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2015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揣摩/模样糕点/闭门羹咀嚼/咬文嚼字 B.点缀/啜泣谛听/并蒂莲演绎/寅吃卯粮 C.颤动/颤栗淳朴/胆固醇赡养/瞻前顾后 D.奇葩/扒手奖杯/一抔土供需/觥筹交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犯露马脚面黄肌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B.福祉口头禅协从不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融资局域网势不两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D.皎洁紧箍咒蛛丝蚂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人口。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 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B.地铁控制中心通知沿线车站广播告知乘客:因南延线突发事件,请乘客耐心 等待,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经过工人加班抢修,大约十点钟,地铁南延线已恢 复正常运营。 C.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其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我若为王》 选自《聂绀弩杂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D.以前年纪小,不知道主动完善自己;现在我才深切体会到“见贤思齐,见不 贤而内自省”的真正含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听说《老农民》反响很好,大家都有意思让我们拍个续集。续集不好写,但 绝对不会狗尾续貂,我不会让观众失望。如今故事大纲已经写出来了,主创基本 上还是原班人马 B.个别的地方官员,不是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高尚的文化追求,而是当成一种 敛财手段, 当成提高“官场品位”的标尺,沽名钓誉,这样的写作风气蔚为大观,值得警惕 和反思 C.社会上出现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 教育和 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D.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 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 Facebook上评价、浏览、 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十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寻解决“京津冀 体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平衡发展的破解之道 C·从5月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山东省淄博 2015 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揣摩/模样 糕点/闭门羹 咀嚼/咬文嚼字 B.点缀/啜泣 谛听/并蒂莲 演绎/寅吃卯粮 C.颤动/颤栗 淳朴/胆固醇 赡养/瞻前顾后 D.奇葩/扒手 奖杯/一抔土 供需/觥筹交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犯 露马脚 面黄肌瘦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B.福祉 口头禅 协从不问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融资 局域网 势不两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D.皎洁 紧箍咒 蛛丝蚂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人口。13 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 13 亿人力优势转 变,靠教育,13 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B.地铁控制中心通知沿线车站广播告知乘客:因南延线突发事件,请乘客耐心 等待,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经过工人加班抢修,大约十点钟,地铁南延线已恢 复正常运营。 C.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其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我若为王》 选自《聂绀弩杂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1 年版) D.以前年纪小,不知道主动完善自己;现在我才深切体会到“见贤思齐,见不 贤而内自省” 的真正含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听说《老农民》反响很好,大家都有意思让我们拍个续集。续集不好写,但 绝对不会狗尾续貂,我不会让观众失望。如今故事大纲已经写出来了,主创基本 上还是原班人马。 B.个别的地方官员,不是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高尚的文化追求,而是当成一种 敛财手段, 当成提高“官场品位”的标尺,沽名钓誉,这样的写作风气蔚为大观,值得警惕 和反思。 C.社会上出现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 “教育和 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D.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 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天,全球有 5.5 亿用户操着 75 种不同的语言在 Facebook 上评价、浏览、 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 7000 亿分钟。 B.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十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寻解决“京津冀 一体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平衡发展的破解之道。 C . 从 5 月 1 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 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 产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论文雅 在古典美学中,雅俗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 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人类文明进步愈大, 文化层次愈髙,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上古时期,典型 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 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 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因 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 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文质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雅适合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文 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 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 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而俗不必学 惟典则须学。而鄙与熟则不必学。”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 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 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以 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文雅 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 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 厌。这时如果别出心裁,有意从以前已遭摒弃的民间语言中汲取材料,用入作品 中,则会产生清新出奇的效果,这正是高雅的一种表现.“以俗为雅”的作品 其外在的形式特征是“俗”,而其体现出来的品格、趣味却是“雅”。这里“俗 和“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以俗为雅”的理念还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的体裁、题材、意境等领域.如表现 在体裁方面,古代文学家、批评家通常推崇雅体,贬斥俗体,如民间歌谣就被视 为俗体而受到贬斥。但也有一些作家看到了这种体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如能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雅和通俗。梁启超的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将诗分为“丈 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并指出:“简单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要 加上人工的美.”“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又是别一种风味的美,譬如美的璞 玉,经琢磨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 6.下列关于“文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雅是和野俗相对的范畴,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相 成 B.“以俗为雅”理念出现后,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 了
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 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 产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论文雅 在古典美学中,雅俗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 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人类文明进步愈大, 文化层次愈高,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上古时期,典型 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 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 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因 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 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文质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雅适合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文 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 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 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而俗不必学; 惟典则须学。而鄙与熟则不必学。”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 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 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以 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文雅 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 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 厌。这时如果别出心裁,有意从以前已遭摒弃的民间语言中汲取材料,用入作品 中,则会产生清新出奇的效果,这正是高雅的一种表现.“以俗为雅”的作品, 其外在的形式特征是“俗”,而其体现出来的品格、趣味却是“雅”。这里“俗” 和“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以俗为雅”的理念还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的体裁、题材、意境等领域.如表现 在体裁方面,古代文学家、批评家通常推崇雅体,贬斥俗体,如民间歌谣就被视 为俗体而受到贬斥。但也有一些作家看到了这种体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如能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雅和通俗。梁启超的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将诗分为“丈 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并指出:“简单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要 加上人工的美.”“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又是别一种风味的美,譬如美的璞 玉,经琢磨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 6.下列关于“文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雅是和野俗相对的范畴,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相 成。 B.“以俗为雅”理念出现后,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 了
