的学科说明进行 一下比较。这样,我们更容易窥见今年的语文中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时,我 还将结合2006年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主要是08、09两年的)河北语文中考试 卷,穿插着谈一谈语文命题的走向以及我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应该注意的热点问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査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 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 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河北省 2010 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解读 及命题走向、应考策略的分析 赵经纬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2010 年的语文学科中 考的相关问题。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普通教师,所 以,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未必有多高明,而在座的诸位老师或许早已有了比我更透 彻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的发言如果能有价值,也只算是抛砖引玉;如果我讲 的有失恰当,就权当是我在“一个人胡言乱语”,希望别把大家“引入歧途”。 根据鲁主任的安排,我要重点谈一谈自己对《2010 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的理 解。那么,在谈的时候,我想把 2010 年的学科说明与 2009 年的学科说明进行 一下比较。这样,我们更容易窥见今年的语文中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时,我 还将结合 2006 年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主要是 08、09 两年的)河北语文中考试 卷,穿插着谈一谈语文命题的走向以及我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应该注意的热点问 题。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 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 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 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 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今年与去年相比,学科说明对考试性质的陈述没有变化。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 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 版本教材。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名著 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文 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与朱元思书》 《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 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主要变化及启示: 今年与去年的考试范围的陈述有变化。 具体范围没有变化,主要是宏观陈述的变化:去年考试基本范围的表述是“语文 学科考试,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 版社)为基本范围。”;今年的表述则是“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 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 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那么,这两种表述的实质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实质区别在于对我们如何使用教 材的导向上。去年说的“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 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 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今年与去年相比,学科说明对考试性质的陈述没有变化。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 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 一版本教材。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50 篇作品为主。名著 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 10 部文学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文 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16 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 3 篇课文(《与朱元思书》 《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 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主要变化及启示: 今年与去年的考试范围的陈述有变化。 具体范围没有变化,主要是宏观陈述的变化:去年考试基本范围的表述是“语文 学科考试,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 版社)为基本范围。”;今年的表述则是“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 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 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那么,这两种表述的实质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实质区别在于对我们如何使用教 材的导向上。去年说的“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为基本范围。”,这可能要求我们在使用河大版教材 时要“做加法”,比如,《论语十则》在三种教材中彼此是不一致的。那么既然 中考说明在表述上以三种教材为基本范围那么我们在应考中就只能“做加法” 要适当地补充上我们河北版教材上所没有的内容。再比如《送东阳马生序》,河 大版是全文入编教材,而另两种版本则是节选。那么,我们在把握《送东阳马生 序》的时候,可能就是把握全篇,而轮到别人“做加法″了。那么,今年考试范 围所表述的“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 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既然“不依赖、不偏向某一版本″,那么我们就不 需要在“做加法″了。让我们做加法,就是偏向了别人,而让别人做加法,就是 偏向了我们。所以,我们只需“找交集”。 我个人的理解是:孔子语录不会考,因为没有办法考。因为三种版本间没有一则 语录是共有的。要考的话,只能在“知识积累与运用”中考查“课本中涉及的重 要作家和作品的知识”这一项里考。也就是说,关于《论语》的常识可能会考到, 但《讼论语》中的语录绝不会考。当然,如前面所说,我可能是在胡言乱语,但我 想只要中考拟题者严格按照中考说明拟题,大概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 实在不放心,那我们复习好河大版的十则语录就可以了。“做加法”应该是没有 必要的。同样,《送东阳马生序》,我们只需从开头把握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即可。 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 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 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为基本范围。”,这可能要求我们在使用河大版教材 时要“做加法”,比如,《论语十则》在三种教材中彼此是不一致的。那么既然 中考说明在表述上以三种教材为基本范围,那么,我们在应考中就只能“做加法”, 要适当地补充上我们河北版教材上所没有的内容。再比如《送东阳马生序》,河 大版是全文入编教材,而另两种版本则是节选。那么,我们在把握《送东阳马生 序》的时候,可能就是把握全篇,而轮到别人“做加法”了。那么,今年考试范 围所表述的“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 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既然“不依赖、不偏向某一版本”,那么我们就不 需要在“做加法”了。让我们做加法,就是偏向了别人,而让别人做加法,就是 偏向了我们。所以,我们只需“找交集”。 我个人的理解是:孔子语录不会考,因为没有办法考。因为三种版本间没有一则 语录是共有的。要考的话,只能在“知识积累与运用”中考查“课本中涉及的重 要作家和作品的知识”这一项里考。也就是说,关于《论语》的常识可能会考到, 但《论语》中的语录绝不会考。当然,如前面所说,我可能是在胡言乱语,但我 想只要中考拟题者严格按照中考说明拟题,大概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 实在不放心,那我们复习好河大版的十则语录就可以了。“做加法”应该是没有 必要的。同样,《送东阳马生序》,我们只需从开头把握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即可。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 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 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考试着重考査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査学生的理解与 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 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 四、考试内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 附录一)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二、三)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 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主要变化: 考试内容中细微的变化较多。“知识积累与运用”中的变化主要有4项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 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 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 四、考试内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 3500 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500 个常用字。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 附录一)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二、三)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 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主要变化: 考试内容中细微的变化较多。“知识积累与运用”中的变化主要有 4 项:
1关于字音和字形。去年的要求是“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 写。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今年的要求是“识记现代 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 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变化有两点:一是量的变化。去年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字,会写3000个左 右。今年则是认识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量的变化,体现了考试 指挥棒对语文基础的重视,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视。另外的变化是今年提到了 两个“识记”,既识记字形,还要识记字音,而不仅仅是读准和认清。这提示我 们今年的语文中考关于常用字的考查不一定总是用选择题的方式还可能要我们 给常用字注音,或是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今年比去年多了“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的要求。 3今年比去年还多了“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要求。关于标点的考查也可 能会出现。 4.关于“修改常见病句”和“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作 用”这两项,要求更加细化。即给出了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和常见的几种修辞方 法。 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 下面我结合近两年来的中考试卷,谈一谈考查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 略。06年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试卷有创新,但整体来说继承与创新兼顾, 07年的试卷又有新发展,但还在渐变阶段,应该说,到了08、09年,我省的
1.关于字音和字形。去年的要求是“认识 3500 个常用字,其中 3000 个左右会 写。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今年的要求是“识记现代 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 3500 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 规范地书写 3500 个常用字。” 变化有两点:一是量的变化。去年要求认识 3500 个常用字,会写 3000 个左 右。今年则是认识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500 个常用字。量的变化,体现了考试 指挥棒对语文基础的重视,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视。另外的变化是今年提到了 两个“识记”,既识记字形,还要识记字音,而不仅仅是读准和认清。这提示我 们今年的语文中考关于常用字的考查不一定总是用选择题的方式,还可能要我们 给常用字注音,或是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今年比去年多了“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的要求。 3.今年比去年还多了“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要求。关于标点的考查也可 能会出现。 4.关于“修改常见病句”和“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作 用”这两项,要求更加细化。即给出了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和常见的几种修辞方 法。 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 下面我结合近两年来的中考试卷,谈一谈考查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 略。06 年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试卷有创新,但整体来说继承与创新兼顾, 07 年的试卷又有新发展,但还在渐变阶段,应该说,到了 08、09 年,我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