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环境 第二节建筑防热设计擅制指标 隔热设计标准 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93)要求,自然通风房屋的外护结构应当满足 如下的隔热控制指标:日1:max≤ t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隔热设计标准 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93)要求,自然通风房屋的外围护结构应当满足 如下的隔热控制指标:θi,max ≤ t e,max
建筑热环境 (1)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6,mn应满足下式要求: .mx≤ta (5-6) 式中B,mx-—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C; tnm-—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2)对于夏季特别炎热地区(如南京、合肥、芜湖、九江、南昌、武汉、长沙、重庆 等),B,mx应满足下式要求: 8A.n (5-7) max (3)当外墙和屋顶采用轻型结构(如加气混凝土)时,6,m应满足下式要求: 01,mw≤t,mx+0.5℃ (5-8) (4)当外墙和屋顶内侧复合轻质材料(如混凝士墙内侧复合轻混凝土、岩棉、泡沫塑 料、石青板等)时,6,mx应满足下式: 6.m≤t,mx+1℃ (5-9) (5)对于夏季既属炎热地区,冬季又属寒冷地区的区域,其建筑设计既应考虑防寒又 应考虑防热,外墙和屋顶设计则应同时满足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的要求
建筑热环境 第三节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囗外圆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 ●隔热的重点在屋顶,其次是西墙与东墙 ●降低蜜外综合溫度(色、遮阳) ●在外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 ●合狸选择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主要根据地 区气候特点,房屋的使用性质和结构在房屋中 的部位来考虑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 隔热的重点在屋顶,其次是西墙与东墙 降低室外综合温度(浅色、遮阳) 在外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 合理选择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主要根据地 区气候特点,房屋的使用性质和结构在房屋中 的部位来考虑
建筑热环境 第三节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利用水的蒸发和植被降温 ●屋顶和东、西墙应当进行隔热计算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空调建筑K。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J19规定的要求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利用水的蒸发和植被降温 屋顶和东、西墙应当进行隔热计算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空调建筑Ko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J19规定的要求
建筑热环境 第三节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囗屋顶和外墙的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 自然通风 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通风屋顶 阁楼屋顶 遮阳 绿化.土.石 喷谢.蓄水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屋顶和外墙的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 自然通风 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通风屋顶 阁楼屋顶 遮阳 绿化.土.石 喷淋 .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