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匕箸:勺、匙、筷子之类的取食用具。 [4]节文:节制修饰。 [5]节度:调度权衡。 [6]风操:风度节操。 [7]家门:家庭 [8]阡陌:本指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此处是途经的意思 9]蓬生麻中:语岀《荀子·劝学》此处比喻人受环境的影响。 译文】 我看那《礼经》,上面有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秽物时应该怎样使 用撮箕扫帚进餐时应该怎样选择匙子、筷子在父亲公婆面前应该持 怎样一种行为姿态酒席宴会上应该有些什么规矩服侍长辈洗手又应 该怎么进行都有一定的节制规范说得也特别周详。但这部书已经残 缺不再是全本;有些礼仪规范书上没有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 变化作相应调整博学通达的君子自己去权衡度量递相承受而推行 之因此人们就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土大夫风操。然而各个家庭自有 不同对所见到的礼仪规范看法不同,但它们的大致路径还是清楚的 我过去途经江南的时候对这些礼仪规范耳闻目睹,早已深受其熏染 就如同蓬蒿生长在麻之中不用规范也长得很直一样。你们生长在战 乱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当然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因此我姑且把它们 记录下来以此传示子孙后代 原文】 《礼》日:"见似目瞿闻名心瞿[1。"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
[3]匕箸:勺、匙、筷子之类的取食用具。 [4]节文:节制修饰。 [5]节度:调度,权衡。 [6]风操:风度节操。 [7]家门:家庭。 [8]阡陌:本指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此处是途经的意思。 [9]蓬生麻中:语出《荀子·劝学》,此处比喻人受环境的影响。 【译文】 我看那《礼经》,上面有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秽物时应该怎样使 用撮箕扫帚,进餐时应该怎样选择匙子、筷子,在父亲公婆面前应该持 怎样一种行为姿态,酒席宴会上应该有些什么规矩,服侍长辈洗手又应 该怎么进行,都有一定的节制规范,说得也特别周详。但这部书已经残 缺,不再是全本;有些礼仪规范,书上也没有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 变化作相应调整,博学通达的君子,自己去权衡度量,递相承受而推行 之,因此人们就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士大夫风操。然而各个家庭自有 不同,对所见到的礼仪规范看法不同,但它们的大致路径还是清楚的。 我过去途经江南的时候,对这些礼仪规范耳闻目睹,早已深受其熏染, 就如同蓬蒿生长在麻之中,不用规范也长得很直一样。你们生长在战 乱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当然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因此我姑且把它们 记录下来,以此传示子孙后代。 【原文】 《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1]。"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
平常[2]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 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 3]。"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4]。梁世谢举甚有声 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产[5]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 风;孝元经牧阿6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⑦]竞修笺书朝夕辐辏 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8]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9] 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注释】 []见似目瞿闻名心瞿:这两句出自《礼记杂记》。意谓看到容貌与 父母相似的人就目惊,听到和父母相同的名字就心惊。 [2]从容平常:正常情况。 [3]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意思是说做文章时用到本应避讳 的字可以不避讳;在宗庙里祭祀时祭祀者(指小犟)可以称被祭者的名 字而不必避讳;在君主面前不应避自己父祖的名讳。 4]期:一定要。颠沛:倾跌,脚步忙乱不稳。此处用来形容闻先人名 讳后立即趋避的狼狈相。 5]臧严:字彦威。梁朝文土。幼有孝性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 [6]经牧:经略治理。也就是任刺史。 [7]民庶:民众。 [8]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臧逢世因父名为"严"因此见到写有 严寒"二字的书信就对着流泪。 [9]物情:即人情
平常[2]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 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 [3]。"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4]。梁世谢举,甚有声 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5]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 风;孝元经牧[6]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7],竞修笺书,朝夕辐辏, 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8],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9] 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注释】 [1]见似目瞿,闻名心瞿:这两句出自《礼记·杂记》。意谓,看到容貌与 父母相似的人就目惊,听到和父母相同的名字就心惊。 [2]从容平常:正常情况。 [3]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意思是说,做文章时用到本应避讳 的字可以不避讳;在宗庙里祭祀时,祭祀者(指小辈)可以称被祭者的名 字而不必避讳;在君主面前不应避自己父祖的名讳。 [4]期:一定要。颠沛:倾跌,脚步忙乱不稳。此处用来形容闻先人名 讳后立即趋避的狼狈相。 [5]臧严:字彦威。梁朝文士。幼有孝性,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 [6]经牧:经略治理。也就是任刺史。 [7]民庶:民众。 [8]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臧逢世因父名为"严",因此见到写有" 严寒"二字的书信就对着流泪。 [9]物情:即人情
译文】 《礼记》上说:"看见与过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与过世父母相同的 名字都会心跳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有所感触而引发了内心的哀痛 如果在气氛和谐的地方发生这类事,可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遇到 实在无法回避的也应该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 过世父母的难道你能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同他们绝交吗?《礼记》 上还说过:"写文章时不用避讳在宗庙祭祀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不避 私讳。"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在听到先人的名字时应该先斟酌一 下自己应当采取的态度不一定非得立马窘迫趋避不可。梁朝的谢举, 他很有声誉但听到别人称先父母的名字就要哭引得世人对他讥笑。 还有一位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其人特别爱好学习修养品行,不失书 宦人家的门风。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到建昌督促公事,当地黎民 百姓纷纷写信来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满满的。这位臧逢世在 处理公务时凡见信函中出现"严寒”一类字样必然对之掉泪不再察看 回复所以经常耽误公事。人们对此既不满又感到诧异他最终因不会 办事被召回。以上所举都是些避讳不当的例子。 原文】 近在扬都[1],有一土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2 此非人情也。 注释】 门]扬都:东晋、南朝的京城建康J旧名建邺即今江苏南京市。因系扬 州治所所以称"扬都