C.文雅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明进步直接相关,也与孔子影响后世的文质观有关。 D.引用化用古语。使语言苍古博厚,显示出丰厚的文化积累,是文雅的重要内 容。 7.下面对雅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 B.任何事物都有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 C.一味讲求文采和语言,就会成“俗”;使用民间语言别出心裁,则会现“雅” D.雅和俗虽然异势,但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 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毛奇龄的话是为了阐明“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 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B.梁启超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他认为好民间歌谣纯属自 然美,而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 C.古代文学家通常不能发现民间歌谣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俗体加以贬 斥,因而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 D.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虽然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但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 少始终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 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 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 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 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 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 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髙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 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 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 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靖曰: “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 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 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 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 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 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 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 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 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
C.文雅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明进步直接相关,也与孔子影响后世的文质观有关。 D.引用化用古语。使语言苍古博厚,显示出丰厚的文化积累,是文雅的重要内 容。 7.下面对雅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 B.任何事物都有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 证。 C.一味讲求文采和语言,就会成“俗”;使用民间语言别出心裁,则会现“雅”。 D.雅和俗虽然异势,但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 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毛奇龄的话是为了阐明“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 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B.梁启超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他认为好民间歌谣纯属自 然美,而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 C.古代文学家通常不能发现民间歌谣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俗体加以贬 斥,因而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 D.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虽然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但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 少始终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 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 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 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 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 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 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 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 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 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 “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 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 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 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 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 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 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 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 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善:交好 B.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吊: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乃度岭至桂州②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其心腹②吾其还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 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 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 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 相媲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5分) (2)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 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2)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3)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善:交好 B.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 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预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乃度岭至桂州 ②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②吾 其还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 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 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 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 相媲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5 分) (2)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5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 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4 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 ____?传不习乎?(《论语》) (2)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3)天姥连天向天横,__ 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5)嗟余听鼓应官去, (李商隐《无题》) (6) ,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五、语言表达(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 功夫能奏效的。 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17.依据下面语句,仿写两句,要求三句话语意一致。(4分) 仿写:种子如果害怕遭遇泥土埋没,就可能永远难以体味嫩芽破土而岀时的那- 种惊心动魄 8.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 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4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 改正。(4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 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为堂弟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 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 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惊喜的!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杨志军 ①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 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②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 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 ③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 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 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 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 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融 合,而脊顶的镏金宝瓶以及鸣经楼上的小经筒却又彰显藏传佛教的经典饰风,这 样的组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西宁有两个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大广场 就是大舞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气势磅礴的千人集体舞,各个民族,男女老少, 汇聚在这里狂舞锅庄。锅庄是遍布藏区的藏族圆圈舞,它可以消除疲劳和烦恼, 产生爱情和喜乐。现在爱情照样产生,但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汉藏婚姻以先锋 时尚的方式继续演绎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 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貪而是血液融合了。藏民穿着汉服,汉民操 着藏语,见你一声“乔得冒”(你好),分手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很多
(4)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 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嗟余听鼓应官去,______ 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五、语言表达(12 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 分)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____________ 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 功夫能奏效的。 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17.依据下面语句,仿写两句,要求三句话语意一致。(4 分) 仿写:种子如果害怕遭遇泥土埋没,就可能永远难以体味嫩芽破土而出时的那一 种惊心动魄;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 18.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 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 4 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 改正。(4 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 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为堂弟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 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 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惊喜的! 六、(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杨志军 ①公元前 121 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 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②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 上 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 ③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 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 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 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 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融 合,而脊顶的镏金宝瓶以及鸣经楼上的小经筒却又彰显藏传佛教的经典饰风,这 样的组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西宁有两个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大广场 就是大舞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气势磅礴的千人集体舞,各个民族,男女老少, 汇聚在这里狂舞锅庄。锅庄是遍布藏区的藏族圆圈舞,它可以消除疲劳和烦恼, 产生爱情和喜乐。现在爱情照样产生,但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汉藏婚姻以先锋 时尚的方式继续演绎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 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 合而是血液融合了。藏民穿着汉服,汉民操 着藏语,见你一声“乔得冒”(你好),分手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