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 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 泰覆宥哥截额疾的库全 目提要》)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_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 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 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 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慷慨 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 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 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 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 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 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 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 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 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 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思考问题: 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思考问题: 1、 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2 、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 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 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 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 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 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 闭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 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 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 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 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 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 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 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 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 闭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 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 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 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 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 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 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 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 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宋宁宗喜泰 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时已有十多 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 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 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 旗帜。第二年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 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 不能被韩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 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 下的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 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 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 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 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 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宋宁宗喜泰 三年( 1203 ),辛弃疾 64 岁退居江西乡时已有十多 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 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 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 旗帜。第二年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 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 不能被韩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 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 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