【译文】 《礼记》上说:"看见与过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与过世父母相同的 名字,都会心跳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有所感触,而引发了内心的哀痛。 如果在气氛和谐的地方发生这类事,可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遇到 实在无法回避的,也应该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 过世父母的,难道你能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同他们绝交吗?《礼记》 上还说过:"写文章时不用避讳,在宗庙祭祀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不避 私讳。"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在听到先人的名字时,应该先斟酌一 下自己应当采取的态度,不一定非得立马窘迫趋避不可。梁朝的谢举, 他很有声誉,但听到别人称先父母的名字就要哭,引得世人对他讥笑。 还有一位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其人特别爱好学习,修养品行,不失书 宦人家的门风。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到建昌督促公事,当地黎民 百姓纷纷写信来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满满的。这位臧逢世在 处理公务时,凡见信函中出现"严寒"一类字样,必然对之掉泪,不再察看 回复,所以经常耽误公事。人们对此既不满又感到诧异,他最终因不会 办事被召回。以上所举都是些避讳不当的例子。 【原文】 近在扬都[1],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2], 此非人情也。 【注释】 [1]扬都:东晋、南朝的京城建康,旧名建邺,即今江苏南京市。因系扬 州治所,所以称"扬都
[2]名而不姓:署上名而不写姓。因为其人姓沈"沈"与"审"同音,写上 沈"字就犯了对方的讳。 译文】 最近在扬都有位读书人忌讳"审"字他与—位姓沈的士人交情很深厚 姓沈的给他写信,落名时只写名而不写姓这就不近人情了。 原文】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2]名白博[3]有五皓之称 厉王[4]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 武[5]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6]其义。 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 耳。 注释】 1]同训: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训指词义解释。 [2]桓公:即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即位后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 "尊王攘夷",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春秋时第-个霸主。 [3]博:博戏,旧时一种棋局 [4]厉王:即淮南王刘长(前198—前174年)。汉高祖少子。高祖十 一年(前196年)封。文帝即位后,骄橫不法因阴谋叛乱被拘贬谪于途 中不食而死。 [5]梁武:即梁武帝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在今江苏常州 西北)人。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此前曾任齐朝
[2]名而不姓:署上名而不写姓。因为其人姓沈,"沈"与"审"同音,写上" 沈"字就犯了对方的讳。 【译文】 最近在扬都,有位读书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士人交情很深厚, 姓沈的给他写信,落名时只写名而不写姓,这就不近人情了。 【原文】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1]以代换之:桓公[2]名白,博[3]有五皓之称; 厉王[4]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 武[5]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6]其义。 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 耳。 【注释】 [1]同训: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训,指词义解释。 [2]桓公:即齐桓公(?—前 643 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 公元前 685—前 643 年在位。即位后,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 "尊王攘夷",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3]博:博戏,旧时一种棋局。 [4]厉王:即淮南王刘长(前 198—前 174 年)。汉高祖少子。高祖十 一年(前 196 年)封。文帝即位后,骄横不法,因阴谋叛乱被拘,贬谪于途 中不食而死。 [5]梁武:即梁武帝萧衍(464—549 年),字叔达,南兰陵(在今江苏常州 西北)人。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 502—549 年在位。此前曾任齐朝
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內乱起兵夺取帝位。信奉佛教。长于文学 精乐律善书法。 [6]乖:违背。 【译文】 现在凡是要避讳的字都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齐桓公名叫小白所 以五白这种博戏就有了"五皓"这个称呼;淮南厉王名长所以"人性各 有长短"就说成"人性各有修短"。但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叫做布皓把 肾肠叫做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因此他的子孙都把练称作绢 然而把销炼物称为销绢物恐怕就有悖于这个词的含义了。还有那忌 讳云字的人把紛纭称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叫做白铁树就 像在开玩笑了。 原文】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1]。吾亲识[2]中有讳裹、讳 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3],座百犯闻者辛苦无僇 赖焉。 注释】 [1]凡名子者当为孙地:为儿子取名字时要为孙子辈着想。意思是不 要让孙子为父亲名讳为难。 [2]亲识:即亲友。六朝人习惯用语。 [3]交疏:指相交疏远的人。造次:仓卒急遽。 【译文】 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为严格。那些为儿子取名字的人应该为他们
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信奉佛教。长于文学, 精乐律,善书法。 [6]乖:违背。 【译文】 现在凡是要避讳的字,都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齐桓公名叫小白,所 以五白这种博戏就有了"五皓"这个称呼;淮南厉王名长,所以"人性各 有长短"就说成"人性各有修短"。但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叫做布皓,把 肾肠叫做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因此他的子孙都把练称作绢, 然而把销炼物称为销绢物,恐怕就有悖于这个词的含义了。还有那忌 讳云字的人,把纷纭称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叫做白铁树,就 像在开玩笑了。 【原文】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1]。吾亲识[2]中有讳襄、讳 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3],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僇 赖焉。 【注释】 [1]凡名子者,当为孙地:为儿子取名字时,要为孙子辈着想。意思是不 要让孙子为父亲名讳为难。 [2]亲识:即亲友。六朝人习惯用语。 [3]交疏:指相交疏远的人。造次:仓卒,急遽。 【译文】 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为严格。那些为儿子取名字的人,应该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